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清东陵

时间:2011-08-04 14:31:58 来源:网络 点击:0

清东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中国最後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的遵化县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帝皇帝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帝2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戌宽仅50公尺 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後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 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 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帝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有580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帝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修举世罕见,"凤上龙下"石雕匠心独运……

整座东陵在木构和石构两方面都有精湛的技巧,可谓集清代宫殿建筑之大成,其中孝陵的石像生最多,共达18对,造型多朴实浑厚;乾隆帝的裕陵规模最大、最为堂皇,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则是首屈一指的精巧建筑。目前,清东陵15座陵园中,只开放了裕陵和东、西太后陵及香妃墓等四处供游客参观。

裕陵(乾隆帝陵)

裕陵位于孝陵西侧,于乾隆帝8 年(1743年)动工兴建,费时30年始成。裕陵的地宫在已出土的清代皇陵中最为宏伟,其进深54公尺,面积337平方公尺,由三间长方形的券堂一明堂、穿堂、金堂串连成"主"字形;乾隆帝皇帝的棺柩便放置在最里侧的金堂,两旁还有附葬的二后、三妃灵柩。地宫内四壁和券顶皆雕满各种佛像、经文和装饰图案,雕刻刀法明怏,线条细腻流畅,以明堂门洞两侧浮雕的四大天王像和券顶的五方佛像最具代表。

香妃墓

香妃即容妃,新疆维吾尔族人,据说她因遍体生香,甚得乾隆帝喜爱,所以称香妃。她的陵墓坐落在裕陵西侧,专为安葬乾隆帝后妃的“裕妃园寝”中,因曾被盗掘,现棺椁已所剩无几,怛遗骸、遗物印证史册,对其 容貌身世记载殷实, 棺木上刻有一行阿拉伯文“以真主的名义”,证实香妃信仰伊斯兰教。

普陀峪定东陵(慈禧陵)

由裕妃园寝再往西是安葬东、西太后的定东陵。西太后慈禧陵在普陀峪,东太后慈安陵在普祥峪,二陵原皆于同治帝12年(1873年)兴建,形制、规模相仿,但慈禧陵于光绪年间全面重修,因此其建筑之华丽精美冠于东陵。尤其隆恩殿殿里殿外都装饰贴金彩绘,殿内明柱也盘旋金龙,可谓金碧辉煌;殿前的汉白玉台基中央有透雕 的龙凤陛石,其构图为“凤上、龙下”,充分显现其权势独揽的野心。

慈禧陵也有清代后陵中唯一的地宫,据记载,地宫内随葬有大量的金玉珠宝,其中一对万寿壶共嵌有珍珠1288粒、红宝石56件、蓝宝石18件,被视为稀世珍宝。可惜,民国17年定东陵发生震惊中外的盗陵巨案,随葬品几被盗光,现地宫内仅存空棺一口,而贴金的内壁、石柱也受到极大的破坏,只留形制、规模供游客参观而已。

清东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入关第一帝顺治帝,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帝大帝,文武兼备的十全老人乾隆帝,辅佐圣、世二祖的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两度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给人以扑朔迷离的香妃,还有咸丰帝、同治帝……这些曾主宰过国家命运,在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扮演极为重要角色的人物,如今都长眠于此,任由自然的洗礼,历史的评说。

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

孝陵,是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的陵墓,建于景色秀丽的昌瑞山主峰之下,是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进入陵区门户的大红门,依次为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神道石桥、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直至宝城顶,大小建筑几十座,由一条十多华里长的砖石铺面的神道贯穿,形成了一条陵区的中轴线,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各建筑物的梁枋斗拱有彩绘拱饰,屋顶及墙头有黄色琉璃瓦覆盖,建筑雄伟壮观。

康熙帝的景陵,位于孝陵东南,全部建筑仿孝陵,规模次于孝陵。隆恩殿内大柱耸立,甚为壮观。裕陵、定陵和惠陵,自小碑楼至宝顶的建筑与孝陵大体相同。但从整体布局来看,其规模均不如孝陵。这几个帝陵没有石牌坊、更衣殿和龙凤门。石像生的对数也少于孝陵。惠陵没有神道和石像生,定陵和惠陵没有大碑楼。

隆恩殿是陵寝的主要建筑之一。在隆恩殿建筑中,以慈禧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建筑工艺水平最高。慈禧陵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借口,重建隆恩殿和东西配殿。重建后的慈禧陵三殿的梁枋架木、门窗隔扇,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构制。在深褐色的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三殿内的墙上镶有大小不等的30块雕花砖壁,共计237平方米。所雕花纹有“五福捧寿”、“四角盘长”、“万字不到头”等。所有雕砖的外围,均饰以蔓草、莲花和珠文,凡凸起的花纹,全用赤金叶子贴饰,底部用黄金叶子贴饰,赤黄二金,交相辉映。三殿内外彩画中,共有2400多条金龙。龙呈行、卧、升、降状,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所有这些为其他陵寝建筑所未见。仅贴金一项,就用掉黄金4592两之多。

地宫是石雕刻和石结构相结合的典型建筑,是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安放死者棺椁的地方。乾隆朝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他的陵墓修建时间长,规模大,地宫建筑工艺水平高。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进深54米,总面积372平方米,完全是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由一条墓道、四道石门和三个主要堂券组成,平面呈“主”字形。第一道石门叫罩门,门楼上的出檐、瓦垅的吻兽,都用汉白玉雕成,雕凿细巧。石门两壁各浮雕四天王像,大小与真人相仿,形态多姿,线条清晰。过罩门洞是明堂,安放帝后的“册”、 “宝”之类。进入第四道石门,就是地宫的中心。这里券顶刻着三大朵佛花,东西墓壁各雕慈氏、普贤菩萨和佛教“八宝”。所有大理石壁面和券顶,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装饰和用梵文(古印度文)、蕃文(藏文)两种文字镌刻的经文,字体端庄,雕刻刚劲挺拔,技艺精湛。整个地宫雕刻主从得当,轻重分明,虚实配合,在视觉上富有节奏感,是我国罕见的一座地下石雕艺术宝库。

慈禧地宫规模比裕陵地宫小,但装饰别具一格,除第二道门为月光石的雕刻图案外,其余全用晶莹洁白的汉白玉石筑成,石雕技术亦相当高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