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村
灵水村介绍:
灵水村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因该村历史上出现过2名进士和多名举人,故称为“举人村”。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其中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等景点自古有“灵水八景”之称。
灵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109国道可通达,距北京市区78 公里。是历史文化积淀非常厚重的,以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为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村属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村民200余户,700余人。约有千年以上建村史。最晚在汉代时期,灵水村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到清朝和民国初期为鼎盛时期,村中居民达到360户、1000多人。当时灵水经济相当繁荣,买卖商号有十几家,其中最有名的8家,号称八大堂。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其中灵水核桃以质好皮薄而远近闻名并远销欧洲国家。
灵水先人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定“四神砂”而立玄武(龟型)为村形。整个村庄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而西收,前罩髽(音zhuā抓)鬏(jiū纠)山,后靠莲花山,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 ,构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体现着灵水先人选址建村的“人的本体文化”。是先人留下的一份乡村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2005年11月11日灵水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灵水村形成于辽金时代,不仅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而且过去民间所信仰的诸神尽有,所以多古庙遗址。村里还有很多古树名木,浓浓的绿荫,庇护着勃勃的生机,汩汩的清泉溪流滋润着这座古老的山村。
走进灵水村,不禁让人由衷地赞叹她的文脉千年不断。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灵水村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里都仿佛记忆着灵水村的学子们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明《宛署杂记》记载:“灵泉禅寺,在凌(灵)水村起自汉,弘治年间(1485-1505)僧海员重修,庶吉士论记”。汉代建筑已是片瓦无存了,我们只能获得一些明代该寺的情况。
灵泉禅寺有三重大殿,坐北朝南,山门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吻兽、垂兽,四角悬风铃,石刻件拼砌发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并有题记“大明嘉靖癸已(1553)七月吉日重开山门第一代住持圆恭立”。山门两侧青砖砌筑旁门一座。山门后为天王殿、三世佛殿、三大士殿。三世佛殿面阔三间,悬山脊筒瓦顶,有斗拱,拱眼壁绘佛像,殿前有宽大的月台。三世佛殿两侧各有旁门,东侧有配房三间,西侧有四合式跨院。三大世殿面阔三间,两侧为僧房。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灵泉禅寺宏大的建筑规模和曾经旺盛的香火。灵泉寺,现仅存一座山门、一棵古槐、两株银杏树,其中一棵银杏树为雌雄共体,每年都结下金色的果实,算是这座古刹赐留给后人的恩物吧!
村西有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观音堂、二郎庙,这四座庙宇紧紧相邻。南海火龙王庙居于建筑群的中央,相传建于金代,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建。现主要殿堂已无存,只存拔券山门。山门为青砖歇山式建筑,有吻兽,青砖刻匾,周围刻有莲瓣,中刻“南海火龙王庙”并有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年)重阳吉日造,曾林乡重修”。
院中两株直径达两三米的千年古柏,一株金代古柏躯干的树洞中间寄生了直径20厘米的桑树,桑柏两树,枝繁叶茂,姿态奇绝。另一株金代古柏粗干下部的杈中,寄生出的榆树直径达70厘米,榆柏两树,苍黛交映,情趣盎然。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村中的“灵水八景”中两景,也是北京的“古柏奇观”中的两大奇观。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交通:自驾 中国农大南路沿圆明园西路、圆清路、北清路到达北安河后,转向大觉寺方向直奔门头沟109国道,在109国道王平与河北交叉口处,选择王平方向(注:此路段较河北方向的路段比,有平缓、大车少、无上下坡盘山路的优点,只是路程稍远一些)。沿109国道一路狂奔,经河南台、雁翅到达斋堂,见一路标指向灵水村右转,四公里即到。
公交车 乘地铁至苹果园站,再转乘929路公交车抵达门头沟斋堂镇。下车后可乘当地车前往灵水村。
住宿:灵水村里有村民自办的农家乐,住在农家院子里,品尝农家菜,也可发思古之幽情。这些农家院子住的都是木床,已不睡炕床。游客住宿也要选择渠台山庄,暮色降临,站在城堡式的山庄上,远眺山谷中的村落,令人想像无限。山庄比农家院好的是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