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30 12: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结 语
在中国大地上,人们只要提到林则徐,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禁烟和鸦片战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林则徐是禁烟和反抗英国武装侵略的民族英雄。但是,林则徐在当时,特别是在他当年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人们心目中之所以有崇高的威望,重要的因素不仅是禁烟抗英,更是他为官勤政清廉,并在各地留下辉煌的政绩。人们怀念他,敬仰他,是因为他体恤人民,有德于人民,为人民造了福,人民受到了实惠。冯桂芬在追述江苏人民对林则徐的怀念时说:“虽乡曲妇孺,莫不慨然思夫子当日事,至形诸谣谚,益信德泽之入人心者深也。”“今距公去数十年,心歌腹咏,如公在时。”(94)人们对林则徐为什么如此念念不忘,感恩戴德?!这正是他一生勤政清廉所结出的硕果。
自然,林则徐和许多先进人物一样,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虽然同情人民,关心民瘼,但仍然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立论。他安贫有为了保富的一面;下恤民生也有为了上筹国计的因子。这些都是他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应该给予历史的解释,不可苛求于前人。
(本文以《林则徐吏治研究》为题,原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注 释:
① 林则徐:《致杨国翰》,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②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6页。
③ 谢章铤,《跋林文忠公日记》,《赌棋山庄文集》又续集卷2,第9页。
④ 林则徐:《致杨国翰》,《林则徐书简》,第10页。
⑤ 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鸦片战争》资料丛刊,第6册,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262页。
⑥ 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组编:《林则徐集》奏稿上,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9页。
⑦ 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组编:《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5,第57—59页。
⑧ 林聪彝:《文忠公年谱稿》,转见来新夏编:《林则徐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⑨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26—27页。
⑩ 《清宣宗实录》卷207,《清实录》第36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49页。
(11)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组编:《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史资料选辑》,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2页。
(12) 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62页。
(13)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44页。
(14) 同上,第303—307页。
(15) 沈瑜庆:《林文忠公手札题后并序》,《林则徐年谱》,第544页。
(16) 《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537页。
(17) 《林则徐集》奏稿下,第1173页。
(18)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5页。
(19) 冯桂芬:《林少穆督部师小像题辞》,《显志堂稿》卷12,第3页。
(20) 《林则徐年谱》,第544页。
(21) 《林则徐集》奏稿下,第932—933页。
(22) 林崇墉:《林则徐传》,台北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612页。
(23) 罗正钧:《左文襄公年谱》卷一,见《左宗棠全集》,上海书店1986年复印本,第25页。
(24) 林则徐:《二次祷雨祝文》,《云左山房文钞》卷2,上海广益书局1926年石印本。
(25) 《林则徐书简》,第28页。
(26) 《林则徐书简》,第8页。
(27)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145页。
(28) 金安清:《林文忠公传》,《鸦片战争》资料丛刊第6册,第254、264 页。
(29)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145页。
(30)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164页。
(31) 《林则徐集》奏稿下,第950页。
(32)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149页。
(33) 同上。
(34) 同上,第150—152页。
(35) 同上,第237页。
(36) 林则徐:《娄水文征序》,《云左山房文钞》卷一。
(37)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184页。
(38) 同上,第338—340页。
(39) 林则徐:《娄水文征序》。
(40) 《林则徐集》奏稿中,第615页。
(41) 同上。
(42) 林则徐:《江南催耕课稻编叙》,《林则徐年谱》,第517页。
(43) 前引金安清文。垦田数各家记载不一,此据胡邦铸的《新发现的林则徐著作》一文。
(44) 林崇墉:《林则徐传》,第555页。
(45) 薛福成:《河工奢侈之风》,《庸庵笔记》卷3,上海扫叶山房民国14年石印本,第10—12页。
(46)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编:《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页。
(47)《林则徐集》公牍,第46页。
(48)《道咸宦海见闻录》,第65—67页。
(49)《林则徐集》公牍,第17页。
(50)《关防示稿》(1839年),同上,第50页。
(51)《关防告示》(1830年),《林则徐集》公牍,第17—18页。
(52)同上,第50、46页。
(53)《关防告示》(1839年),《林则徐集》公牍,第17—18页。
(54)林崇墉著:《林则徐传》,第531页。
(55)《林则徐书简》,第225—226页。
(56)《道咸宦海见闻录》,第85页。
(57)《林则徐年谱》,第547页。
(58)同上,第426页。
(59)林崇墉:《林则徐传》,第579页。
(60)《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568页。
(61)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鸦片战争》资料丛刊第5册,第146页。
(62)林则徐:《先妣事略》,《林则徐世系录》,1994年刊本,第74页。
(63)《先妣事略》。
(64)林则徐:《先考行状》,《林则徐世系录》,第69—70页。
(65)同上,第70页。
(66)前引《先考行状》。
(67)前引《先考行状》。
(68)前引《先考行状》。
(69) 沈瑜庆等:《福建通志·儒行传》卷5,民国27年刊本。
(70) 《林则徐集》公牍,第17页。
(71)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44页。
(72) 《林则徐集》奏稿中,第401、472页。
(73) 左宗棠:《答胡润之》,《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
(74) 《林则徐年谱》,第544页。
(75) 《林则徐年谱》,第549页。
(76) 《张师诚传》,《清史稿》第37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361页。
(77) 林则徐:《馆选致张兰渚中丞白东启》,杨国桢:《林则徐传》(新版)、第23页。
(78) 林则徐:《陈恭甫先生六十寿序》,《林则徐诗集》,第250页。
(79) 林则徐:《答陈恭甫前辈》,同上,第123页。
(80) 陈寿祺:《赠林少穆兵备入都补官三首》,同上,第127、129页。
(81) 林则徐:《答陈恭甫前辈》,同上,第125页。
(82) 陶澍:《谢邑人公举先君子崇祀乡贤祠书》,石彦陶等编《陶澍年谱》(《益阳师专学报》1984年增刊),第31页。
(83) 《林则徐诗集》,第95页。
(84) 程畹:《林文忠轶事》,《潜庵漫笔》卷1,光绪元年(1875)上海申报馆本。
(85) 《林则徐集》公牍,第50页。
(86) 黄彭年:《林文忠公政书序》,《林则徐年谱》,第543页。
(87) 《林则徐集》日记,第93页。
(88) 同上。
(89) 郑丽生笺校:《林则徐诗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90) 《林则徐集》日记,第111页。
(91) 《林则徐集》奏稿上,第24页。
(92) 同上,第44页。
(93) 《林则徐集》奏稿中,第625、312、401页。
(94) 冯桂芬:《显志堂稿》卷5、卷3。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