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21年的新旧对碰
21年后再度相约编辑部
本周六,也就是后天,电视连续剧《新编辑部故事》将在北京卫视开播。一看名字就知道,这部戏是21年前红遍全国的《编辑部的故事》的续集。问题是,再次开张的编辑部还能延续当年的红火吗?记者采访了两位“穿越”两个编辑部的主创人员,郑晓龙和吕丽萍,探寻《人间指南》的魂魄是否依旧。
当年的《编辑部的故事》取材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一间平平常常的屋,一本热热闹闹的杂志,几颗实实在在的心,换来无数人的会心微笑。21年过去了,能与《编辑部的故事》一样,使人捧腹、发人深省的电视剧恐怕只有《我爱我家》了。而《新编辑部故事》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老编辑部的基因,比如策划者仍是郑晓龙,吕丽萍仍然坚守在编辑部中。比如新剧的第一集还叫《谁主沉浮》,同样以杂志面临生存危机开始,而解决的方法不是“换将”而是改版———《人间指南》改版为时尚生活杂志。
但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李冬宝成了大明星,牛大姐已退休多年,戈玲当上了主编,刘书友的儿子刘向前(王千源饰演)过来接了他的班。接棒葛优耍嘴皮子的是花心摄影师袁帅(黄海波饰演),他和“海归”运营总监安妮(陈好饰演)、80后古灵精怪的时尚小编欧小米(焦俊艳饰演)俩人都腻糊着,这次两位小姐还真没把他当回事,因为编辑部还有个网站编辑90后小帅哥何澈澈(井柏然饰演)人见人爱。当然,除了剧中人,改变最多的是如今的观众和社会环境。
好故事常看常新,贴心的电视工作者们在《新编辑部故事》开播之际,也修复了老版《编辑部的故事》的母带,在网络和电视台同步播出。今天重温旧作,有件好玩的事是在龙套中寻找大腕儿,当年每集到编辑部客串的那些演员如今各个成名,比如眼尖的网友就发现,那位饰演民警的龙套不正是如今在相声界响当当的大腕于谦哥吗!
1992年春节《编辑部的故事》在北京台首播,非但没被过年的热闹劲儿冲了,还成了正月里拜年家家户户精神饭桌上的一道主菜,聊起来没够的话题。尤其在年轻人中间,见面最时髦的开场白是先对两句编辑部体的台词暗号,然后互相哈哈大笑算是找着了组织。也有人说,那年春节北京人走亲戚串门的时间明显缩短了,都赶着回家看下一集。
二十多年前的女编辑戈玲怎么一点点火起来的,如今的吕丽萍也交代不清楚,因为电视剧热播时,她还在剧组里拍摄电影《蓝风筝》。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电影杀青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开始觉得有些异常,好多路人都认出了她,跟“戈玲”打招呼,居然连过马路的小孩也盯着她使劲看。本来,已经有《老井》、《龙年警官》、《遭遇激情》、《大气层消失》等好几部电影成名作,拿过双料影后,吕丽萍觉得从《老井》上映那天就算家喻户晓了吧?但这回,她才对所谓“家喻户晓”有了真正深刻的体会。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什么场合,人们见到葛优都亲热地叫他“冬宝”。次年,吕丽萍凭戈玲捧回一尊中国电视官方评选的飞天奖最佳女主角,而葛优得的是老百姓投票选出来的大众金鹰奖最受欢迎男演员。时隔多年,吕丽萍还有些酸酸地说,南方人不喜欢戈玲,功能上我是陪衬李冬宝的大绿叶,他最招观众喜欢,南北通吃。冯小刚在他的回忆录里记录过一段他与姜文的对话,在《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场。那时《编辑部的故事》的录像带正在纽约的华人圈里流行,被姜文找到一套,拍戏间隙拿出来看,轮到拍他的戏也不肯放手,不看完一整集就心里闹得慌。姜文对冯小刚说:李冬宝这个角色非葛爷莫属。我要当评委,评演员这项奖时,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看这个演员演出这个角色是不是别人的演出不可替代的。什么叫“最佳”? “最佳”就是非他莫属。
最后还真得说说《编辑部的故事》后半段那个代替了两只绿铁皮大暖瓶摆在门口显眼位置的百龙矿泉壶,它是中国电视剧里最早的植入广告。当时,一家生产矿泉壶的企业厂长带着手下一行六人从一辆破旧的小面的里鱼贯而出到郑晓龙面前,要求投放广告,还答应给剧组每人一个矿泉壶,就是希望在戏里能摆上产品,要是能从主角嘴里说出一两句矿泉壶的名字就更好了。等《编辑部的故事》播完,厂长再来找郑晓龙表示感谢的时候,已是鸟枪换炮,坐“大奔”飞驰而来的。
怀旧经典,总是喜悦与温情交融;延续经典,却是偏向虎山行的崎岖。21年后,戈玲率队,“新编辑部”再登场,主创各个做好了挨闷棍、赢板砖的准备,可观众心里矛盾的是,看还是干脆无视?那心情就像青涩少年时暗恋的同桌女生,不惑之年再相约。
-
上一篇:《编辑部的故事》中那些龙套大腕们
下一篇:《新编辑部故事》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