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21年的新旧对碰
从会心一笑到雷人大笑
在创作思路上彻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或可视作郑晓龙审时度势的一种妥协,不管怎样,他很明确新老编辑部都得走在潮头上,僵化保守肯定是死路。
当年拍《编辑部的故事》有两大困难,第一是样式,第二是审查。这种轻喜剧首开先河,不靠人物命运吸引观众,全靠对白上有彩儿,剧本看着特逗,但拍上才发现,要达到郑晓龙要求的“让观众会心一笑”,怎么表现?那劲儿真挺难拿。回忆起最初的磨合,吕丽萍就想乐。第一集《谁主沉浮》的剧情是陈主编假意提前退休,几位编辑一肚子的小心思都抖落了出来,筹谋接班,难免洋相百出。“我们几个人越演越沉痛,居然演出一集大悲剧来,结果被郑晓龙无情地毙了,现在要拿出来再看肯定特有意思。”吕丽萍说。后来,王朔建议把正在筹拍《过把瘾》的赵宝刚拉来与金焱联合执导,赵宝刚表达能力强,又和王朔、冯小刚是哥们,这样大家才渐渐找到方向感。
样式困难是具体的,审查遇到的困难就抽象多了。当时的编剧之一冯小刚在回忆录里记述了一段剧本策划会上的聊天。一位编剧说:“喜剧就得有讽刺,咱写的又是当代题材的系列剧,不触及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吧,观众不爱看,说深了吧,不定哪句话捅了娄子。”冯小刚接话说:“好办,咱们把住一大原则,只触及社会问题,不涉及体制问题,善意的讽刺时弊,晚报上不也有刺儿梅吗?”不幸被几位编剧的担心言中,记者专家的看片会上过后,这部电视剧就陷入了被禁播甚至要追查创作动机的险境。最后,为《编辑部的故事》扫平播出障碍的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同志,春节前夕,几位中央领导到北京电视剧中心团拜慰问,郑晓龙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中办的年轻人看了说很好,我想应该没问题。”一句话彻底扭转了“编辑部”的窘境。
时隔二十年,创作环境发生了太多变化,新、老编辑部所面对的困难大不相同了。还是样式和审查。样式上,郑晓龙从十年间从四拨编剧的失败里得出教训:画虎不成反类犬,既然没人能模仿王朔,就必须全面放弃,再去寻找新的喜剧样式。他认为现在的观众眼界开阔了,笑点高了,口味也更重了,所以得把能想到的喜剧手段全都用上,也不能再找会心一笑或扑哧一笑的感觉了,得奔着让观众哈哈大笑去。审查方面,只要立意健康现在不会有整部剧被毙掉的危险,但从审查部门到电视台都会删掉一些他们认为敏感的部分,尤其是台词。比如一集叫企业盲目上市的故事里有一句台词:“股民的钱不用还”,被电视台审片组删掉了,这当然不是原则性问题,只是对预估风险的规避。事实上,不单是《新编辑部故事》,当代题材剧脱离现实的症结是大多影视剧公司、电视台的避险心理,在创作阶段已经主动对社会问题回避。郑晓龙说,“《新编辑部故事》的原则是入木三厘,点到即止。”
所有的妥协都为了最后的坚持,即使样式变了,风格改了,新、老编辑部一脉相承的创作初衷不曾改变,那就是对社会热点、百姓生活的高度关注。新编辑部里不再是一水儿京油子式的调侃逗贫,但每集的话题故事仍是精心挑选的,比如房子问题、减肥美容、收藏热、择校热、明星炒作、世界末日……很多都尽量和老编辑部的话题对应上,以反映二十年间中国人的观念变化。举个例子,老编辑部有《飞来的星星》讲彗星撞地球,批评了唯心主义;新编辑部里有《2012来了》也是末世预言,这一次讲的是如果不注重环保,不善待地球,毁灭是有可能的。郑晓龙说他起码可以保证《新编辑部故事》不是雷剧,“我们的故事情节很合理,就是表现形式比较夸张,有些故事还能发人深省。”
-
上一篇:《编辑部的故事》中那些龙套大腕们
下一篇:《新编辑部故事》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