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京城近代文人的“北京爱情故事”

时间:2013-03-11 09:20:36 来源:网络 点击:0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先撤退到长沙,后又南撤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寅恪一家自北平、长沙、梧州,辗转到香港。陈寅恪赴联大任教,唐筼因病独自带着三个幼小的女儿留居香港。1940年暑假,陈寅恪到香港探亲,并等机会赴英国,应聘牛津大学。然而,欧洲战事导致地中海完全不能通航,只好暂住九龙,在香港大学任客座教授。1941年12月,日军发起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日本人以“日币四十万元强付寅恪办东方文化学院”。陈寅恪岂能俯首,只好带全家仓促逃离香港,先后辗转任教广西大学、成都燕京大学。唐筼在香港时心脏病复发,几至病危,从桂林往成都途中又染痢疾,拖了一个多月,才痊愈。战争环境中的颠沛流离,物质生活困顿,劳作辛苦,陈寅恪眼疾日益恶化。到1945年时,他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失明。同年9月,陈寅恪应英国皇家学会约请赴英治疗,英国一流的眼科专家对他的视网膜实施两次透热疗法,仍未能有效果,视力仅仅达到从明亮处视物,可见模糊轮廓。复明希望的破灭,学者陈寅恪有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唐筼以女性全部的温情和体贴安抚丈夫身心的创痛,无微不至地照顾陈寅恪的饮食起居,打理家务,查阅资料,诵读报纸、信件,并承揽了家中所有来往书信的回复。她的能诗善文,上佳书法在此得到了演示。特别是1949年陈寅恪受聘广州岭南大学后,助手程曦不辞而别去了香港,唐筼又临时充任陈寅恪的教学科研助手一年有余,直到秘书黄萱到来。

1962年7月,陈寅恪洗漱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里,摔断右腿股骨,住院近7个月,股骨仍不能长合,自此长卧于床榻。当时,中山大学为他配备了三位护士进行护理。文革开始后,护士离去。起初,唐筼出资聘一位护士护理,后来银行存款冻结,护理费开不出,护士也不愿再做,唐筼就拖着病体,竭尽全力自己护理。

建国初的二十年,政治运动迭起,信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陈寅恪,难以幸免。他的各种“声明”、“抗议书”,乃至文革中的所有“交代材料”全出自唐筼手笔。陈寅恪在被批判中经受的精神痛苦、心理愤懑,唐筼的感受更深切、更锥骨刺心。难得的是,她还会寻找各种机会去呈现给丈夫生的快乐和美好。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因多种疾病,离开人世。唐筼平静地料理完陈寅恪的后事,又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就像她对人说的:“待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该去了。”仅仅相隔四十五天,同年11月21日,唐筼也走了。有人说她死于心脏病;有人说她大半生靠药物维系生命,停药十余日,生命就可以轻松结束。总之,唐筼是追随陈寅恪去了,不是殉节,对才德兼备的唐筼来说是生死相随,生命相依。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往往被演绎得风风火火,好看却虚假。我们都期待相濡以沫的幸福归宿,这才是心安之所在。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后,与赵元任成为同事。陈“愿有家而不愿做家”,“赖”在赵元任家不走,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有名的热心肠,见陈寅恪快四十岁了还不成家,就说:“寅恪,这样下去不是事呀!”陈答道:“现在不是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了。”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呀!”于是赵元任夫妇与他人合谋为媒,将唐筼介绍给陈寅恪。两人一见钟情,陈有大才,唐亦巾帼不让须眉,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一代大儒年近四十才找到自己的家。有人说唐筼好像是专门为陈来到这个世上,陈死后不久,唐也离开这个世界。

相关书目:《陈寅恪与柳如是》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寅恪与傅斯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