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9 1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裴殷裴殷 于 2018-4-28 18:40 编辑
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七回(1) 尾巴
音频
第六十七回(2) 稀柿衕
音频
(1) 尾巴
细心的诸位,可能早就发现了,以弥勒佛的法力,可以自己勾勾小手指,挪挪脚的功夫就把妖怪收了,既然沾点口水写个字到孙悟空手上就能把妖怪的脑筋给洗了,他自己到妖怪那儿说句话,应该妖怪当即就跪了、痛哭流涕的跟着他走了。可是弥勒佛却仍然还要孙悟空出面去诱那妖怪出战,还要孙悟空变做西瓜,然后钻进妖魔的肚子里去。
孙悟空解救下唐僧、八戒、沙僧,小说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描写了老猪只知道吃的细节。那呆子吊了几日,饿得慌了,且不谢大圣,却就虾着腰,跑到厨房寻饭吃。原来那怪正安排了午饭,因行者索战,还未得吃。这呆子看见,即吃了半锅,却拿出两钵头叫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然后才谢了行者。猪八戒为了自己口腹,连起码的礼貌都不顾了,真是可笑呀。
可是,您想到没有?猪八戒这么没礼貌,是什么出于什么原因呢?当然是猪八戒嘴巴贪、肚皮大、食肠宽、容易受到食欲、饥饿感的折磨了!看看猪八戒,饥饿感对他来讲,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呀,比被杀的痛苦,一点不少。别人眼里看起来好笑的贪吃,对猪八戒来说,每一次差不多都是一次大磨难,都是一次生死挣扎呢。猪八戒的苦,来自对他食欲的挑战,磨掉口腹之欲,是老猪从始至终都要面对的。
黄眉怪这一关,老孙是消灾消障、磨掉了心中的错误认识,并且提高了档次。而唐僧、老猪他们呢,仅仅是消灾消障,提高改善不是很大。可是就为了给他们都实现一次消灾消障,却调动了那么多神仙,一拨一拨的跟着受罪,来凑够消灾消障所需要的时限。
既然还没有达到提高玄奘档次的目标,那么他还得接着在这个问题上遇到磨难。那就是驼罗庄这一关。认识没有改正,逃是逃不过的,灾障给你消干净了也不行,没灾障业力只是没有宿怨的牵挂了,心里的认识不改变,还会快速组合出来新的麻烦。直到你改变认识为止。君不见作者评价到:“无挂无牵逃难去,消灾消障脱身行。”
这不,话还没说完,唐僧他们一行人,就又遇到了麻烦。
不,不是他们遇到了麻烦,是他们自己制造了麻烦。
话说三藏四众,躲离了小西天,以为自己修行以过关,欣欣然上路,飘飘然前行。行经个月程途,正是春深花放时,暖风醉人日,思绪云际飞,骤然飘雨起,衣衫水淋淋,雨收抬头看,天色已黄昏。陶醉在人世风光与风雨中的玄奘哥哥,一下子挣扎不出这人世间的情调滋味,湿漉漉衣衫在晚风的吹拂下,浑身直发抖的三藏,由不得人心大起,勒马道:“徒弟啊,天色晚矣,往那条路上求宿去?”你老人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的,已经走了几年了,怎么会突然间还发出这种怪味的疑虑呢。没办法,人的凄苦自恋一旦涌上心头,那滋味,真的是浑身难受,什么高尚的理想远大的志向,也一下子被丢弃到脑后了。
孙悟空一听就笑了,老猪老沙在肚子也笑了。孙悟空提供解决方法,没地方投宿,咱们几个搭窝窝自己造投宿场所。唐僧一听,心里慌张有些落地了。可是老猪那儿却又激起了波澜:“哥呀,这个所在,岂是住场!满山多虎豹狼虫,遍地有魑魅魍魉。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老猪呀,表面上是一头曾经是妖怪、有神通的大猪,内心里,却总是以为自己是一只小兔子。老猪说这话的一副小鲜肉的语气,你一丁点儿都看不出来,他已经遇到过很多只妖怪,打过很多只妖怪,也被很多只妖怪打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从老猪的话里面,你都看不出来他自己曾经都是妖怪。
所以说老孙被他这话,脑袋都给说懵了:“呆子!越发不长进了!不是老孙海口,只这条棒子,揝在手里,就是塌下天来,也撑得住!”机灵的老孙,只想到强调自己有能力保护大家,忘记提醒猪八戒,应该自己脑袋清醒起来。而这时候,一旁边不言语的老陈师傅,估计心情也在随着俩徒弟的对话,逐浪小舟般一起一浮。
这一波浪方才过去,下一波浪接着来了。
第六十七回(2) 稀柿衕
猪八戒,实际上,是我们广大读者的忠实代表,老猪的思维,就是我们的惯常的思维嘛,所以对于老猪,喜欢他的读者太多了,男女老少,都喜欢这个猪哥。要不是猪哥这么打趣的角色,西游记的吸引力可能会减弱不少。对比起来,那些一般的小说,也便是猪八戒这样的境界。可是要不是跟孙悟空、跟唐僧他们放在一起对比起来,还很难让我们知晓,习以为常的思维和做法,实际上,很多是挺可笑的。可笑,并非嘲笑,是让每一个我们,在欢笑声中,拓宽了自己的视界,多了一份淡然的升华、平静的愉悦。
这世界,跟西游记一样,对于有心人,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一面镜子。
可是这时候的三藏老猪,这哥儿俩,已经被冷雨和黑夜,给唬得只想找个安乐窝窝。于是乎,他们讨论得激烈,以至于,忘记了抬头看路。还是悟空比较清醒,忽见一座山庄不远。行者道:“好了!有宿处了!”而正一门心思沉浸在争论中的唐长老,闻听孙悟空这一说,赶紧抬头,举着茫然的眼神儿左顾右盼:“在哪里?哪里?”悟空用手一指:“喏,在那里。”唐长老目光顺着悟空的手指头往前挪,噢,原来在前面。行者指道:“那树丛里不是个人家?我们去借宿一宵,明早走路。”
什么?!宿处居然还是个人家?!长老闻听,就好像小孩过年听到有红包,立刻喜上眉梢、振奋起来,把那小鞭子啪的一声就狠抽在马儿屁股上,你看那马儿嗷的一声、嗖的一声,就不见了。来到庄门外的三藏,噌的就跳下马来,两三步窜到门首,呯呯呯的猛砸:“开门!开门!开门!开门!……”
好焦心哟,时间好漫长哟,怎么就是没人来开门呢。玄奘一边砸门,一边别过头去,任凭时间和哐哐声,在耳边流失。忽然一拳下去,似乎没碰到东西,也没听到任何声音,睁眼一瞧,门已经开了,眼前站着一位大爷。玄奘还没立稳脚,就听那老大爷开口不耐烦的问话:“你谁呀在这里大呼小叫的?”
玄奘这才回过神儿:咳咳,自己是位有教养的人、是位有德行的出家人。于是赶紧整理衣冠、肃然而立、躬身合十、和颜悦色道:“老施主,贫僧乃东土差往西天取经者。适到贵地,天晚,特造尊府假宿一宵,万望方便方便。”玄奘的话很明白,先自我介绍,解决身份认证问题,然后期待别人借宿一晚才是重点。
可是没想到那老翁,完全不理会重点,却质疑起他的旅行目标来,你过不去,没戏。并且,不但质疑他目标,还给他的修行泼了一大盆冷水:这里还是小西天!老者道:“和尚,你要西行,却是去不得啊。此处乃小西天。若到大西天,路途甚远。且休道前去艰难,只这个地方,已此难过。”
闻听这里还是小西天,无疑于已经给了玄奘当头一棒,已经逃离了魔爪,怎么这一关怎么还没过完呀!是的,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另一种跪拜妖邪的执念:心态不稳,也就是本回回目所指的禅性不稳。以及道心不清。遇不到妖魔,遇到日常挫折时候的,意识不到还是在修道的试炼中,经常是心动神摇。刚才还兴冲冲的玄奘,转眼间蔫儿了下来,难过的问道:“怎么难过?”
老者转过身去,面向西方,颤巍巍伸出手指,以四十五度角指向前方:“我这庄村西去三十余里,有一条稀屎衕,山名七绝。”原来,这山径过有八百里,满山尽是柿果。古云:“柿树有七绝:一,益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枝叶肥大。”故名七绝山。这村庄所在处地阔人稀,那深山亘古无人走到。每年家熟烂柿子落在路上,将一条夹石衚衕(胡同,据说是蒙古语谐音),尽皆填满;又被雨露雪霜,经霉过夏,作成一路污秽。这方人家,俗呼为稀屎衕。但刮西风,有一股秽气,就是淘东圊(粪坑)也不似这般恶臭。如今正值春深,东南风大作,所以还不闻见也。
山自己没名字,也不是因典故有名字,甚至不是因为自己山沟沟里的那些柿子树得名字,比如柿山、柿沟、柿胡同等等。这山获得名字,仅仅是因为柿子树柿果的一些属性。总之,给人一副好可怜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一大堆积年烂柿子,名头已经盖过大山。就跟曾经的玄奘一样,不是以本性昭彰而闻名,却是以对修行毫无助益的口才、博学而闻名。面对徒弟们的缺点错误,不是以出家人的悲悯心劝告,每每以唾沫星子淹没之。
因为相信唾沫的说服力,所以,当玄奘面对更加汹涌深厚的唾沫星儿的时候,心里不由自主的就矮了下去。三藏低头,烦闷不言,眼珠子乱转。
(未完结)转自天涯论坛 作者 挪威龙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