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先有北京湾,后有北京城”?
北京分布着大小河流200余条,它们分属于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即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北运河、拒马河及泃河(蓟运河)。北京市西部为拒马河(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中部是温榆河—北运河水系,东部有潮白河及泃河(蓟运河)水系。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发源于北京境内,其他四大水系均来自北京以外,为过境河流。在《北京的水》一书中,作者云亦讲述了北京城的产生、发展与变迁与城市河湖体系的关系。
以下内容选自《北京的水》,较原文略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北京的水》,云亦著,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西部和北部为太行山与燕山山脉环抱,东南是一马平川。依山面海,龙盘虎踞。14亿年前的“燕山运动”使西北部上升为山地,东部下陷为平原,地理学上把这块平原称为“北京湾”,因此,又有“先有北京湾,后有北京城”一说。
“北京湾”特殊的地形地势,使西北部徜徉流转于群山中的大小河流向东南平原汇流,到北京平原上形成了五大水系——永定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拒马河水系、泃河水系。这五大水系孕育、滋补着北京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上的北京城水资源非常丰富,堪称一座水城,北京内城与城外的联系常常依靠密布的河网。像通惠河、温榆河、潮白河等,都能通船。那时从通州起航的船只可以一直开到密云城下,如果再顺着温榆河逆流而上,一直能开到昌平的沙河。地下水也很丰富,在永定河和潮白河两大洪积冲积扇的中上部地区,形成两大地下水溢出带,泉水众多,泉流丰沛。一条是沿山前平原呈弧形,分布于南部的昆明湖、紫竹院至右安门,直到南苑镇,有多处泉水。如海淀的万泉庄,据记载有28个大泉眼,这些泉眼流出来的泉水,通过万泉河向北流。康熙年间兴建圆明园的时候,主要水源就是万泉庄的泉水。玉泉山的泉水水量更大,后来随着水系变迁,这些水源基本枯竭了。另一条在北部,从南口以下至百泉庄、四家庄、亭子庄等地,呈长条状分布,有一亩泉、满井、百泉等。
北京城的产生、发展与变迁都与城市河湖体系有着直接关系。
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城市水源主要依赖莲花池水系。金对辽南京城水系做了较大改变,形成新的护城河系统。源于莲花池的洗马沟(莲花河)被圈入城内,成为宫苑水源。在宫城西面建同乐园,开西华潭等湖泊,宫城之内建鱼藻池。莲花河流经皇城宣阳门前,由南城垣下流出城外,河水经城垣处建有规模宏大的水关。在中都城内还开辟了一些小河,如会城门至莲花河的水渠、迎春门内的水渠等。
元大都城建成后,开通了由大都城至通州的坝河和通惠河。坝河起于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下接温榆河,与运河相通。至元三十年(1293)修建完成的通惠河,由昌平白浮泉引水,西折而南,聚昌平西部泉水汇入瓮山泊,合玉泉山水,引入大都积水潭,再由积水潭引至通州,与大运河相接。又开金水河,引玉泉山水入内。元末开凿金口新河,引卢沟河水至通州,因水量过大,威胁城池而废弃。
明代,北京城及近郊水系在元代基础上有了较大变化。明初北京城放弃了元大都城北部,将元大都城内的坝河河段改建为北护城河。永乐年间北京城南扩,原元大都南护城河填平为城市街区,在扩建后的南城门外开凿了新的南护城河,在皇城承天门前增加了金水河。元大都的金口河故道因城市建设而湮废,正统年间在原金口新河故道上开通三里河,嘉靖年间修建外城,开挖了外护城河。元代金水河至明代湮废。
清代,北京城及近郊河湖水系变化不大,只有局部变动。清中叶,大明濠横桥以北河段湮废,瓮山泊扩建为昆明湖。
历史上遗留的古河道部分地段以及天然与人工造成的部分洼地由地下水渗出和积水形成几十处大小湖泊。北京的先人从隋代起先后开凿了温榆北运河、蓟运河、通惠河等人工河道,使河湖连成一体,形成一个优化的城市供水网络。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迁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北京城的水资源大幅度枯竭,许多河道消亡或退化,地表水系逐渐减少。北京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年,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缺水下限1000立方米/年,年人均水资源在世界大城市和首都中名列百位之后,属资源型缺水城市。
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上先后修建了近百座大、中、小型水库,并开挖了两条大型引水渠及大中型灌区。80年代以来,对城市河湖开始综合治理,保护河湖水质,修建了污水截流管,把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还清,还绿。已建成昆明湖—南护城河—通惠河(简称南环)和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二道沟(简称北环)两条花园式河道,成为环绕城区的“绿色项链”。后门桥水面、莲花池、菖蒲河、转河、御河等恢复工程,再生水工程和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的相继启用,也使城区水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卢沟晓月”“长河观柳”的景观再现。
保护北京的水,就是保护北京城的生命之源。
永定河水系有“小黄河”之称
永定河,古称㶟水、桑干河、浑河、卢沟河,因其河道多次变动,所以又称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赐名永定河。永定河斜贯北京西南部,是北京最大的过境河流。由于受上游降水量分配不均匀的影响,其流量极不稳定,加之上游经黄土区,河水含沙量较大,故有“小黄河”之称。
永定河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秦和西汉时,称“治水”;东汉时期,下游仍称“治水”,上游因源出自累头山,以今黄水河为正源,则称“㶟水”。隋、唐时期,永定河被称为桑干河;元、明时期称浑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始名永定河。
永定河流域图。
永定河由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三大支流在官厅附近汇合而成。
洋河由东洋河、西洋河、南洋河在河北省怀安县汇合而成,经宣化盆地在涿鹿县朱官屯与桑干河汇合入官厅水库。
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北麓的桑干泉,向东北流经大同盆地接纳了浑河、御河,东流入河北省,在阳原县钱家沙洼纳入来自蔚县的壶流河,然后在朱官屯与洋河汇合入官厅水库。
妫水河发源于延庆区黑汉岭西北的大吉祥,向西南流,在香村营以南接纳古城河,在延庆西南大路村入官厅水库。
洋河、桑干河、妫水河汇入官厅水库,水库以下称永定河。官厅水库至三家店为永定河山峡地段,全长108.5千米。河流蜿蜒于高山峡谷之中,沿途接纳了湫河、清水河、下马岭沟、清水涧、苇甸沟、樱桃沟等。三家店以下进入平原,经丰台、房山、大兴等区,在大兴区石佛寺附近入河北省。
永定河在北京境内的干流长度约169.5千米,流域面积310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8.9%,其中山区为2453平方千米,占该流域面积的79%,平原为652平方千米,占21%。
官厅水库以上为永定河上游,地处山区,绝对高程较大,相对高程较小,多为中山丘陵及盆地,河谷开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上游地区74%的流域面积为黄土覆盖及石质山区,植被覆盖度不到30%,土质疏松,下切较深,两岸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内多沙的河流之一,故有“浑河”“小黄河”之称。
官厅水库至三家店之间为该河中游。此段处于中山峡谷区,两岸山势雄伟,山坡陡峭,谷深岸窄,河水在峡谷中迂回前进。河道天然落差340米,平均坡降3.2‰,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占全市水能蕴藏量的20.4%。雁翅以下,落坡岭至三家店,河道在上苇甸穹隆和九松山向斜之间,组成山体的岩性为寒武、奥陶系灰岩,溶洞较多,岩层破碎,节理发育,岩层倾向与河水流向一致,此段河水渗漏严重。山峡地区多暴雨,支流沟短坡陡,每遇暴雨洪水猛涨,受洪水及泥石流的威胁较大。
三家店至河口为下游,河流进入平原,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减慢。三家店至卢沟桥河道长17.25千米,流域面积19平方千米,平均坡降2.6‰。河道曾分为东、西两汊,至阴山咀复而合一。1992年,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施工,堵闭西汊,疏浚东汊,使此段只留下一条干流。卢沟桥至梁各庄河道长60.8千米,坡降更为平缓,为1‰~0.4‰,河道已淤积成地上河。
永定河从三家店出山进入平原后,主河道在历史上曾多次变迁,且长期数条河道并存。在晚更新世玉木冰期的最盛时期,气候寒冷,寒冻风化强烈,岩屑物质大量产生,河流的搬运能力不足以将其全部带走,在山前形成了广阔的冲积扇。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全球气候变暖,岩屑物质减少,河流水量增加提高了搬运能力,永定河冲积扇停止发育,进入河流深切时期,在现北京的平原地区西南部冲刷出多条古河道。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永定河水量充沛,冲积扇上水网密布,植被茂盛,河床堆积加快。
永定河。
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对北京平原地区古河道的勘测调查和14C测定,多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据今1万年~1200年间,在现北京城区及附近有多条永定河古河道通过,自北向南分别是:古清河,古金沟河及其下游北支古灞河、古高梁河与南支古蓟河、古莲花河,位于今丰台区和石景山区之间的古漯水及其西侧的古无定河、浑河。
约在全新世早期,永定河从三家店出山后向东北,再向东经今巨山村、南坞、海淀、清河,从通州入潞水,此为清河故道。大致在同时期,永定河出山后向东,经今杨庄、八宝山,过城区到通州,为金沟河故道。同时期或略晚,永定河出山后向东南,经今衙门口、小井、南苑、小张湾、采育出境,为漯水故道。其后,有河道经今衙门口过丰台、西红门、黄村、庞各庄、杨各庄、李贤,向东南出境,为无定河故道。
在八九世纪,永定河经卢沟桥后,一支过今立垡、鹅垡、后辛庄、前大营、魏善庄、汤营,向南出境;另一支经诸葛营、北章客一带,向东南出境,两支并称浑河故道。经卢沟桥南下,过鹅坊、葫芦垡、赵村,从大兴南界崔指挥营村出境的河道,为现今的永定河河道。
在永定河河道变迁时期,北京平原区地壳略有升高,迫使河流逐渐向南迁徙,数条河道由北向南,基本上从老到新排列,同期或有两三条河道并存,新河发育后老河逐渐消亡,成为故道。其中晚于漯水的无定河先于漯水、晚于永定河的浑河先于永定河消失,其余的按新老顺序依次消亡,只剩下现今的永定河道。
晚全新世,现北京地区人类活动趋于频繁,植被逐渐被破坏,水土流失也随之加重。河流所带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淤高,摆动不定,历史上称之为“善决”“善徙”的“无定河”。直至17世纪,河道才基本稳定,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筑堤,正式命名为永定河。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后,起到拦沙、蓄洪作用,水患基本根除,该河从此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永定河。
作为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的潮白河
潮白河是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上游分潮河、白河两大支流,两河在密云城区西南河漕村汇合后称潮白河,流经京津冀三省市,于北塘附近入渤海。潮白河从汇合口以下流经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四区,经北京市界干流总长83.5千米。
潮河发源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草碾沟南山,向南流经古北口附近入北京市密云区,在桑园以西有安达木河汇入,在高岭以南入密云水库,在水库东侧纳入清水河,于水库南侧碱厂附近出水库,至辛安庄纳入红门川,向西南流,在城区西南河漕村与白河汇合。
潮白河。
白河发源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大马群山东南,流经赤城,在青罗口与源于龙关县的刁鹗河汇合,向东折去,在延庆区白河堡附近入北京市境。在菜木沟纳入黑河,在宝山寺纳入南来的渣汰河及北来的天河,在汤河口纳入汤河,折而向南流,在青石岭附近纳入琉璃河,在张家坟以东入密云水库。在库北还有白马关河汇入。白河由溪翁庄出密云水库,向南流,在城区西南河漕村与潮河汇合,汇合后称潮白河。
潮白河密云段向西南流到牛栏山东侧纳入怀河,在顺义区赵庄南纳入箭杆河,在通州区西集镇大沙务村东出北京市,入河北香河县,经潮白新河入渤海。
潮白河水系在北京境内主河道长118千米,其中潮白河干流(河漕村至赵庄)长度83.5千米。该水系在北京境内流域面积5487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33.4%。其中山区流域面积4499平方千米,占境内流域面积的82%;平原流域面积988平方千米,占境内流域面积的18%。
潮白河在密云城区以上称为上游。上游除河源段河道比较开阔外,多呈“V”形河谷,白河自白河堡至密云水库,潮河自古北口至密云水库,河床基本镶嵌在峡谷中,山势陡峭,岩石裸露,河床比降大,水流急,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密云水库以下至苏庄称中游河段,河流流经冲洪积扇上,地势比较平坦,平均坡度约为1.1‰,河中出现沙洲及汊河,洪水期以搬运作用为主,枯水期以沉积作用为主。苏庄以下为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河谷开阔,有广阔的河漫滩,以沉积作用为主。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
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是北京五大水系中唯一发源于境内的河流,源于昌平区,承泄西山及燕山南麓的诸小水流,温榆河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于沙河镇汇合而成,清河、坝河和小中河等依次汇入,通州北关闸以上称为温榆河,北关闸以下称北运河。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汉称沽水,辽称白河,金称潞水,清雍正四年(1726)始有北运河之称,沿用至今。史书一般称漕河、运粮河。北运河在通州区牛牧屯村出市境,经香河、武清两县后在永定河屈家店枢纽向东南汇入海河。
东沙河由德胜口沟、锥石口沟、上下口沟、老君堂沟的溪流在十三陵水库以上汇合而成,在沙河镇北入北沙河。
北沙河,元代称“双塔河”。古代曾是漕运河道。源于昌平区四家庄,向东南流,于双塔村西北汇入高崖口沟、白羊城沟、兴隆口沟、龙潭沟、关沟诸水,进入海淀区。再向东南流至梅所屯东北出海淀区界。又左汇虎峪沟、东沙河水东流入沙河水库。
南沙河上源是周家巷沟,发源于海淀区寨口村附近,向东北流,在常乐村以南汇入一条发源于二道河的小河后称南沙河,于沙河镇以东入沙河水库。
三条沙河汇合后,出沙河水库称温榆河,继续向东南流,在北马坊南有孟祖沟汇入。在曹碾村接纳了发源于燕山南麓的由入家沟、西峪沟、钻子岭沟、桃峪口沟、白浪河及牤牛河等小河汇合成的蔺沟。继续向东南流,在沙子营以东,清河汇入温榆河。清河发源于玉泉山附近,在海淀区厢白旗北纳入万泉河(源于万泉庄),在清河镇南纳入小月河。
坝河、通惠河与市内护城河相通,属排污河,在通州城区以北入温榆河。
温榆河。
小中河发源于怀柔区山前洪积扇前缘,向南流经顺义城区以西,在通州城北入温榆河。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自通州北关闸以下,沿途纳入凉水河,于通州区西集镇牛牧屯村南出北京境后,纳入凤港减河及龙凤新河。
凉水河上源有莲花河、丰草河及马草河,均源于永定河大堤东侧,在丰台区果园以下称凉水河。向东南流,在通州马驹桥北纳入大羊坊沟,在张家湾纳入萧太后河及玉带河,在榆林庄汇入北运河。
凤港减河是人工河,把凤河与港沟河串联起来,在香河县贾庄以东汇入北运河。龙凤新河在天津武清区北入北运河。北运河在天津红桥入海河,全长200余千米。
通州东关段北运河水系在北京境内的流域面积4320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6.3%。其中山区994平方千米,占境内流域面积的23.1%;平原3326平方千米,占76.9%。
北运河在历史上是人工开凿的漕运粮食的水道,河床狭窄,水量不大。为增大运河水量,使运粮船直入大都城,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建议,将昌平凤凰山脚下的白浮泉引到瓮山泊(今昆明湖),经高梁河(今长河)、北护城河、通惠河到通州。水量增大,运粮船可顺利到达运粮码头积水潭。现在北运河水系为北京城区及平原地区的主要排水河道。在汛期,因河床狭窄,排泄不畅,下游多以减河分洪,洼淀放淤。有青龙湾减河、筐儿港减河分洪于七里海和金钟河。
北运河河床土质多为粉细沙,主槽不稳定,河身弯曲,汛期常泛滥成灾。据统计,明代发生洪灾19次,清代40次,民国期间发生较大洪涝灾害5次,其中1939年北运河洪水与潮白河洪水连成一片,灾情惨重。
拒马河是北京清洁的地表水资源之一
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的涞山,至涞水县西北转向东,在房山区十渡镇大沙地入北京境内,在铁锁崖分南北两支,一支为北拒马河,一支为南拒马河。北拒马河在北京境内长19.5千米,东流至南尚乐乡南河村出北京市界;南拒马河直入河北省。
拒马河水系在北京境内的流域集中在房山区,由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及大石河、小清河等构成。拒马河在北京境内长41.5千米,流域面积216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3.2%。其中山区流域面积1583平方千米,占该流域面积的73%;平原流域面积585平方千米,占该流域面积的27%。
大石河及小清河源于房山区,是拒马河较大的支流。注入北拒马河的支流还有马鞍沟、千河口北沟、东沟、大峪沟及胡良河,多为季节性小河。
大石河发源于百花山南麓,在山区有峪子沟、大堰台沟、白石口沟、中窖沟、南窖沟等注入;向东流至漫水河出山进入平原,向南流,沿途接纳了马刨泉河、周口店河、夹括河;在东茨村入北拒马河,全长120千米。大石河在漫水河以上流经石质山区,深切西山地区分布广泛的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青白口系)及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地层,流域内大泉比较发达,流量8万立方米/日的万佛堂大泉即在该流域。大石河出山以后,流经山前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河谷较宽,比降变小,径流缓慢,水量下渗强烈,在十八亩地至夏村一段成为干河谷,夏村以下才为常年有水的河流。
小清河发源于丰台区马鞍山东坡,上源为小哑叭河,在南流途中接纳了九子河、哑叭河、刺猬河,到东茨村入北拒马河。
小清河。
拒马河在张坊以上为上游,河流在中山、低山峡谷中流动,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山脉东麓,土质松软,河床下切作用强烈,冲沟发育,是该流域主要泥沙来源地。上游处于暴雨中心,河床比降大,汇流迅速,地表产水量较多。张坊以下属于中下游地带、河流流经太行山东侧冲积扇及华北大平原上,因河床坡降变缓,泥沙大量沉积,有的地段形成地上河。拒马河水量丰沛,水质好,是北京清洁的地表水资源之一。
州河和泃河是蓟运河的两大支流
泃河属海河流域蓟运河水系,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的茅山和跑马场,经天津市蓟州区泥河村入北京市平谷区,由东向西,在平谷城区西南芮营村纳错河(今称洳河)南流,于北务村出境。泃河、洳河是平谷区主要泄洪与排涝河道。
蓟运河有两大支流。一是州河,发源于河北省遵化市北部燕山南侧;二是泃河,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黄崖关北。泃河向南流至蓟州区北部罗庄子急转向西,在泥河村附近入北京平谷区。在海子水库以下向西流,沿途纳入将军关石河、土门石河、黄松峪石河、北寨石河、鱼子山石河、豹子峪石河等,又在平谷城区西南前芮营附近纳入洳河(20世纪90年代前曾改称错河),在英城以南纳入发源于顺义区龙湾屯北的金鸡河。
泃河折向南流,在马坊东南出平谷区,进入河北省三河市,在天津宝坻区九王庄附近与州河汇合,汇合后称蓟运河。蓟运河继续向东南流,在江洼口纳入还乡河、青龙河等。经芦台、汉沽于北塘入渤海。泃河流域降雨量较多,是北京市的暴雨区之一,汛期洪水量大,河底纵坡0.7‰,历年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最大洪水量2000立方米/秒 (1958年)。海子水库、黄松峪水库建成后,最大洪水量降至500立方米/秒(1978年)。泃河多年平均来水量为1.39亿立方米。水质良好,将军关至韩庄段为二级,韩庄染料厂至张辛庄段为三级,张辛庄至前芮营段为一级,前芮营至马坊段为二级。多年平均输沙量4.41千克/秒,年输沙总量13.9万吨,侵蚀模数72.7吨/平方千米·年。
洳河系泃河水系最大支流,曾称错河。发源于密云区东邵渠乡的银冶岭。由北向南流经太保庄南入平谷区。经刘家店、峪口、乐政务、王辛庄、大兴庄、平谷镇于马昌营乡前芮营村东南汇入泃河。河床宽30米,长40.7千米。
金鸡河系泃河支流,史称五百沟水。发源于顺义区唐指山南麓,由西北流向东南,于英城乡河奎村西北入平谷区,于英城大桥北汇入泃河,长27千米。
蓟运河水系在北京流域面积为1347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8.2%,其中山区流域面积674平方千米,占该水系在京流域面积的50.04%;平原流域面积673平方千米,占该水系在京流域面积的49.96%。
该流域北、东、南三面环山,构成半封闭型盆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地属侵蚀构造低山地形,沟谷纵横,多峭壁,海拔300~1000米。中山地区植被较好,低山及丘陵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草木稀疏,植被覆盖度较差。盆地中为第四纪坡积,冲积沉积物,土质疏松,渗漏严重,发源于北山的诸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原文作者/云亦
摘编/安也
编辑/青青子
导语校对/赵琳
-
上一篇:北大燕园中的名园往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