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17 14: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闫秀珍,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长期从事美发美容工作的管理和研究。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 闫秀珍:它成为一种时尚,好多的年轻人在染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这个趋势是越来越年轻化。
针对染发人群低龄化的问题,记者在北京的一些高校进行了调查,在这个20人左右的班级里染发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专家指出,因为我国大面积使用染发剂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目前染发剂引起的各种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染发人群出现低龄化,意味着人们染发的时间可能越来越长,而染发剂的各种隐性危害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突出的显现出来。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 闫秀珍:那么从隐性上来讲,究竟它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能够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可能对广大消费者来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从我们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讲,可能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现在国际以及国内的有关专家,对于隐性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都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导致使用者对染发剂危害认识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染发剂上并没有关于染发剂严重危害性的警告提示内容。
记者在市场抽取了多种染发剂产品,在这些产品的外包装和说明书上,除了个别产品标明染发剂有可能引发过敏之外,关于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染发剂可能引起的严重危害都没有提及,而我国的相关标准对此也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在国际上,染发剂的警告提示问题也成为相关专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欧洲的一些专家认为,染发剂只简单标注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警告内容不够全面,使消费者低估了产品潜在的危险。
在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近几年我国染发剂抽检合格率都很高,在去年4月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中,染发剂的合格率更是高达97.8%。
然而如此高的合格率并没有让因为染发而导致的多种健康问题减少,专家指出,染发剂的危害和染发剂是否合格、价钱高低没有关系。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钱文燕:这个染发剂过敏不决定于品牌或者档次高低,因为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这个染发剂本身要共同存在一个化学成分叫对苯二胺,这个化学成分对人体有一定反应,这个成分在任何染发剂里都有,不是决定你品牌高、价位高,或者是进口的,不决定于这个,主要决定于染发剂里的化学成分。
也就是说只要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就不会消失。
记者对国内一些知名染发剂生产厂家调查后了解到,现在很多染发剂的生产厂商都在寻找对苯二胺的替代品,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苯二胺仍然是染发剂主要的生产原料,完全无害的替代品还没有出现。
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周泽琳:目前按照染发剂的发展趋势来讲,有一些大公司它们在研发不含胺类的(染发剂),从目前市场上成熟的产品来讲,这类产品还是非常非常少的。
然而记者在走访美发店时,很多美发师却声称他们使用的是纯天然植物性的染发剂,对人体没有伤害。
美发师:它是纯植物提炼出来的,而且是纯天然的。
记者:你这个也是纯天然的?
美发师:对。
而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的专家却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还很难见到所谓的纯天然纯植物的染发剂。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 闫秀珍:现在应该说是从市场上以及从我们的专业发廊当中看到的染发剂几乎都是化学成分的染发剂,天然纯植物的染发剂在市场上应该几乎是找不到的。
专家明确指出,人们目前使用的染发剂还是化学性的,而且像对苯二胺这样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仍然在染发剂中广泛使用,因此染发剂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依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调查中,很多接受采访的人都表示如果他们知道染发剂对人体有害,他们会重新考虑是否继续染发。
记者:如果告诉你染发剂去接触它,会对你身体造成一定危害?
消费者:那可能还是健康比较重要吧。
消费者:肯定不会。
记者:为什么那么肯定?
消费者:我是身体第一的。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人们之所以选择染发大多数是为了美丽,而对于这些爱美的人们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忠告。
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周泽琳:这个物质大家已经知道它是一个致癌的物质,所以这个东西不要长期去接触,如果说还是觉得美丽重要的话,建议大家一年染发次数不要超过两次。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为了避免染发剂可能造成的危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等疾病的患者不宜染发,此外,准备生育的夫妻以及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同样也不适合染发。
主持人:其实,染发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时尚了,很多人认为染发让自己富有色彩,充满自信,那么在英国染发剂的消费增长率已经连续8年高居生活必需品之首,尽管现在还没有找到染发剂的主要原料――对苯二胺的安全替代品,但是有一项工作我们可以先做起来,这就是在染发剂的外包装上,我们可以明确的来提示,使用之后可能带来的危害,让人知情消费,就像是香烟盒上现在都会明确印着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警示语,只要说明了这样的美可能会以付出健康为代价的话,谁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那么在上一周我们栏目播出了滥用抗生素之祸的节目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评论说政府部门应当出台措施,遏制抗生素滥用的势头,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国民的健康和素质,新京报认为治理抗生素滥用是社会的系统工程,人人有责,而不只是医院医生的事情,病人也要理解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