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纸媒体大全与深度分析
《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Beijing Evening News)是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的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并主管的综合性晚报,于1958年3月15日正式创刊,1964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头。北京晚报是一份面向广大市民的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主流纸质媒体。立场偏“左派”和趋向保守。
北京晚报的历史悠久,多年来形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品牌,是北京市信誉度最高公信力最强的报纸。北京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历史积累下来的其他报纸难以比拟的亲和力惯性,与以此互为因果的报纸内容的深厚贴切度,并构筑起以此为核心辐射的采编特色和广告权威性全面性。
多年以来,北京晚报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反映生活,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为办报宗旨,尤其近几年来秉持“晚报,不晚报”和“今天,看今天的新闻”的办报理念,坚持新闻报道及时、真实、权威的新闻观念,以可贵的简约明快的报道态度,透露着人文的关怀力量,是一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纸。北京晚报报纸内容广,信息量大而全,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涵盖政治、社会、经济、体育、文化及商情等各类信息。有广泛的读者基础,读者构成丰富,多为中老年读者和“左派”群众,年龄跨度大,有固定读者群。
近年来,在北京的市场比率开始下滑,受到了高端人群拥护的《新京报》,艺术青年拥护的《北京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社的《京华时报》,还有《竞报》和《法制晚报》的挤压。目前北京晚报日均58版,周五编辑出版69个版(含主题地产)。2004年北京晚报经过全新改版,新闻版面由24个版扩大到40个版。主要新闻版面有今日关注、北京新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前40个新闻版,后几版为“副刊”、“专刊”,专刊版面有周一E时代,周二汽车周刊,周三人才周刊,周四楼宇周刊,周五主题地产(隔周出刊)。2005年1月15日推出北京晚报周末刊“北京晚报星期六”。北京晚报拥有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特色专栏,融入北京生活,以雅俗共赏的版面风格吸引了众多不同层次的读者。
北京晚报广告部依托《北京晚报》全面进行广告经营管理,全面负责北京晚报商业广告的销售、刊登和管理工作,同时还承担公益广告宣传任务。本着着眼战略,强调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广告经营理念,北京晚报广告部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倾心运作、全心服务,“发挥了大于1的乘数效用”。根据智洋达门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北京晚报年广告经营收入在从2002年至2004连续三年位居江北第一全国第二,经营规模居北京报业之首。
北京晚报拥有遥遥领先的巨大发行量,2003年4月3日发行量突破150万份,创下北京报业市场发行量新纪录。发行主要以北京为主,外埠为辅;北京市以四环内、九城区为主,辐射周边地区。在北京地区,北京晚报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53.5%(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NRS),是唯一进入日到达率前10位的平面媒体。在北京地区发行的综合性都市报中,北京晚报的首选率和主动读者人数均居第一。
2004年10月,北京晚报正式迁至位于建国门内大街26号的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厦,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北京报业市场,北京晚报将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寻求突破!
《北京晚报》通过北京市邮政报刊发行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日发行量100万份,最高达到120万份,是全国发行量较大的晚报之一。
《北京晚报》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734
《北京晚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06,邮发代号1-14,零售每份1.00元。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是人民日报主管的一家综合性日报。2001年5月28日横空出世,一石激起北京报业市场千重浪。在强手如林的首都,京华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报业奇迹——
创刊只有10个月,《京华时报》便从容不迫地从32版扩充为48版,直至72版,由一叠变为二叠、三叠,成为北京新闻分量最足、本地资讯最多、新闻时效最强的早报;
刚刚1岁的《京华时报》,已巍然跃居京城报业市场综合性日报发行量第一,市场零售量第一,自费订阅量第一;
仅仅1年的时间,《京华时报》的广告经营额创下3亿元的骄人战绩,昂首跻身于全国报刊广告的16强……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京华时报》依靠全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全新的分配机制、全新的组织构架推动着京华战车纵横驰骋,成功的核心在于京华人心中永远装着读者。
《京华时报》一改京城传统的新闻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原,办出了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京华时报》关注民生疾苦、注重引领时尚,为广大读者所认可和喜爱。在读者心中,《京华时报》最有公信力,最具权威性,最重视舆论监督,不愧是党的中央机关报旗下的都市报。
首战告捷的京华人,深知战斗刚刚开始。面对未来,《京华时报》思路更加清晰——
新闻覆盖更为全面,新闻品质更加卓越;发行质量整体提升,读者结构更为合理;经济运营纵深发展,广告空间更为广阔。
《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
《京华时报》采编风格
1、 严格意义上的真正新闻纸
新闻是综合性日报的核心价值。追求最出色的新闻,是京华时报高举的旗帜。京华时报的出现,将宣告副刊化日报时代的终结。
2、与国际接轨的版饰风格
大巧若拙,大道于简。京华时报的版面设计以便于阅读为最高原则,简单明快一目了然。全面导入CI整体深化理念,视觉效果独树一帜,极大提升和强化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价值和地位,大量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将令读者耳目一新。
3、小报报型,大报风范,大俗大雅,紧贴市场
双面彩印4开报型符合现代都市读者节奏紧张、空间狭窄的阅读特性;内容取舍以读者的需求为最终标准,以市场导向为根本诉求;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大俗大雅。目标读者以都市白领为主,兼顾所有京城市民,凡有阅读能力者皆是我们的潜在读者。我们相信,每一个日复一日购买京华时报的北京市民都是其它商品的强势消费者。
《京华时报》四大卖点
1、 时间:《京华时报》在北京市所有日报中第一个上摊,最早与读者见面。
2、 时效:对新闻反应最快,第一时间抢发昨日新闻,昨日新闻占有绝对比重。
3、 立场:旗帜鲜明,爱憎分明,舆论监督分寸得当。
4、 追求:独家新闻是京华时报无往不胜的法宝,大量的有价值的独家新闻将成为京华时报亮点中的焦点。
《京华时报》五大优势
1、巨大的市场:
比之国际,中国可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人数;比之国内其它省市,北京地区的报业市场潜能无限,远未达到饱和。北京市场比之广州市,无论发行量还是广告额都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市几大综合日报发行量的总和,尚与《广州日报》一家160余万的发行量存在差距。京华时报致力于联合北京同行共同把北京报业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
2、机制的创新:
京华时报体现了人民日报精粹与北大文化的结合,权威性与市场性的结合。体制的创新十分明显。《京华时报》是人民日报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中国新闻界对《京华时报》寄予厚望,而且提供全力支持和呼应。
3、雄厚的资本:
京华时报本着"高投入、高产出"的思路,借助北大文化集团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共同开发广告、发行,以多种经营模式综合发展,壮大实力,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
4、高素质的人才:
京华时报的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6岁,报业经验丰富;拥有一支具有强大信息采集能力的编采队伍、高素质的广告队伍,以及遍布北京城区的2000余人的发行队伍。这些都是报纸发展壮大的强有力后盾和保障。
5、准确的市场定位:
《京华时报》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市场调研,让数据资料说话。出资由专业报纸调查咨询公司对中国及北京报业市场作全面的调查,尤其对于各地都市报发展态势加以研究,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市场,熟悉了自己的受众。京华时报独特而有效的采编风格,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由北京青年报社斥资打造。据最新统计,《法制晚报》每期发行量为60多万份,居京城发行量第三。由于《法制晚报》对社会法制新闻的专业、详尽、及时报导,更能得到京城各公、检、司法机关读者的高度认可,而他们也是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的主要消费人群,同时也是餐饮、娱乐休闲业必争的人群。
《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法制报》,由北京青年报社创办。办一张“离你最近的报纸”是《法制晚报》的办报理念。
离你最近的报纸
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报道市民身边的人和事,
强调服务性和可读性。
调查公司的第三方数据
1、发行量连续突破,稳居京城零售市场第三位
在法制晚报与小红帽公司的共同努力下, 2004年6月起,法晚的零售量提前突破了原定年底达到的指标10万份。
至2004年9月,法晚的零售量已达到13万份。
从2005年4月中旬起,法晚零售量稳定突破15万份;从9月中旬起,法晚零售量稳定突破20万份,直追《京华时报》,缩小了与《北京晚报》的距离,稳居零售市场第三位,初步达成了北京青年报社集团赋予法制晚报社的战略任务。
2、征订数节节攀升,今年订户超去年
2004年秋季大征订战役,为法晚赢得了6万余份稳定订户。
在2005年春夏之交,法晚与小红帽一起又发起了春季征订战役,至2005年5月起,总发行量突破25万,稳居总发量北京第四的位置。
2005年7月起,又连续推出“订报抢票”活动,吸引有较高文化生活需求的高端读者订阅法晚,扩大法晚的品牌知名度。
目前, 2006年法晚的订阅量已大大超过去年,总发量达到30万。
《竞报》
《竞报》(http://www.thefirst.cn/ )是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创办的一份新型日报,其宗旨是全面展示、发掘奥运时代北京和中国的新发展、新形象,倡导人们追求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竞报》是由北京日报社、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强强联手打造。报纸为对开彩色大报,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是国内首家以独立法人单位--北京新奥传媒有限公司组建的新型报社,是首都主流媒体中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一份报纸。
2004年12月28日,《竞报》肩负奥运使命而生。创刊近三年来,《竞报》秉承“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这一办报理念,高举奥运旗帜,全面发掘、展示奥运时代北京和中国的新发展、新形象。自2006年开始,《竞报》还编辑出版了北京奥组委官方杂志《北京2008》和面向香港地区中小学生的《竞报香港月刊》,成为宣传北京奥运的重要阵地和人们了解奥运的主要窗口。
《竞报》采用先进的信息设计理念,以符合国际潮流的图片化报道方式及版面呈现方式,成为读图、读网时代主流人群的阅读首选;用图片表现新闻,用制图解读新闻,用漫画评论新闻,是《竞报》这份图片报的鲜明特色和独有优势。
“同一个世界”,不一样的视界。
自2007年10月29日起,《竞报》全新改版,在保留原有铜版纸"奥运海报"封面的同时,以四开报型为读者呈现更好看、更易读的新闻。改版后的《竞报》,将围绕"宣传新北京、弘扬新奥运、报道新体育、倡导新生活"这"四新"理念,借助奥运不断升温的趋势,打造一份以奥运新闻、体育报道为主干,以视觉审美、图片张力为特色,新闻深度与资讯速读均衡发展的大都市生活日报。
《竞报》的读者是全国大城市的活跃人群,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经济实力;他们“以奋斗为乐”,热爱工作,懂得生活;他们具有全球视角,关注城市的发展,关注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世博会等世界性活动。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3月,其间三次停刊,三次复刊,1981年第三次复刊以来,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最近十年,北京青年报在市委、市政府和团市委的领导下,敏锐地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作风,敢为人先的胆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经营运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使事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新闻宣传方面,北京青年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围绕大局抓新闻,围绕社会抓焦点,围绕青年抓服务,对主流新闻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进行了全面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气势恢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新闻精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使报纸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厚的综合性都市日报。
报业经营方面,北京青年报逐步对经营运作体制和现有资源进行了大幅度整合,通过将“资源变成资本”,建立起了包含纸质媒体、广告经营、报纸发行、商务物流、内部核算在内的多元化经营新模式,初步打造了新型的报业产业链,从而全面走向市场化经营,为报社未来集团化、产业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制创新方面,北京青年报不断致力于推进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出了采编、生产、发行、广告“四轮驱动”的管理理念,实现了全员聘用制和人员竞聘上岗,坚持“有为者上,曾经有为者养”的用人原则,并适应现代报业生产模式的需求,进行了以编辑为主导、采编分离为特征的编采机制改革,建立起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结构模式。
北京青年报社目前拥有“十报四刊二网”,除《北京青年报》外,还有《信息产业报》、《法制晚报》、《北京科技报》、《BEIJING TODAY》(《今日北京》英文周报)、《中学时事报》、《中学生科学报》、《北京少年报》、《第一财经日报》、《竞报》和《北京青年周刊》、《休闲时尚》杂志、《时事魔镜》、《39.2°》及北青网(YNET.COM)、千龙网(QIANLONG.COM)。
此外,北京青年报社还拥有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北京今日阳光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形成了自身完善的报刊发行和物流配送网络以及新型的报业产业链条。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青年报社抓住中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即将催生一批具有战略投资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依托北京青年报的优势资源,横向形成系列报刊群,纵向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稳步推进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发展,通过资本运作和内部市场化,建立一个以北京青年报为核心产品的现代传媒集团。
2004年12月22日,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主流媒体。
未来几年,北京青年报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壮大主业,整合资源,创新制度,打造北青传媒系列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北京青年报在新形势和新机遇下的跨越式发展,为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新探索。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是全国十大日报类报纸之一,日发行量40余万份,加上3人左右的传阅率,每期的受众读者达到140万人。
办报宗旨:
坚持“高扬主旋律,贴近老百姓,投身大市场”的总体思路,以广泛的新闻覆盖、深度的观察思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制作品质,为读者提供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以提高品质、满足需求、精心服务为要义,展现一份都市大报的风貌。
主要版块栏目:
一版:要闻
二、三版:综合新闻
四版:国际新闻
五版:北京新闻
六版:首都经济 新闻观察
七版:社会新闻 读者之声
八版:文体新闻 摄影画刊
九版:京华周末 赏玩 人物 京韵
服务导刊 安居乐业 休闲旅游 创业之路
产经周刊 汽车 金融投资 广告专版
文艺周刊 文苑 流杯亭 综艺新干线
生活周刊 时尚 居家 旅游
教育周刊 健康 科技创新 广告专版
作为北京地区的主流、强势媒体,北京日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五十年,其间几经市场的洗礼与雕琢,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份具有典型都市特征的综合类大报。五十年中,北京日报坚持引领主流、聚焦真实的办报宗旨,及时把握市场发展的生生脉搏,在风云变幻的信息时代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定位,以知性传播、深度评述的媒体形象赢得了相当一批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忠实读者的认同与信赖。
北京日报社网站是中国国内新闻单位最早建立的网站之一,1997年1月1日正式使用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的域名。今天,该网站已发展成为今天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名义发布的“京报网”,汇集了7报2刊1社的资源,在专注北京地区新闻发布的同时,努力完善对网民的服务功能,为各地民众提供来北京或在北京办事的便利条件。京报网还将本集团报刊的独家新闻和深度新闻强化处理,并在主页重要位置放置了英语新闻,每天把重要的北京新闻翻译上网,以此来满足大量海外网民的需要。
目前,京报网页面点击率超过60万,高峰时超过100万,而且拥有近30万的海外固定网民,真正成为了北京的又一个窗口。
《新京报》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主管、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是中国首家获正式批准的跨地区联合办报试点,也是中国首家股份制结构的时政类报纸。
《新京报》日均出版88版,周五112版,是目前北京地区版数最多、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新京报》自办发行,以征订和零售为主要发行渠道。成立至今,发行量持续增长,目前日均发行54.3万份,是一份密集覆盖北京市场,并得到主流人群喜爱的新型时政类日报。
《新京报》采用四开版式,按报道内容分为4个叠次:A叠为时事评论、北京新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B叠为经济(财经)新闻和产业周刊,C叠为娱乐新闻和文化艺术新闻,D叠为消费新闻和生活杂志。
《新京报》以独立的立场和客观的报道为基本准则,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追求言论的稳健性和建设性。《新京报》拥有330多名有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的记者编辑,创办以来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报道和评论,这些报道和评论为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各家广播电视广泛转载。
《新京报》有较高知名度的栏目和周刊有:时事评论、核心报道、目击、赛道周刊、娱乐周刊、书评周刊、汽车周刊、黄金楼市、地球周刊、北京地理、北京爱情等,这些栏目和周刊各自拥有众多忠实读者。
《新京报》版式风格简洁、现代、优雅,追求“厚报时代、轻松阅读”,注重图片与插图的应用,引领国内报媒进入“读图时代”。《新京报》摄影记者曾多人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大奖。
《新京报》在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设置企业化的经营架构,把广告和发行纳入公司化运作,使其与采编内容截然分离,保持报纸的独立性和公信力。正是基于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基于对报业经营市场化的深刻领会和不懈实践,《新京报》的品牌价值和经营业绩不断提升,连续两年被有关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媒体”、“中国最有成长潜力的媒体”、“中国最新锐报纸”、“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类报纸”等。2005年《新京报》广告刊例达到5.2亿元。
新京报报头
《新京报》标准字为天安门城墙色底方正大标宋加粗反白。《新京报》符号总是跟天安门城墙颜色出现在一起,时刻提醒国内外读者《新京报》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和中国特色;方正大标宋,表达与国际接轨和借助科技进步的愿望;加粗反白,突出镂刻效果,强调视觉冲击力,象征《新京报》要成为一块传世招牌。
新京报标徽"长城烽火台"
圆形,象征地球和眼球,象征观察世界,象征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
长城,象征中国和北京,象征守土有责的媒体责任意识,象征对国家人民的发展、富足、和平和安宁负责,象征媒体要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烽火台,最具中国特色的传播方式,中国传统中效率最高的传播方式,象征媒体终极价值和基本要素,象征媒体必须发挥预警和监督作用。
凤凰形火炬,火炬象征光明,寓意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凤凰象征南中国的神鸟,寓意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火炬所传达的指引、探路、尝试、先锋等内涵,寓意报纸就像不断扩大光明范围的探照灯,成为照亮时间和空间的良心。
站在巨人之肩
一条河流与另一条河流在大地上相遇,从此碧波相连,命运相关。昨天,他与他灌溉各自的流域,今天,他们激扬风云,改变气候!
光明日报,面向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中国思想解放大潮的中共中央直属党报;南方日报,在中国报业改革中一马当先,令全国报人心潮澎湃的广东省委机关报。两大报业集团前所未有的跨地域合作,开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办报模式。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优势,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在报纸市场化运作上的成绩有口皆碑,《新京报》就建立在这样一个坚实宽广的平台之上。
南方都市报是《新京报》强大的内容后盾,《新京报》将在中国新闻、国际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时评等各方面与之资源共享,精华内容同步移植。
合北人的磅礴大气,融南人的精耕细作,《新京报》致力于拓展都市类报纸新的发展空间,重塑主流媒体的公众面目。它是光明报人的新选择,也是南方报人的新起点,它更将成为中国报人的新坐标,中国报纸的新方向。
我们欣喜的看到,北京这个伟大的城市终于有了一份和北京文化相匹配的一份报纸。可以说她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文化的名片。
一条主干道,一条新闻的主干道,一条北京人的新闻主干道。自创刊之日起他都誓与国际主流同台竟技。
北京的、北京人的新京报,北京人的新闻主干道!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娱乐信报》的前身是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专业报纸《戏剧电影报》,于2000年10月9日正式更名改扩版。
《北京娱乐信报》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文联)主办,昆朋网城协办。报社现有8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和现代化采编平台。由采访、编辑、经营、管理四大中心,15个部室组成。拥有一支130余人的办报队伍和一支500多人的发行队伍。目前刊期为周五刊,形态为4开32版双彩印刷。
《北京娱乐信报》是一张轻松的都市早报。是以报道大娱乐和娱乐信息为特色的全新的综合早报和高效传媒。办报宗旨是:提供完全信息,推崇高尚信念,坚守报纸信誉。报纸集新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由必读、可读、精读三大版块构成。在办报过程中,始终坚持:"娱闻入目、要闻适度、画龙点睛、冲击有术"的操作标准和"牢牢把握政治导向,积极拼抢独家话题,精心创意特色版面,大量使用百姓语言"这一办报原则。她以独特视角报道重大时政新闻、提供政策解释、追踪社会热点、传递生活资讯,且动态的从社会、公众角度关注文化娱乐界和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并以娱乐形态报道公众关注的人物和事件。创刊以来,已先后推出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力度的报道,并形成了一批特色版面,成为同行关注的焦点。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坚持不懈的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报纸已基本形成了娱闻特色。
2007年11月27日,创刊7年的北京娱乐信报成功转型为京城独家地铁报。信报创刊以来,始终为读者服务,始终与时代同行;伴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地铁乘客队伍的迅猛壮大,信报走进地铁、新装亮相,正逢其时。
转型为地铁报的新信报,是在传统信报基础上重新定位、重新构造、重新包装、为地铁乘客量身打造的一份都市新闻早报——每周一至周五出版,节假日休刊,每日16至32版。全新的信报覆盖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13号线、八通线及即将开通的各条地铁线路,目前在70余家地铁站、120多个投放点免费送达广大地铁乘客手中,成为每天地铁出行的亲切伙伴。
全新的信报是地铁报,是在北京地铁这一封闭空间内唯一向地铁乘客派发的报纸,分为速读天下、天天娱乐、地铁部落、生活专刊四大版块,将满足地铁乘客新闻资讯需要,便于在地铁行进中阅读及延续阅读。转型为地铁报的北京娱乐信报,将以地铁发行为主,兼顾地面发行。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创刊于1993年1月8日。作为京城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生活服务类报纸,每周一、四出版,以“全方位的消费报道、超敏锐的社会触角、新生活方式的倡导、高品位的设计制作”为追求,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关注百姓的生活,在北京报业市场上独树一帜,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
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调查研究所的多次调查显示,在北京地区的非日报类报纸中,《精品购物指南》已无可争议的成为居民接触率第一的报纸,既是广大消费者的生活参谋,又是各类工商企业宣传自己的最佳媒体。
精品购物指南在2003年3月18日进行了全新改版,目前每周出版两刊,由原来没有二、五出版,改为周一出版《精品购物指南.风格周刊》,周四出版《精品购物指南.生活周刊》。
网址:http://www.lifestyle.com.cn/
《精品购物指南》——中国时尚生活服务类报纸第一品牌,创刊于1993年1月8日。
13年来,《精品购物指南》坚持以敏锐、独特的视角报道时尚消费动向,倡导积极、健康、高品位的生活方式,2005年8月,以其在中国报业的优异市场表现荣获“2005 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之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周报”。
《精品购物指南》创新性地采用全彩印刷及豪华铜版纸外封设计,并率先将单期报纸版数提高到100版以上,为中国报业市场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时尚媒体形态。其独特定位更开辟了独有的读者细分市场,与大众新闻类报纸、专业类报纸的读者交叉率极低,具有明显的市场独占性。基于这一优势,《精品购物指南》向合作伙伴提出了“1+X”的媒体组合模式:“1份《精品购物指南》+任意都市类日报”将为客户赢得整个北京市场!
2005年11月,为满足都市主流人群的“趋优消费”需求,《精品购物指南》强势推出《品位 新奢侈主义系列专刊》,采用八开本超大规格、100版超豪华印制,引领“新奢侈主义”的独特生活态度,再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精品网是精品购物指南报社所属,由北京精品卓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以时尚生活资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
1997年3月2日《精品购物指南》电子版正式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精品购物指南》迈出了传统媒体网络化的坚实步伐,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和经验积累,2003年9月16日北京精品卓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助力精品网络事业的腾飞。
到2004年4月,精品网内容涵盖时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资讯服务信息实现周更新不少于4000条,日均访问独立IP超过30万,进入世界网站综合排名前3000名。精品网的访问人群70%来自北京地区,高峰访问时段集中为周一至周五的早9:00至晚6:00点,以都市白领上网人群为主。
精品网(www.sg.com.cn)受众区域构成:
精品网每周被几百万的都市白领人群所关注,占访问总量的85%,职业涵盖时尚消费前沿的所有行业,消费能力极强,其中年轻时尚的都市女性占受众总数的60%以上。
报纸风格的不同
《北京晚报》1958年3月15日创刊,是北京最老牌的都市报,《北京晚报》在北京报刊零售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牢牢坐稳零售总量第一的交椅在北京来说,读者阅读比例最高的是《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在零售市场上在《新京报》创刊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市场份额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之后稳定了一年多时间。
用旗帜来评价《京华时报》也许是最恰当不过了,从创刊前的大规模宣传,到2001年5月28日创刊后,零售总量随时间前移的稳步攀升,《京华时报》在北京零售市场上总是在摇旗呐喊中前进。在零售发行上始终维持着控量发行的策略,发行总量的稳步增长显然是《京华时报》主动采用的一种市场战略。
新京报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新京报致力于对报道的新闻负责,是中国第一份由两家党报集团联合主办的日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共同主办,基本定位是综合的都市类大报.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看,相对文化程度高的读者,可看言论、国际版,面向北京所有人群但有所侧重。《新京报》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京华时报》,因为《京华时报》本身体现了一些南方办报理念和模式,如今《新京报》的模式可能与之类似,比拼之下,《京华时报》可能会有相当压力。,《新京报》倾心于这样一种平衡:厚重,但不失其轻松;高端,但不失其亲切;主流,但不失其时尚。以简约细腻的版式设计理念,造就清新大气、优雅时尚的版面形象,让源源不绝的阅读快感,从第一印象开始。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放大内容,用设计提升报纸格调,让形式呈现出思想。
《北京青年报》创造报业经营的过程是中国报业经营历史上精彩的一笔。但从零售市场上看,《北京青年报》是一个活脱脱的独行侠形象,无论零售市场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北京青年报》都保持着自身在零售市场的政策,在零售总量上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也许零售市场在《北京青年报》经营各环节中是最不重要的一个.该报追求超强度的“视觉冲击力”,版面设计追求感官刺激,“五步三秒”效应.新闻标题和新闻照片直逼人眼,有极强的吸引力、冲击力,使读者一眼便可发现它,喜欢它,进而产生购买欲。
现代报纸的四化趋势(2006-11-23 13:42:34) 分类:他人之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报业经历了高速成长的阶段,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报纸版面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种类多了,报纸厚了,色彩丰富了,报纸的“脸面”比过去更亮丽了。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报纸已开始走入多样化、个性化、厚报化、彩色化的时代。未来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报纸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报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报纸产业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尽管这一过程充满各种变数,但思考和把握现代报纸版面革新的趋向,对我们主动应对报业市场发展变化,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报纸类型多样化
1980年以后我国晚报的复兴,形成“小报促大报,晚报促日报”的格局势。晚报的定位不同于机关报,版面风格也与机关报不同,其生动活泼的版面编排对同报影响很大。80年代后期,一批专业性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问世,我国报纸版面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如1989年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就以其与众不同的版面设计引起了广泛注意。
90年代后,又有一大批新型的都市报纸兴起,这些报纸在继承晚报生动活泼的版面风格的基础上,对版面创新再一次起到推进作用,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受众的市场化细分。如面向电脑爱好者创办的《电脑报》:面向体育爱好者的各种新型的体育类报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面市,如《南方体育报》、《足球报》、《体坛周报》、《新民体育报》等;面向都市青年的时尚娱乐类报纸,如《上海一周》、《精品购物指南》等。
报纸类型的多样化,所走的是一条我国“小众化”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社会关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产权多元化和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基本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直接促进了一个相对自主性社会的形成,人群构成突破了原来平面划分的格局,越来越具有立体性、复合性、交叉性。“大众”不再是利益基本一律的大群体,而是由各个“小众”利益群组成的集合体,他们有着多元化的追求和需求。各类新型报纸的层出不穷,传达出了这样一个讯号:一张报纸与所有受众全方位对接已成为历史。
“小众化”并未动摇大众传媒的根基,“大众化”仍是传媒的本质特征,讲求的是追求受众市场的最大化;而“小众化”是传媒的竞争策略,受众分层针对性明确,采取“分众化”读者定位,把特定人群锁定为目标读者(往往是既有文化又有购买力的“都市白领”或“办公室人群”最受青睐),根据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和阅读爱好,“量身定做”提供新闻和资讯服务,有效地争取更多的读者,“大众化”与“小众化”二者正是统一于受众的需求,只有首先满足受众的个性化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受众市场,即以非大众化方式实现大众化目标。报纸类型的多样化对“大众”进行了有效细分,从而吸引形形色色的“小众”,“大众”也就自然包含其中了。
二、报纸风格个性化
我国报纸面向市场后,报纸之间的竞争加剧,各报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质量,以争取在报业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讲究版面编排是提高报纸质量的重要环节,何况版面所具有的外显特点,对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激发读者的购买欲具有直接的作用,因而如何改进版面编排,理所当然地成为报纸提高自身质量的重要课题。而版面风格正是版面编排的高层次目标,因此,报纸在讲究版面编排时,总把构建鲜明的版面风格作为一种报纸理念加以追求。
版面风格是报纸个性化的标志,也是报纸成熟的一个标志。版面风格的形成可以使报纸版面在整体上而不是局部上、在长时间内而不是短时间内与其它报纸区别开来,因而有可能培养读者对报纸的阅读习惯,形成稳定的读者群。因此从经营角度看,版面风格是报纸的重要品牌,是报纸的重要无形资产。
我们应提倡版面风格的多样性。各报在构建自身的版面风格时,可以参考其它报纸的版面风格,但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在当前我国林林总总的报纸中,有一些报纸勇于探索,创造出颇具特色的版面风格,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但也有一些报纸只是机械模仿,致使版面风格雷同,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些报纸适应市场的需要,强调版面的“五步三秒”效应,强化视觉冲击力,这自然不失为一种风格。但群起而效之,就值得斟酌。因为面向市场的报纸的版面风格也可作其它选择。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商业报纸,但版面长期采取垂直式的编排方式,很少用大标题、大图片,长期保持着一种稳定朴实的风格。这种版面风格是与它强调商业新闻的诚信可靠相吻合的。
报纸的个性特色是由报纸的性质、报道范围及内容决定的。它不仅表现为内容的独特性,而且表现为形式的独特性。版面的个性特色,是一张报纸在版面上所特有的最精彩、最醒目、最吸引人的一种创意。而体现这种独特创意的连贯的、统一的风格,就是版面风格。版面风格的形成是一流报纸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报纸天天出,每个版面因稿件情况不同,“颜容”会有差异,但每个版面又蕴含着艺术的共性,这种艺术共性就是报纸个性特色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报纸的版面总体风格。它有一种“抢眼效果”,时间一长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烙印”,如《人民日报》的平实,《北京青年报》的雄浑,《新民晚报》的秀美,《都市快报》的明快。读者即使不看其报头,也可以从版面风格的个性特色中分辨出是哪一家报纸。
三、版面规模厚报化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报业高速成长的“跑马占地”时期来临,新报种大量涌现,报纸覆盖不到的“盲区”同益收缩,这一时期报纸规模的普遍偏小与报种的丰富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时代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把中国报业引入了以报纸之间规模竞争为特点的市场成熟阶段。靠创办能填补大众传播领域空白的报种而取胜几乎成为一种奢望,以规模化竞争为特点的质量盘整期已经到来。努力把自己的规模做大,成为许多报纸抢占先机的基本对策,''扩版增容”便是一种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的“异质要素”不断增加,个性化的读者对报纸的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它促使报纸这一传媒“投其所好”,不断地去开拓新闻资源,在“厚”上做文章。而社会信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报纸提供了丰厚的新闻资源,使其“厚”有了源头活水。
此外,从现代传媒的竞争格局来看,网络这一“第四媒体”又异军突起。报纸如果仅限于消息的铺陈,就很难留住受众的“眼球”。不过传统媒体也片非“不堪一击”,90年代后期,百姓对媒体的主流需求是“解惑”,受众对新闻事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报纸充分开掘新闻资源,把新闻素材做深、做透。“厚报”的产生是报纸这一传统的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抗衡的产物。
我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着对开4版的格局,直到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为8版,一石激起千层浪,着实给了新闻界人士不小的震惊。十多个春秋已过,《广州日报》现在每日以40版~48版应市;南京报业市场的《周术》在报头位置赫然打出了“江苏固定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城市周报,l元52版”的醒目字眼;京城报界的《北京青年报》则以72版创下新高;2003年1O月,杭州报业市场的《都市快报》、《钱江晚报》也相继扩版,《都市快报》从原来的每周240版扩大到每周,336版,《钱江晚报》从原来的每日32版扩展到每日64版。以上列举的个案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我国报界在经历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
报纸加厚以后,各版的分工开始细化,专栏专版迅速增加,报纸头版在报道要闻的基础上增加了“导读”功能,而且多版化对整个报纸的易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报纸整体上看,多版的报纸开始分单元设计,如国内的《申江服务导报》采用的是一种“多版组”的形式,A版组以新闻为主体:B版组则以生活服务为主线;C版组是分类资讯:D版组则通常是特刊,另设装帧精美的导报豪华版组。这种按报道内容梳理出若干版组,实行新闻资源分流配置,以疏导受众的阅读路径的方式,使受众“选择性阅读”逐步替代了“扫描式阅读”。
四、版面语言色彩化
自1992年6月1日,《科技日报》首先使用方正系统出版彩色报纸以来③,彩印技术日渐普及,彩印已成为报纸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彩印报纸因为色彩鲜艳、表现力丰富而更受读者的欢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1999年对北京读者的调查发现,有6l%的读者表示愿意多花点钱买那种印刷质量更好、版面风格更令人喜爱的报纸④,而彩印与否是读者判断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彩的传情功能可以很好地愉悦人的精神世界,是形成版面和谐的重要因素。国外心理学家的试验早已证明,色彩能够影响人乃至动物的情绪,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因此,编辑必须对色彩的感情因素和功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使色彩成为新闻传播的手段之一,通过它显示报纸的格调,赢得读者的心。近年来,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虽然稿件质量上乘,却未能抵得住《每日电讯》的挑战,在发行总量上败下阵来。原因之一就是版面呆板,恰如《每同电讯》主编劳森所言:“我之胜于《泰》报者,唯色彩。”
报纸彩印也并不只是是出于美感的需要。除了更真切地传递新闻信息外,彩印的目的还在于利用色彩所引起的心理反应,简洁有力地传达编辑意图。简单地说,运用色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便捷而有效地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彩印报纸往往对重要稿件和重要版面区域,以彩色突出强势,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氛围,相邻稿件或不重要版区不作彩色处理,形成中心稿件与其它稿件的色彩反差,或相邻构形单位的颜色对比,不至于全版都淹没在色彩海洋里。
电子彩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色彩,它使报纸的版面变得鲜艳生动富有活力。彩印的普及一方面说明报纸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色彩对读者的巨大吸引力。在版面诸多构成元素中色彩是最直接、最迅速、也是最敏感的因素,它往往先于文字和图形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在调动版面色彩方面的尝试令人称道。《中国青年报》采用浅色调,所有标题都是黑体字,不做任何装饰,像冬天一样疏落和平静;《北京青年报》则采用重色调,大部分标题都是黑反白形式,显示明显的强刺激黑块,像夏天一样浓郁和强烈。但两者在色彩上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舒适的,这正是报纸版面编辑所刻意追求的效果。
-
上一篇:北京电台2011主持人大赛即将开赛
下一篇: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日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