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被爱多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量器。有时我们会量错别人的爱情。
小米成长于单亲家庭,母亲当年的不辞而别丢给小米一幅破碎的爱情映像。对小米而言,爱情好像生命,从诞生就迈向死亡,绕不开分手结局。虽然如此,她还是忍不住爱上了小南。他们是校园里最被看好的一对。小米却对她和小南的未来没有信心。
当爱情正在升腾,小米却突然对小南说:“我们做好朋友吧。”她并非要结束这段感情,而是给了它一个暂停。小米需要一种确据,证明他们的爱情可以超越分离的结局,没有找到它之前,她无法说服自己投入更多。
在小米的一再坚持下,他们分开了。毕业后,小南去了美国留学。小米不希望他走,却没有开口留他。小南返港后,小米去了日本留学。小南也有过别的女人,但他和小米始终彼此关怀,保持比好朋友更好的热度。多年后,这段感情仍然举步不前。
和从前一样,小南每年都为小米唱生日歌,祝她生日快乐。这是这段感情尚未死亡的标记。小米在日本的时候,小南经常去陪小米的父亲聊天,他对小米的父亲说,等小米没有人要的时候,他就娶她。小南一直在等待。但小米并没有看见这种等待背后小南的表白。她在等待另一种被爱的证明。
有一种误解,产生于尺度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期待的“被爱方式”,当这种期待被满足的时候,我们感觉我们是被爱的。但这种感觉的尺度并不牢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付出爱情方式”,可能对方付出的方式恰恰不在你的期待范围内。结果他付出了,你却没有感受到。特别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期待与付出很容易失之交臂。
小米期待小南可以为了她,不去美国。这便证明他足够爱她。她期待分手后,小南没有别的女人,这便证明他足够爱她。但她从未开口说过这些要求。有谁能将球投入一个隐性的篮筐呢?
我们默默等待别人以自己期待的方式爱自己,结果总觉得别人不够爱自己。
小南的一个电话结束了小米那么多年来没有结局的等待。小南结婚了,并且决定移民上海。有些期待的落空是必然的。唯一让小米深感安慰的是,她依然每年能收到她很在乎的那份生日祝福。其实结婚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小南患了直肠癌,发现后不久便去世了。生日祝福是小南嘱咐姐姐发的。这样做只是不想让小米太伤心。小南想娶的只有小米,可惜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用一生的等待证明一份爱,难道还不够吗?小南已经作了一切他可以做的。小米却想另找一个被爱证据。
我们衡量爱情的“标准”有时会屏蔽被爱的事实。当一个人过分执着于某种期待时,容易忽略已经降临幸福。
[ 本帖最后由 不爱洗脸的猫 于 2008-11-6 08:5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