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28 15: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00 摩诃毗罗 (MAHAVIRA,约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27年)
摩诃毗罗(意为“大雄”),是耆那教徒对其创始人筏驮摩那的尊称。
筏驮摩那公元前599年出生在印度东北部,与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为同一个地区,只是他的出生时间略早。他与释迦牟尼一样,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30岁时他放弃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决定出走寻求真理。
筏驮摩那在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12年里他一直冥思苦想,忍受着苦行和贫穷,他经常斋戒,身边无任何财产,甚至连喝水或接受施舍的杯子和盘子都没有。开始时他还有一件长袍,后来也丢弃了,赤身露体地走在路上,虫子在他身上爬甚至咬他的时候,他也不掸去。筏驮摩那的举动使他遭到嘲笑、辱骂和殴打,他都默默忍受,没有任何报复。
筏驮摩那42岁时,认为自己大彻大悟了,他用余下的30年生命游方传道,公元前527年去世,他有许多弟子。
筏驮摩那的学说与佛教和印度教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耆那教相信人的肉体可以死亡,而他的精神不死,只是投生到别的生物上,并不一定是人,灵魂转世说是耆那教的基础之一。耆那教还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去掉人精神中恶的积累,就必须清洗自己的罪过,这是耆那教的首要目标。筏驮摩那认为,通过摈除肉体的快乐,就能达到这个目标,故耆那教僧侣们都进行严格的苦行生活。
耆那教另一个主要思想是不伤生,即非暴力主义。耆那教强调,不伤生包括人和动物,依此,耆那教徒均为素食主义者。然而虔诚的耆那教徒不伤生的概念更广,不打苍蝇,不在黑暗地方吃东西,以防吞下一个飞虫,造成死亡。他们走路时,还雇人扫大街,以免无意中踩死虫子或蚯蚓。
从这些思想推理,耆那教当然就不能犁地了,事实上,他们确实不从事农业,教规也禁止其他手工劳动,耆那教教规大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耆那教徒生活在农业区,但大多数的人从事贸易或金融。耆那教徒是个成功的团体,他们对印度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耆那教原五种姓制度,由于受印度教的影响,也产生了种姓制度,尽管不像印度教那么严格。同样,筏驮摩那自己从未提过神,与印度教接触后,也有了神的思想。由于筏驮摩那自己无著作,吸收印度教的学说就在所难免。耆那教也影响了别的宗教,如反对杀生和吃肉对印度教影响很大。而且,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一直到现代。如甘地就受耆那教一位哲学家的影响很大,视为精神导师。
耆那教从未成为一个大的教派,今天在印度各地仅有350万教徒,听起来在世界人口中只占很小部分,但累计过去的2500年,它就有相当大的一批人了。判定筏驮摩那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考虑,耆那教要比别的宗教对它的信徒的生活影响更大,更持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