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7 21: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城问茶
昔日盛行于南方的茶馆,如今也悄然进京。入夜,茶客们悠然来到熟悉的茶馆里,清茶一杯,品茗闲话,寻找一种别样的感觉。
近年来,北京人夜间生活日趋多样,特别在中青年消费群体中,追求个性化的休闲方式已成为潮流。各色风格的茶馆纷纷涌现,并且形成了一批相对固定,又与外地茶馆消费者构成有所区别的群体。他们对“高山茶”、“龙井”、“银针”、“猴奎”等如数家珍,甚至在茶艺上也颇有造诣。
三里河的翰林阁是北京一些文化人爱去的茶馆,这里装饰雅致,茶种齐全。有时还举行专题讨论,或者邀请古琴家演奏,在弦歌之声缭绕中,清茶飘香,颇有情调。这家茶舍的主人原是京城的一位文化名人,他表示,茶馆在北京的复兴,是一种必然。人在交流中需要具有文化特征的场所。如果说酒吧对一些年青人来说意味着时尚,茶馆就是中国式的友朋相晤首选之地。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回归情结,这种返朴归真的意趣,是茶馆生存的基础。
据老茶客们介绍,北方的茶馆,素以粗砺简朴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严格意义上以饮茶为主的茶馆,在北京已基本消失。实际上,此后北方大行其道的,是在南方鲜有人会问津的茉莉花茶,那种以文化相许的精致琐细的饮茶方式,至少在北京的民间已失去基础。此外,北京目前出现的茶馆已与老舍笔下的《茶馆》相距渐远,这是一种南北方文化融合后产生的新景观。并且形式上,也独具北京自身的特点。至少在现在,仍与大众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一部分生活较为富裕的人群所喜爱的消费形式。
在北京,无论是宾馆饭店中所设的茶室、茶寮,还是独立的茶馆,均不同于南方已经平民化的消费。在记者所了解的10余家茶馆中,要成为茶客大多所费不菲。除茶水本身的费用外,还有包间费,茶点费等,一般每人要花百元左右。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茶馆的普及,也把一批潜在的消费者拒之门外,这使不少茶客怀念南方茶馆。毕竟要让茶馆成为人们认同的风尚,价格的门槛一定要降低到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