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北京户口”不得不说的故事
6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经济转型30年》。该书对户籍改革着墨不多,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官方学者再度指出,中国户籍改革陷入悖论。如何破除悖论?分野也已显现。
■暂住北京18年
看到《敌营十八年》这部电视剧,老蔡心底的弦被拨动了。
“我也要写一个东西,就叫《暂住十八年》吧。”说罢,他自我解嘲笑了。
1991年从河北到北京扎营,1997年在北京买房,爱人孩子都在身边工作学习,至今老蔡的“身份”未明。
“暂住证”跟了老蔡18年。这个证件他时刻揣在衣兜里,驾照年检、交纳个税……都得用到。
几年前,老蔡的暂住证换成了绿色的A本,表明他在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的房产。
“A本和不同颜色的B、C、D本有什么不同?”老蔡半开玩笑地问办证警官。
“权利都一样。拿出来颜色和别人不同,您就自个儿在心里爽吧。”警官说。
在家乡人眼里,老蔡已经栖上高枝,成了北京人。他感到自己仍然徘徊在一张大网之外,一张名为北京户籍的网,这张看不见的网无时不刻将他网在城市之外。
老蔡是较早拥有私车的那批人,那时候,为了上一个北京牌照,老蔡不得不在车主一栏写上朋友的名字,因为他没有北京户口。
家里装固定电话,采取后付费方式,老蔡需要找一个北京人来担保;申请手机全球通业务,也得找一个北京人来担保。
有一天,老蔡去银行办开户手续,营业员拿着身份证核对了一番,疑惑地望着他说:“网上查不到这个人。”
老蔡大吃一惊,急忙跑回老家公安部门查询,结果也是查无此人。原来老蔡在北京漂泊多年,很少与家乡联系,当地在换户口时,长期联系不到老蔡,便按照“失踪人员”注销了他的户口。
成了“黑人”的老蔡寸步难行,坐火车都有被拘留的危险。他不得不一趟一趟往老家跑,写申请重办户口。由于办户口需要有固定住所,老蔡在老家的房产已变卖多年,他不得不将户口挂在和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朋友名下。
“我自己都说不清我现在这户口是咋回事。”老蔡摇头苦笑。
老蔡对自己的评价是:中产以上收入,小有成就。他向来不去考虑那一纸北京户口背后的住房、医疗、社保等福利,但有一件事却成了他胸口的一根刺。
女儿小语随老蔡夫妇在北京长大。上小学,小语交纳了4万多元“赞助费”,上中学又交纳了几万。小语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班主任让同学们登记户口页时说,“X语你是外地的,就不用交了。”这在小语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卑的阴影。
今年,小语高中毕业,即将高考。学校通知她回原籍报考,由于京、冀两地相关规定的差异,小语在原籍没能报名成功。一怒之下,她和父亲商量后,将教育部告上法庭。
状子递上去后杳无音信。老蔡既伤心又自责———十几年没能弄个北京户口,还连累到下一代。
■薄纸背后的真金白银
老蔡自称只是被户籍伤害的庞大群体中的一员,在北京,这个人群就有数百万之多。
4年前,小刘从石家庄某高校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成为北漂一族。与他相恋多年的女友也到了北京,比小刘幸运,她在北京落了户。二人的裂痕也从那时开始。
女方家长得知小刘没有北京户口后,坚决反对俩人来往,从此鸳鸯两隔。
在此后的工作中,一位北京女孩对小刘产生好感,无奈同样是“户”不对,女孩父母一声棒喝,一段感情至此戛然而止。
“刚才我在路上看到一则通知:凡是本地户籍者,请来接种免费核酸疫苗。心里很受刺激,我在北京没有归宿感,工作到老到死也是外地人。”小刘沮丧地告诉记者。
在北京这座千年古都,除了拥有全国最为富丽堂皇的建筑,还拥有华夏最坚固的户籍长城。
“中国的‘官员化财政’造成了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北京的高层官员最多,故而获得的国家投资最多;省级官员绝大多数集中在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在全省获得的投资最多。现在的二元户籍制度实际上是要保护很多人的优势资源和既得利益,所以越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户籍改革越难。”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说。
一纸户籍背后,其实是众多利益的结合体。
小刘并不怨天尤人,他很清楚这其中的经济账:在教育方面,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就要为孩子预留庞大的教育经费,幼儿园的各种赞助费在2万左右,小学、中学阶段,每年的赞助费、借读费等也要四五千元,高考,北京的分数线要比外地低一二百分;在住房方面,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同当地人一样享受经济适用房红利,只能高价买进商品房,而二者之间每平米的价格差为4000-6000元;消费方面,外地人买车首付40%,本市户口只需首付20%;此外,北京冠绝全国的医保、社保,外地人也只有靠边站的份儿,望而兴叹……
这些红利并不是空洞的数字预测,已经顺应时代潮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倒卖“留京指标”,一个指标数万元,高校毕业生们并不陌生。今年2月,北京丰台法院公审一起案件,北京女子施兰芬将身份证借给3786个外地人买车,获利12万余元。北京人事局司机付长利伪造手续为他人办理假北京户口,获利109万元,事后,人们发现知名导演王小帅也通过付来购买北京户口,这让许多人扼腕而叹:“王小帅攻克了柏林,攻克不了北京户口”。最具有故事性的版本刚刚发生,央视某女记者为购买北京户口,被自称为“国情局长”的程某骗财骗色。
北京户口一纸难求的实质,还是它实实在在的含金量。
6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经济转型30年》。该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认为,户籍制度仍然执行着分割城乡的功能,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金量已经造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悖论,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而户籍制度不改革又无法改变其附着的福利内容。
■改革陷入悖论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户籍是承载这一职能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了在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本地户籍的城市居民就业在传统体制下得到充分的保障,由劳动部门或人事部门按照整体经济计划和资源配置优先序给予安排。
这种户籍制度并非人口登记制度,其特殊之处在于与之配套的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基本消费品供应的票证制度、排他性的城市福利体制等,都在户籍制度之外,进一步有效地阻碍了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在部门间、地域上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
近几年来,户籍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国许多地方都尝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很多城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以准入条件取代各类进城人口控制指标。
但是,当前改革遇到了难题。地方政府发现,户籍制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登记制度,其核心是户口背后所包含的福利差异。当改变了户籍登记的归类方式或者放宽了落户条件之后,现行的城市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却无法应对加大了的负担。结果是户籍登记方式的改变没有实质内容,即作为统一的居民户口中居住在农村的那部分人口,甚至按照条件落户在城市的新居民,仍然不能平等地享有城市人口所享有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如果想要实行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真正统筹,做到户口与权利如影随形,则遇到地方财力上的捉襟见肘,放宽落户条件的改革只好叫停。郑州户籍新政无疾而终便是这种状况的现实诠说。
剥离依附于户籍之上的福利内容,成为包括蔡昉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吁。
■分野正在显现
事实上,在户籍改革的路径上,学界也开始出现分野。
一派主张降低城市准入门槛,渐进地剥离户籍之上的各种福利;另一派则主张废除户籍制度,代之以身份证系统进行社会管理。
长期为户籍改革鼓与呼的胡星斗就是后一种主张的代表性人物。
“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集中了全国的优势资源,北京户籍背后是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期待既得利益者向自己改革,主动放弃福利是不现实的。”胡星斗说。
胡星斗认为,与其坐等二元体制的一元化,不如通过废除户籍制度,促进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否则,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弱势群体权利的贫困,二元差距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只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实质性的户籍改革是遥遥无期的。
废除户籍制度,将迫使各级政府逐渐放弃二元体制,比如在财政上安排打工子弟的教育经费、取消回原籍参加高考的规定以及高考分数线的不公平政策、解决外来人口的医疗保险等问题。
胡星斗还一一批驳了盛行于户籍改革中的“不平衡发展论”、“大城市不堪重负论”、“外来人员犯罪论”等论调,认为这只不过是维持福利、拖延改革的借口。
比如,一些人认为,因为中国的发展太不平衡了,所以,户籍隔离制度是必要的。胡星斗认为,这种观点的危害在于,这种论调将使改革陷入怪圈———因为发展不平衡,所以要保留户籍制度;而保留户籍制度,发展将更加不平衡,中国陷入了恶性循环。各地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造成的。要跳出恶性循环,只有果断地废除户籍制度,同时,国家建立规范的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另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如果放开户籍限制,过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城市将不堪重负。“2003年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后,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迁徙自由,该到城市的基本上都到了。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工业化水平,更多的人进入城市符合城市化加速的潮流。废除户籍并不意味着进入城市的人立即获得同城待遇,即使没有了户籍限制,由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昂、住房太贵、工作难找、教育医疗养老的障碍一时难以突破,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很多人拥入城市。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拉大,户口并不能挡住外来人口的拥入,只不过造成了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胡星斗说。
至于外来人员犯罪论,胡星斗认为,恰恰是待遇不公和差距拉大造成了各种仇视和犯罪。
胡星斗建议,尽快建立一套身份证管理系统。将个人和家庭信息、就业收入以及财产情况、信用守法纳税记录、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资料、甚至做义工、志愿者等事项一并纳入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数据库中,按照身份证号建立社会安全网,建立可衔接、可转移、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将个人档案电子化、透明化,进入身份证管理系统中,供全社会有条件地查询,打破城乡界线、地区界线、城市界线,塑造政府与公民之间透明、互信的新型关系。
争论显示,中国的户籍改革正行进到破除坚冰阶段,需要有更高层面的统筹和更强有力的推进举措。在北京暂住18年的老蔡,不知道也不敢想,哪一天会真正破冰。
-
上一篇:八大胡同出路:政府为妓女看病且解决就业
下一篇:老北京为何东富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