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34:17

30、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他于1776年在克科底去逝。斯密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虽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长。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的。

除了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

自从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34:57

31、爱得华·德·维尔(莎士比亚)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莎士比亚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几年后他来到伦敦,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儒略·凯撒》、《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样的杰作。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他的子孙都已经断宗绝代了。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

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册中名列前茅看来有点离奇。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样低,不是因为我不赏识他的艺术成就,而是我认为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影响较小。

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奋斗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政治事物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艺术的发展。

一位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是他对音乐和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对探险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则毫无影响可言。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说来,文艺人物只对文艺有影响,实际上只对他们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没有一名文学、音乐或美术人物被列进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才被列入本册。

那么为什么本册中有文艺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读书,一部分时间作画,等等。即使我们听音乐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毫无影响(这肯定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一部分时间仍然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

一位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所体验和赏识。

在有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经常是如此这般。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对杀人的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观点(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①所产生的影响。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

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他的作品(当然类似的论断适合于每一位文学艺术人物,但是这个因素在评价一般的艺术家的影响时看来并不特别重要)。

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37:16

32、约翰·道耳顿


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9世纪初把原子假说引入了科学主流。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确切地说,并不是道尔顿首先提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毁坏的粒子──人称原子组成的。这个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来的,甚至在他以前可能就有人提出过。另一位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0年?)采用了这一假说。罗马作家留克利希阿斯(公元前99?-55年)在他的著名诗歌《论事物的本质》中对这一假说做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未被亚里士多德接受,在中世纪受到了忽视,对现代科学没有什么影响。但是17世纪有几个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主要科学家支持过类似的学说。不过早期的原子学说都没有定量表达,也没有用于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是谁也没有看到哲学的假想和化学的严酷事实之间存在的联系。

这就是道尔顿的贡献所在。他提出了一个明了的定量学说,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实验,并经受住了实验室的精确检验。

虽然道尔顿的术语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稍有不同,但是却清楚地表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他明确指出;虽然世界上原子的总数目相当之大,但是不同原子种类的数目却是非常之小(他的原著中列出20种元素即20种原子,今天所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虽然不同种类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但是道尔顿认为任何两个同类原子的所有性质包括重量都相同。道尔顿在他的书中列出了一张各种不同类原子的相对重量表──有关这方面的第一张表,是定量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道尔顿还明确地指出,任何相同化合物的两个分子都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例如,每个氧化亚氮都是由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由此可推出一种已知的化合物──不管是由什么方法配制或在哪里发现的──总含有相同的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之间的重量比完全一样。这就是约瑟夫·路易斯·普劳特几年前在实验中发现的“定比定律”。

道尔顿的学说非常具有说服力,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为大多数科学家所采纳。而且化学家按照书中所提出的方案行事:准确地确定出相对原子重量和每种分子的原子数;定量分析化合物。当然这个方案已取得彻底的成功。

原子假说的重要性是不易被夸大的。它是我们认识化学的主要学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只是因为在道尔顿以前就有人经常讨论原子论,所以他在此册中的名次并不很高。

道尔顿于1766年出生在英格兰北方鹰田庄。他只是在11岁以前受过正规教育,几乎完全是靠自学掌握了科学知识。他才智早熟,12岁就当上了教师。15岁迁往肯德尔城,26岁又迁到曼彻斯特,在那儿一直居住到1844年去世。他终生未娶。

道尔顿在1787年26岁时对气象学发生了兴趣,六年后发表了一本有关气象学的书。对空气和大气的研究又使他对一般气体的特征发生了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发现了有关气体特性的两个重要定律。第一个定律是道尔顿在1801年提出来的,该定律认为一种气体所占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一般称为查尔斯定律,是根据法国科学家查尔斯的名字命名的。他比道尔顿早几年发现了这个定律,但未能把其成果发表出来)。第二个定律是1801年提出来的,叫做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

1804年道尔顿就已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并且编制了一张原子量表。但是他的主要著作《化学哲学的新体系》直到1808年才问世,那是他的成功之作。他在晚年获得了许多荣誉。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37:58

33、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他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马其顿首都佩拉市。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确是位远见卓识、才华非凡的人。腓力二世扩充、整编了马其顿军队,使其成为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他最先挥师北上,征服了希腊以北一带地区;随即又挥师南下,征服了希腊大部分地区;随之建立了希腊城邦联合政府,他自己任政府首脑。他打算对希腊以东的大波斯帝国发动战争,其实入侵活动在腓力二世36岁遭到暗杀时就已经开始了。

亚历山大在父亲被害时年仅20岁,却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王位。腓力二世为让儿子继位曾做过精心安排,当时小亚历山大已具有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父亲从未忽视对他的文化教育,家庭教师就是名声显赫的哲学家,也许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希腊及以北领地,被腓力二世征服的民族皆认为他葬身之时便是马其顿摆脱奴役的大好时机,但是亚力山大继位两年后就使这两个地区都平静下来,接着就把注意力转向波斯。

两百年来,波斯人统治着广阔的领土,从地中海一直蔓延到印度。虽然波斯施行强权的鼎盛时期已成为过去,但仍是一可怕的敌对势力,仍是地球上领域最广、财富最多、势力最大的帝国。

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侵略战争。他将一部分军队留守在国内,以维持对欧洲的占领,所以当他肆无忌惮出征时,所率部队只有35000人──与波斯部队相比则是敌众他寡。尽管存在许多不利,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第二,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天才将领,也许是举世无双的最伟大的将领。第三,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阵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

亚历山大首先率领部队攻克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驻守在那里为数不多的波斯部队;随后向叙利亚北部挺进,在伊苏城击败了一支庞大的波斯部队。接着亚历山大又向南进军,经过七个月的艰难围攻,攻克了腓尼基鸟市泰尔(现在的黎巴嫩)。在围攻泰尔期间,亚历山大收到波斯国王的一封书笺,提出为了达成和平协议,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手下一位将军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门牛,我也会采纳这个建议。”

攻克泰尔之后,亚历山大继续南进。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埃及一箭未发,自动投降。接着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时间,让军队稍有喘息之机。在那里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之为神。随后他率军返回亚洲,公元前331年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阿拉伯战役中,彻底歼灭了一支极为庞大的波斯军队。

取得这场胜利之后,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巴比伦和两座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为了防止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不要误认为是大流士大帝)向亚历山大投降,大流士手下的军官把他们的国王暗杀了。时年为公元前330年。但是亚历山大击败了大流士的继承人,并将他斩首,经过三年奋战,攻克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并继续向中亚推进。

这时亚历山大已经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本可以返回家园,重新筹划他的新领土。但是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而是继续挥军进入阿富汗,又从阿富汗穿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他在印度西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企图继续向印度东部进军,但是他的军队由于长年战争,已经精疲力竭,不肯东进,亚历山大不得不返回波斯。

返回波斯的第二年,亚历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改编,这是一次重大的改编。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唯一真正的开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尽管亚历山大已经彻底打败了波斯军队,但是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根本就不是野蛮人,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样值得尊敬。因此他产生了融其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由此创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腊波斯民族共和王国,当然是他自己当最高统治者。据我们所知,他确实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同等的伙伴。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还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在宴会上,几千名马其顿士兵同亚洲妇女正式结成夫妻。他自己虽然从前与一位亚洲公主结过婚,这次却娶个达赖利斯的女儿为妻。

显然亚历山大企图利用这支改编的军队再开展征服活动。我们知道他打算入侵阿拉伯,也许还有波斯帝国以北地区,也许打算再次入侵印度或征服罗马,迦太基和西地中海地区。不管他的算盘如何,结果进一步的征服活动都未能进行。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其时还不满33岁。

亚历山大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死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场夺权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亚历山大的母亲、妻于和孩子都横遭杀身之祸。他的帝国终于被他的将领们肢解了。

因为亚历山大死时年轻,又保持不败纪录,人们做了许多猜测,假如他活着会发生什么事,假如他挥军入侵西地中海诸国,他很可能获得成功,那么西欧的全部历史就会迥然不同。这样的猜测尽管有趣,但对评价亚历山大的实际影响没有多大关系。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然而他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是一位智慧非凡的人。他珍爱荷马诗歌。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却目光短浅,令人瞠目。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冒过生命危险,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他死后波斯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亚历山大是位颇受人喜爱的人物。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却生性凶暴残忍,极端自私自利。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

同拿破仑、希特勒一样,亚历山大对他的同代人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们大完全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竹地尔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播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但是文化影响决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就是这种希腊文化──主要指具有希腊特征但也深受东方影响的文化,最终对罗马产生了影响。

亚历山大在其征战生涯期间,建立了二十多个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它很快便成为世界主要的城市之一,一个著名学术和文化中心。还有几个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38:37

34、拿破仑·波拿巴


著名的法国将军和皇帝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亚丘镇,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年青时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派遣到法国军事院校学习。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当少尉。

四年后,法国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急流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1796年到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英国海军摧毁了法国舰队。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埃及的军队,返回法国。

拿破仑回到法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埃及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与阿贝·西叶雨及其他人一起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

因此拿破仑飞黄腾达的速度令人吃惊。1793年8月在土伦包围战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无名鼠辈,一个24岁的非完全法国血统的小军官;不到六年以后,年仅30岁的他就成为法国无庸争辩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宝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每项改革对法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过了法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国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国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做革命的保卫者。但是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极。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国共和党人的忿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

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国在历经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国与英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英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英国。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英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英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虽然拿破仑仅在特拉法加海角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他那海军的重大惨败。

1808年拿破仑愚蠢地使法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大错是他的征俄之战。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然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国士兵心惊胆颤,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能活着逃命者还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国统治的妙时良机。他们共同会师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在法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英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埃及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象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悚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

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英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作出的。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39:27

35、托马斯·爱迪生


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47年在俄亥俄州米兰镇出生,他只受过三年的正规教育,他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智力迟钝的学生!

爱迪生在他年仅二十三岁时就做出了他的首项发明──电子投票计录器,这样的仪器没有销路,从此爱迪生专心致志地发明他预计能够容易打入市场的东西。在发明了记录器以后不久,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改进的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以此换取四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收入。爱迪生随之又做出了一系列其它发明,很快就名利双收。也许他的最有创造性的发明是留声机,1877年他获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但是对世界来说更重要的是1879年他发明了一种实用的白炽灯泡。

第一个发明电照明装置的人,并不是爱迪生。早在几年前巴黎就使用孤光灯为街道照明。然而爱迪生的灯泡连同他所发明的输电装置一起使普通家庭实现了用电照明,1882年他的公司在纽约市开始生产家用电,此后电的家庭使用迅即传遍了整个世界。

爱迪生建立了第一家输电公司,把电力送到私人家中,为一种巨大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使用这种电源的毕竟不仅仅是电灯,而是从电视机到洗衣机的一整套系列家用电器。由于爱迪生所建输电网的电力便于利用,因此它极大地促进了电在工业上的应用。

爱迪生对电影、照像机和放映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电话(他的碳精送话器显著地提高了可听性)、电报和打字机均做了重要的改进。在他的其它发明中有留声机、油印机和蓄电池。总计起来,爱迪生获得了一千多个单项发明的专利权,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

爱迪生的工作效率如此惊人,其原因之一是在他生涯的早期,他在新泽西曼娄公园建立了一个研究实验室,聘用了一批有才干的助手协助他做工作。自从那时以来许多工业公司部建立了大型的研究实验室,它们的原型就是爱迪生的这个实验室。爱迪生创办的现代的、装备精良的研究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许多人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是他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虽然这项发明他肯定不会获得专利权。

爱迪生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还从事制造工作,并且组建了几个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后来成为通用电气公司。

虽然爱迪生没有纯理论科学家的气质,但他做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1882年他发现在接近真空状态下,电流可以在彼此不相接触的电线之间通过,这个现象叫做爱迪生效应,它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际应用,终于导致了真空管和电子工业的创立。

爱迪生一生的大部分时期都患有严重的失聪症,但是他工作刻苦,毅力超人,因而完全补偿了这一缺陷。爱迪生结过两次婚

(他的第一个妻子年青时夭折),两个妻子均给他生三个孩子。他于1931年在新泽西奥兰治去逝。

人们公认爱迪生是天才,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发明天才。浏览他的实用发明成果,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虽然其中的大多数发明可能会在三十年内被其它人做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分别来看他的发明,就会发现其中没有哪一项具有真正的重大意义。例如白炽灯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并不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空白。事实上,日光灯这个运用完全不同的原理而做出的发明,也被广泛地使用;如果根本没有白炽灯泡,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与现在迥然不同。确实在有电灯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蜡烛、油灯和煤气灯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光源。

留声机当然是一种巧夺天工的仪器,但是人们都认为,它同象收音机、电视或电话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相比则黯然失色。而且近年来出现完全不同的录音办法,如磁带录音机等。今天如果根本没有留声机或录音机,相对来说也无关紧要。在爱迪生获得的专利权中,有许多是有关对他人已经发明、并且相当有用的装置所做的改革,这样的改革虽然是有益的,但不能认为在整个历史进程上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爱迪生的发明中没有哪一个单项鹤立鸡群、独占鳌头,但是应该记住他做出的不只是一种发明,而是一千种。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40:57

36、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微生物的发现者安东尼·万·雷汶胡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台夫特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成年多半都是在镇府里当小官。

雷汶胡克的伟大发现来自他那摆弄显微镜的嗜好。当时在商店自然是买不到显微镜,雷汶胡克就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他从来没有当过职业磨镜师,也未曾在这方面受过正规训练,但是他掌握的技术的确精湛,比当时的任何一个职业磨镜师都要高超。

虽然约在雷汶胡克出生前三十年就已经发明了复合显微镜,但他却从未使用过。但是经过非常认真而准确的研磨,他磨出了焦距很短的小透镜,其分辨能力大于任何早期的复合显微镜。现在他所磨制的透镜中有一台的放大倍数大约是270,而且有迹象表明他曾制造过比这个放大倍数还要大的透镜。

雷汶胡克在做观察时极其耐心细致。他独具只眼,好奇无比,用自己精心制作的透镜,检查各种各样的物质,从人的头发到狗的精液,从雨水到小昆虫,还有肌肉纤维,皮肤组织以及许多其它样品。他认真做笔记,并对所观察到的事物都详详细细地绘制成图。

自从1673年以后,雷汶胡克就与当时主要的科学组织美国皇家学会保持通信联系。虽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只念过初中,除荷兰语以外不懂任何语言),但是在1680年却被选为该会会员,同时还当上了巴黎科学院院士。

雷汶胡克结过两次婚,有六个孩子,但是没有第三代子孙。他身体健壮,到了晚年仍能继续工作。许多达官贵人都前来登门拜访过他,其中包括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和英国女王。他于1723年在台夫特去世,终年九十岁。

雷汶胡克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发现。他是第一个描述精子的人(1677年),是红血球的最早描述者之一。他反对低等生物自然生殖学说,并给出大量的证据。例如,虱子的繁殖方式与有翼昆虫通常的繁殖方式相同。

1674年他对微生物进行第一次观察,做出了他的最伟大发现。这是人类史上最具有潜在力的伟大发现之一。雷汶胡克在一小滴水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新世界,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富有生命力的新世界。虽然他对这个新世界还不了解,但是它对人类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他所观察到的这些“非常微小的动物”实际上常常掌握着人的生死命运。雷汶胡克曾对微生物做过研究,他在许多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找到这种生物:井水、塘水、雨水以及口腔和肠道里都有。他对各种不同的细菌及原生动物都做过描述,并计算过它们的体积。

几乎是在两个世纪以后的巴斯德时期,雷汶胡克的伟大发现才得以应用。事实上整个微生物学科在19世纪末先进的显微镜未发明之前一直处于冬眠状态。因此可能有人会认为即使没有雷汶胡克,即使他的发现是在19世纪做出的,也不会因此使科学的进展受到多大影响。但是雷汶胡克确实发现了微生物,科学是通过他才真正意识到了微生物的存在,这是不容否认的。

人们有时会认为雷汶胡克完全是凭运气才做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他认真地制作出了质量超前的显微镜,他的观察耐心准确,他对微生物的发现自然就是其中的一个结果。换句话说,他的发现是技巧和甘苦结合的产物──恰好同纯粹的运气相对立。

主要通过个人奋斗而做出的重大科技发明实在是屈指可数,而微生物的发现就是其中之一。雷汶胡克独自从事研究,对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发现是人们先前未曾料到的,也与生物学中大多数其它进展不同,根本就不是先前生物学知识的自然产物。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42:07

37、威廉·莫顿

威廉·汤姆斯·格林·莫顿的名字可能在大多数读者的脑海里难以荡起记忆的涟漪,但是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却远不如他有影响,因为他是把麻醉引用到外科的主要人物。

翻阅整个历史,象麻醉剂这样被人夸口称颂的发明可谓凤毛麟角,而对人类健康有如此深刻影响的人物也屈指可数。往昔岁月如烟,外科医生锯断病人的骨头,病人则疼痛难忍,撕心裂肺,失声于床。外科阴森可怖,不亚于魔鬼的宫殿。此情此景,回想起来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让这种疼痛见鬼去吧,这无疑是任何一个人馈赠给他的同伴们的最崇高的礼物。

1819年莫顿出生在马萨诸塞的查尔顿。他青年时就读于巴尔的摩口腔外科学院。1842年他开始当牙科医生,1842年到1843年期间,同比他稍微年长的牙科医生霍勒斯·威尔斯合作,威尔斯本人也对麻醉深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合作看来是双方都无利可图,情薄难系,于是在1843年末时,两个人终于分道扬镳。

一年后,威尔斯开始把氧化亚氮(笑气)当麻醉剂来做实验,他在康涅狄格哈特福德的医疗中使其得以有效的利用。然而天不做美,他在波士顿做的一次公开表演却遭致失败。

莫顿自己以牙科医疗为职业,专事镶牙。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得首先拔出旧牙根。在没有麻醉法之前,拔牙根会使患者疼痛不堪。寻求某种适当的麻醉手段则为当务之急。莫顿正确断定氧化亚氮不足以有效地达到他的目的。他要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更有效的麻醉剂。

查尔斯·T·杰克逊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医生和科学家,他认识莫顿,建议他试用乙醚。乙醚具有麻醉的性质,早在三百多年前就被著名的瑞士医生和炼金家巴拉塞尔士所发现,在十九世纪初期还出现过一两份印刷的类似报告。但是杰克逊和任何写文论述乙醚的人都未曾把这种化学药品用于外科手术。

在莫顿看来,乙醚可能是一种大有可为的麻醉剂。他先用它给动物(包括他的爱狗)试验,然后给自己试验。1846年9月3日,一个给病人试用乙醚的妙时良机终于出现了。一个名叫埃本·弗罗斯特的人奔进莫顿的办公室,他牙疼严重,非拔不可,情愿接受能缓解拔牙之疼的任何疗法。莫顿给他吸入乙醚,随后拔出了他的牙。当弗罗斯特恢复知觉时,诉说他没有感到疼痛。灵丹妙药!神奇!神奇!莫顿看到了展现在他眼前的一条成功、荣誉和幸运之路。

虽然这次手术有人亲眼目睹,并且波士顿的报纸在翌日也做了报导,但是仍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显然还需要做一次更为富有戏剧性的表演。因此莫顿请求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院年老资深的外科医生约翰·C·瓦伦博士通力合作,当众医生之面做莫顿麻醉法的实用表演,瓦伦博士点头称许,即在医院安排了一次表演。1846年10月6日,莫顿在医院围观的一大群医生和医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给一个外科病人吉尔伯特·阿博特吸入乙醚,然后瓦伦博士给病人开颈取瘤。麻醉剂证明有效无疑,表演获得了非凡的成功。此次表演即刻在众家报纸上予以报导,这是随后几百年间广泛使用麻醉剂的直接原因。

在阿博特的手术几天后,莫顿和杰克逊递交了一份专利申请。虽然翌月就授予了他们专利权,但是一系列争夺优先权之举却未能避免。莫顿要求把引用麻醉的主要功劳归于己有,但却遭致其他几人特别是杰克逊的反对。莫顿希望他的发明会使他大发钱财,但却未能如愿以偿。大多数使用乙醚的医生和医院根本不付专利税。莫顿为打官司争优先权所付出的代价很快就超出了他发明所获得的金钱。他心灰意冷,穷困潦倒,于1868年在纽约市丧生,时年还不足四十九岁。

麻醉剂在牙科和主要外科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估价莫顿的总影响时,主要的难题是在莫顿和其他有关人员之间怎样划分引用麻醉的功劳。要考虑的主要其他人有:霍勒斯·威尔斯、查尔斯·杰克逊和一位佐治亚医生克劳福德·W·朗。考虑到这些事实,我觉得莫顿的贡献远比任何其他人的都重要得多,因此把他列入本册。

霍勒斯·威尔斯确实是几乎在莫顿成功地使用麻醉剂两年之前就开始在自己的牙科医疗中使用过麻醉。但是威尔斯使用的麻醉剂是氧化亚氮,没有也不可能使外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尽管氧化亚氮有某些合乎需要的性质,但是却不能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麻醉剂在主要外科中单独使用(今天它与其它药物复合使用有效益,也在某些牙科医疗中有用途)。但是乙醚却是一种疗效惊人、用途多样的化学药品,它的使用使外科发生了革命。今天在极个别情况下,可以找到比乙醚更为理想的药物或复合药物,但是乙醚在被引用后的一个世纪中是最常用的麻醉剂。乙醚尽管有缺陷(它易燃,恶心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但是金无足赤,药无完药,它可能仍是曾发明的用途最多、独一无二的麻醉剂。它便于运输,最重要的是它溶安全性和有效性于一体。

克劳福德·W·朗(1815—1878)是一位左治亚医生,他在1842年就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过乙醚,比莫顿的表演早四年。但是朗直到1849年才发表他的结果,此时莫顿的表演早已使乙醚的外科用途为医学界所周知。结果朗的工作仅使少数人受益,而莫顿的成功却使整个世界得福。

查尔斯·杰克逊建议莫顿使用乙醚并且还就乙醚的使用给莫顿以有益的劝告。但是杰克逊本人却从没有在一个外科手术中有效地使用乙醚,在莫顿的成功表演之前,杰克逊也未想要告诉医学界他对乙醚的认识。是莫顿而不是杰克逊冒其名誉之险,做了一次公开表演。假如患者吉尔伯特挺尸于手术台上,看来查尔斯·T·杰克逊极不可能会宣称对此表演负有任何责任。

威廉·莫顿在本册中应占据何等位置呢?把莫顿和约瑟夫·李斯特相比较极为恰当。两者都是医学家;两者都是由于引入了使外科和分娩发生革命的新技术而闻达于世;两者的发明在事后诸葛看来都如汤沃雪,极易做出;两者都不是最先使用这种技术的开山之人;两者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使这种技术公布于众并使其得到普及;两者都必须同他人一起分享其发明的荣誉。我把莫顿的名次排得略高于李斯特一筹,其主要原因是我认为从长远来看,麻醉的引用比外科防腐的引用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发展。现代抗菌素在一定程度上毕竟可以补偿外科防腐措施上的短缺。没有麻醉,精细或长时间的手术就无法施行,甚至连简单的手术也经常回避三舍,贻误病人,以致宝刀空攥,望病兴叹。

莫顿于1846年10月的那天上午对麻醉实用方法所做的公开表演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分水岭之一。莫顿纪念碑上的碑文再恰当不过地概括了他的成就:

威廉·T·G·莫顿

了却一切外科苦,

麻醉济生君勋殊。

往昔手术撕心碎,

君握科学解病除。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43:09

38、马可尼

无线电发明家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1894年年满二十岁的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兹几年前所做的实验,这些实验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见的电磁波是存在的,这种电磁波以光速在空中传播。

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波向远距离发送信号而又不需要线路,这就使电报完成不了的许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这种手段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海上航行的船只。

马可尼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895年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工作装置,1896年他在英国做了该装置的演示试验,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司,1898年第一次发射了无线电。翌年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虽然马可尼最重要的专利权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发明,从中获得了许多专利权。1901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

这项发明的重要性在一次事故中戏剧性地显示出来了。那是1909年共和国号汽船由于碰撞遭到毁坏而沉入海底,这时无线电信息起了作用,除六个人外所有的人员全部得救。同年马可尼因其发明而获得诺贝尔奖。翌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离,从爱尔兰传到阿根廷。

附带提一下,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利用莫尔斯电码的虚线系统发射的。当时就已经知道声音也可以用无线电传播,但是这大约在 1915年才得以实现,用于商业的无线电广播在 30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但是它的普及和意义随后则迅速地增长。

一项发明的专利若价值连城,那么这项发明定会引起法律上的争执。1914年法院撤消了一项起诉,宣布马可尼具有明显的获专利权的优先权。马可尼在晚年对短波和微波通信做了重要的研究。他于1937年在罗马逝世。

由于马可尼只是作为发明家而著称于世,因而他的影响显然是与无线电及其产物的意义成正比。(马可尼没有发明电视,但是无线电的发明是电视的一个重要先兆,因而把发明电视的一部分也归功于马可尼似乎是情理之中的。)显然无线电通信在现代世界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用于新闻、消遣、军事、科研、警察及其它目的。虽然从某些用途来说,电报(比无线电早发明半个世纪)也可以起到同样作用,但是对许许多多用途来说无线电不可能被取而代之,它可以与地上的汽车、海上的轮船、天上的飞机,甚至航天飞机相互通信、显然无线电的发明比电报的发明更为重要,因为电报发送的信息可以用无线电来发送,而无线电信息可以传到电报传不到的一些地方。

RainbowDream 发表于 2006-1-27 10:44:05

39、希特勒

坦率地说,我是带着一种恶心的感觉把阿道夫·希特勒编入此书的。他的影响几乎完全恶毒有害,他的主要作用是使大约三千五百万人丧失了性命。我无意为这个人树碑立传,但是事实不容回避:希特勒对许许多多人的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889年阿道夫·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小镇。青年时代,他是位一事无成的艺术家,却成了一位狂热的德国民族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德国部队里服过役,受过伤,还得过两枚勇敢勋章。

德国的失败使希特勒感到震惊和恼怒。1919年他在慕尼黑加入了一个小小的右翼党,这个党不久就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成了该党理所当然的领袖。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党的势力在迅猛增长,1923年发动了一场叫做“慕尼黑啤酒店暴动”的政变,阴谋失败后,希特勒锒铛入狱,他由于变节而受到审判和定罪,但是他服刑还不到一年便悠闲地走出了狱门。1928年纳粹党仍是一个小党。但是大萧条的到来引起了公众对根基牢固的各个德国政党颇为不满。因此纳粹党的势力在迅速增长,1933年四十四岁的希特勒一跃成为德国总理。

希特勒一当上总理,就利用政府机构镇压一切敌对势力,迅速建立起一种独裁统治。这个过程不是通过逐步腐蚀公民自由和被告辩护的权利,而是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完成的。纳粹党人根本就不实行审判,许多政敌倍受毒打,或直接遭到暗杀。在战前的年代里,大多数德国人却真正拥护希特勒,因为他能减少失业,恢复经济。  随后希特勒把德国引上了一条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征服之路。起初他获得的领土实际上是一弹未发。英国和法国自己正面临着重重的经济困难,极度渴望和平。希特勒扩充德国军队,破坏凡尔赛和约,占领莱茵河西部地区并实行军事设防,强行吞并奥地利 (1938年 3月)。对所有这些,英法两国都未出面干涉,甚至对强占捷克斯洛伐克设防牢固的边界地区苏台德也加以默许(l938)。英法希冀慕尼黑协定── 一项国际协定──能够买到“我们时代的和平”,才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孤立无援,几个月后希特勒就占领了该国的所有地区。每次进攻之前,狡诈多端的希特勒一面为他的行径辩护,一面威胁说,如果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动战争;每次进攻,脆弱胆怯的西方民主国家都作出了让步。

但是英法决心要保卫希特勒下一个进攻目标──波兰。希特勒在1939年8月下旬与斯大林签订了一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是一项侵略同盟条约,两位独裁者就相互间如何瓜分波兰在条约中达成协议),使自己首先得到了保护。九天后德国入侵波兰,又过了十六天苏联也入侵波兰。虽然此时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但是波兰很快就被击败了。

1940年是希特勒的最得意忘形之时,4月他的军队吞并丹麦和挪威,5月侵占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月法国投降。但是在年末英国抵住了德国空军一系列长时间的袭击,这就是著名的

“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从未能够入侵英国。

1941年4月希特勒的部队征服了希腊和南斯拉夫。I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了他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对其发动进攻。他的军队征服了大片的苏联领土,但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却未能歼灭苏军。

虽然希特勒已经与英国和苏联作战,但是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几天之后,他即对美宣战。

到1942年中期,德国所征服的欧洲领土面积大于历史上任何国家所征服的领土,此外它还占领了北非的许多地区。1942年下半年,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德国在苏联斯大林格勒和埃及阿莱曼两场关键性战役中连遭失败。经受这些挫折之后,德军势力大减。虽然德国的最终失败现在看来已成定局,但是希特勒却不甘服输;尽管德国伤亡惨重,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又继续战斗了两年多。惨痛的结局在1945年春天终于来到了,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自杀,七天后德国投降。

希特勒在掌权期间,实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种族灭绝政策。他是一个狂热的种族主义者,特别恶毒地憎恨犹太人。杀掉世界上每一个犹太人是他公开明确的目标。在他执政期间,纳粹分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造了庞大的集中营,营内设有巨大的毒气室。在他所征服的每块领土上,无辜的男女老幼就被捆绑起来,装上畜车,投进毒气室活活毒死。仅在几年期间,几乎有6百万犹太人就这样惨遭杀害。

不仅犹太人是希特勒的牺牲品,在他执政期间,大批大批的俄国人和吉普赛人以及许许多多被认为是低劣种族的人和国家的敌人也惨遭屠杀。人们决不会想到这些谋杀是自发的行为,是在战斗最激烈期间进行的:希特勒死亡营是一门经过精心组织的大商业。要保持记录,要有定额,要全面搜索尸体,以求得到诸如金质假牙和结婚戒指等贵重物品。许多受害者的尸体也被用来制作肥皂。希特勒十分热衷于这项谋杀计划,在战争末期德国民用和军用燃料短缺时,畜车却不停地向死亡营驶去,执行着阴森可怖但无益于军事的任务。

看来希特勒显然会留名于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众所皆知,他是整个历史上罪恶最大的人。如果说象尼禄和喀利古拉这样的人物──已经作为残酷的象征闻名于世长达二十个世纪之久──他们所犯下的罪恶同希特勒相比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似乎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希特勒作为历史上罪恶最大的人是无可争议的,所以他在未来的许多世纪中都会留有名气的。此外他当然还会作为世界曾经历过的最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核武器的出现使将来再发生这么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因此,即使从现在到今后的两千多年内,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都会被认为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而且希特勒还会为他整个生平十分古怪有趣而将继续留名。一个外国人(希特勒生在奥地利,不是德国人)没有政治经验,没有金钱,没有政治背景,但是却在不到十四年的时间就爬上了一个主要的世界强国的元首宝座,这确实是令人瞠目。他具有杰出的演说才能,从希特勒鼓动人们采取重大行动的能力来判断,他可能是整个历史上最精湛的演说家。最后希特勒一获得政权就行使恶魔般的手段,这当然也不会很快被世人遗忘。

也许历史上没有哪一位人物对其同代人的影响象阿道夫·希特勒那样大。除了在他发动的战争或在纳粹集中营中死去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以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的生活由于战争而被完全扰乱了。

要估价希特勒的影响还必须得考虑另外两个因素。第一,要是没有希特勒,在他领导下实际发生的事件有许多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在这方面,他与诸如查尔斯或西蒙·玻利瓦尔这样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德国和欧洲的形势也确实为他提供了机会。例如,他提倡军国主义和反对犹太人的演说肯定在许多听众中引起了共鸣。但是没有迹象表明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大多数德国人希望或有意让他们的政府奉行近乎象希特勒所推行的那种极端的政策,也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其他可能会成为德国领袖的人物会干出同样的勾当来。事实上对于希特勒时代实际发生的事件,任何局外的观察家都不能作出近乎准确的预见。

第二,整个纳粹运动绝对操纵在一个领导人手中。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其他人对共产主义的崛起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国家社会主义在希特勒前后都没有重要的领导人。他领导纳粹党夺取了政权,并在这个党的整个掌权期间维持住了他的领导地位。当他死亡时,纳粹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也随之消亡。

虽然希特勒对他同时代人的影响十分巨大,但是他的举动对未来世世代代的影响看来却无足轻重。希特勒完全未能实现他的任何远大目标,他对后代人所产生的一点儿影响似乎与他的本意相违背。例如,希特勒热衷于扩大德国的领土和影响,但是他征服的领土虽大,却瞬息即逝。今天即使把东德和西德的领土合在一起也没有希特勒就职时的德意志共和国大。希特勒极力想灭绝犹太人,但是在他就职的十五年后,十个独立的犹太国家在两千年中首次宣告成立。希特勒憎恨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所发动的战争,苏联人在他死时就已经把自己的控制范围扩大到东欧的一个广大的地区,共产主义的影响在世界上迅速扩展开来。他轻视民主政体,希望不仅在其他国家而且也在德国将其消灭,但是今日的西德就是一个正在运转的民主政体,它的公民对于独裁统治的忍耐力比希特勒以前任何一代的德国都要小得多。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你知道几个?(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