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习俗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一下元宵节习俗中有代表性的几项。
元宵节习俗——灯会
灯会在所有元宵节习俗中算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娱乐项目,自从元宵节灯会这一习俗形成之后,历朝历代都会在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普天同庆。灯会这一元宵节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庆祝活动,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到了明代,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花灯焰火,照耀通宵,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习俗——舞狮
舞狮成为元宵节习俗是因为狮子的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节习俗——猜灯谜
猜灯谜这一元宵节习俗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猜灯谜这一元宵节习俗也就成了元宵佳节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元宵节习俗——耍龙灯
耍龙灯这个元宵节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所以耍龙灯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元宵节习俗之一。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
元宵节习俗——吃元宵
吃元宵作为元宵节习俗之一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到了元宵节,一家人坐在一起,煮上一锅元宵,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品味过年的年味,是何等的美满。
说到吃元宵作为元宵节习俗的历史,就很久远了。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思。
吃元宵现在不仅作为元宵节习俗之一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元宵也已成为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