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火影忍者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白魁老号(清真)

  白魁老号是京城最著名的清真饭庄之一。它以制作风味独特的烧羊肉而闻名遐迩。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一个叫白魁的回民,在东城隆福寺斜对面的小街口,开了一家羊肉铺。他除了卖生牛羊肉外,也卖“熟货”--羊肉、羊杂碎。在煮制熟羊肉时,渐渐有了经验,又创出了烧羊肉。烧羊肉是把羊肉炖熟后再经油炸,外焦里嫩,香酥可口。此后,白魁的羊肉铺便改为饭馆,起字号为“东广顺”。

  “东广顺”以卖烧羊肉和小吃为主。在“东广顺”饭馆旁边,是一家以卖抻面闻名的老字号饭馆“隆盛馆”。“隆盛馆”开业于清初康熙年间,饭馆主人姓温,是山西移民。山西人素以精制面食著称。温姓人家的抻面,能把一根面条抻成一碗细丝,俗称“一窝丝”。这种抻面滑润筋道,不粘不软,入口清爽。来这里吃抻面的人,常常到白魁的“东广顺”,买烧羊肉拌面吃,再浇上羊肉汤,实是一美餐。因“隆盛馆”当初开业时,只备炉灶代客热菜,故被人称为“灶温”。“东广顺” 烧羊肉出了名,京人也俗称“白魁”,倒把“东广顺”的字号渐渐忘了。

  后来,“灶温”和“白魁”,便成了这两家老字号的正式名称,可惜“灶温”现已不存在了。“白魁”经过200多年风雨,至今仍名噪京城。

  清末,白魁因得罪了一有权有势的王爷,吃了官司,被发配到了新疆。饭馆易手到厨师景福手中。景家经营了四代人,又将饭馆易手他人。其中曲折,一言难尽。

  直到解放后,为恢复老字号的传统风味,有关部门多方寻找,请回来景福的孙子景寿山,把白魁老号的烧羊肉技艺继承下来,使这一京城名吃才没有失传。白魁老号的烧羊肉,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方法独特,别具特色。选料必用羊的一定部位,肥瘦相宜,不老不嫩。配料有丁香、砂仁、白芷、口蘑及上等酱、糖等数十种,按比例调制。经过吊汤、紧压、码放、煮煨、油炸数道工序,制成的烧羊肉,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

  每逢立春后,来这里吃一碗抻面,浇一碗带汤的烧羊肉,是京城食客的一大乐事。特别是夏季炎热,来吃过水烧羊肉面,不肥不腻,清香可口,最为相宜。

  白魁老号的出名,除了它本身的经营特色外,也与它所处隆福寺街不无关系。隆福寺是京城古庙之一。庙建于明朝景泰年间,一直是明宫廷的香火院。至清代,隆福寺演变为以商业活动为特色的的京城四大庙会之一。它与西城的护国寺被称为“东庙”、“西庙”,是京城最热闹的大庙会。清代中期有《竹枝词》写道:“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白魁老号面对隆福寺,赶庙会的人多来此吃饭,生意十分兴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隆福寺被大火烧毁一层大殿,庙内香火断绝,但商业更旺,各种摊点延至四外大街。每逢一、二、九、十是庙会日子。白魁老号的烧羊肉面,成为隆福寺庙会名吃之一。

  解放后,在隆福寺原址上,建起隆福大厦商场,成为京城五六十年代的大商场之一。白魁老号饭庄,也在原址扩大了经营面积,增添了经营品种,除烧羊肉外,酱羊肉、酱牛羊杂碎、酱鸡也颇具特色。并且,逐渐成为烹制各种清真菜肴,包办宴席的清真大饭庄。
他们的拿手菜“锅烧羊肉”、“香酥羊肉”、“扒羊肉条”以及“烧肚板”、“灶条汤”等,在京城颇有名气。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白魁老号饭庄抓住发展机遇,以弘扬老字号特色为方针,在东城宽街路口、东四北大街又开设了新店。

  近年,又在新改造的隆福广场内,恢复经营,并引进了西北清真菜系的“菊花羊头”、“明炉乳鸽”等名菜,在市场竞争中,又上了一层楼。

  营业时间:06:00—21:00

  人均消费:30-50元

  分店:

  东四北大街店

  地址: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6号

  电话:64040409、64042865

  营业时间:06:00-21:00

  客容量:100人

  停车位:40个车位

  开店日期:1995年

  包间:2间,均有卡拉OK设施

  推荐:烧羊肉:30/斤、白蹦鱼丁:26元、芫爆散丹:20元、红烧蹄筋:26元

  营业面积:300平方米(10人大桌3个;4人小桌15个)

  北新桥店

  地址:雍和宫大街205号

  电话:64060668

  隆福寺店

  地址:东城区隆福广场前街1号

  电话:64060640

  和平里店

  地址: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电话:84222944
 
  营业时间:06:00-21:00

  客容量:70人

  包间:2间

  推荐:烧羊肉:30元/斤、它似蜜:19元/盘、烤肉(牛肉):24元/斤、烤羊排:50元/份

  营业面积:100平方米(10人大桌2个、4人小桌11个)

  联系电话:64040967

  地址:东城区交道口大街158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 一条龙羊肉馆

  前门外大街的回民一条龙羊肉馆,本名南恒顺羊肉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由山东禹城一位韩姓人氏创办的。山东禹城一带回民很多,其中一部分人在我国北方各省城镇做羊肉买卖,旧时北京的羊肉铺绝大部分是由山东人经营的。大约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山东禹城韩家寨一位十四五岁的韩姓青年到北京求生,在东四牌楼一羊肉铺学徒。该羊肉铺既卖生肉,也加工、销售自制的烧羊肉、酱牛肉、白羊头肉等熟食,还烙芝麻烧饼等食品。韩某聪明好学,人缘也好,很快掌握各种食品的制作技术。出师后,开始是在东四牌楼南摆摊,乾隆五十年(1785年)因店铺在东四牌楼南面,而又希望生意永远兴隆事事顺心,就取南恒顺。后在前门大街路西找了块地方做买卖。他凭苦学的手艺,买卖很快就颇有起色,不仅盖了房,还招了伙计,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恒顺的买卖传到韩家第六代韩同利时,已在前门大街路西建起了一个一间门脸的筒子房,前门在前门大街,后门在珠宝市街,房上边还有个暗楼(清代,前门外大街是皇帝每年去天坛祭祀的必经之中,路又远不如今天的宽敞。为防范刺客,规定不准在前门外大街造“明楼房”)。经营品种也在原来的简单品种基础上增加了涮羊肉、炒菜、杂面、抻面等,店里的伙计也增加到了十几个人。他们待客和气,肉拾掇得干净,买卖倒也兴隆,同治末光绪初时南恒顺盖起了店房,而且从过去只卖生肉和一些熟肉的羊肉铺,增添了涮羊肉、炒菜、杂面、抻面等食品,它的涮羊肉、绿豆杂面、芝麻酱烧饼等食品选料精、加工细、投料足、佐料全,深得广大顾客的称赞,并且经久不衰。

  南恒顺的涮羊肉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选料精。南恒顺在打磨厂西口设有堆房,堆房有几间房存放各种货物,小院里养羊备用。南恒顺专门派人有德胜门外马甸的羊市选购西口羊和北口羊,绝对不用北京的当地羊。西口指甘肃、宁夏等地。西口羊团尾(向内卷的小尾),骨架小,粉肉白膘,香嫩不膻,毛细长,因为生在黄河河滩一带,所以又称“滩羊”。西口羊最大的有五六十斤。北口羊指张家口、张北、库伦等一带。北口羊仅次于西口羊。北京的当地羊,大尾,毛粗,肉糙,又膻又臊。羊贩子从西口和北口赶来的群都住在马甸,南恒顺把羊从马甸赶到堆方喂养几天,等肥壮了才宰杀。加工细,羊肉片切得薄。把羊宰杀后剥了皮,专选用羊的后腿,找一块干净的地方,放好天然冰,上边复上一层席箔,把羊肉码在上面,在羊肉上再盖上油布,油布上压块冰,这叫“压肉”。一条龙也和正阳楼一样,肉片切得薄,按部分位盘,佐料齐全。一般吃涮羊肉,主食都吃烧饼。南恒顺的烧饼也与别处不同,和面一盆是十斤,九斤面加一斤发面。十斤面要用一斤二两芝麻酱。烧饼先在铛上烙,后放炉中烤,先烤底再烤芝麻面,这样的烧饼酱大、烙得熟。油酥适口。绿豆杂面,吃荤吸油腻,一碗绿豆杂面既可吸去火锅中的浮油,又可去掉人们嘴中油,所以又细又匀的绿豆杂面是南恒顺的又一佳肴。

  相传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光绪皇帝曾在南恒顺羊肉馆吃过饭,后来大家都叫它“一条龙”,从此,南恒顺的顾客门庭若市,买卖更为兴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栅栏着火,南恒顺也未幸免,连光绪坐过的宝座也烧没了。庚子事变后,一条龙盖成了三间门脸,二层暗楼的店堂。1983年夏初,一条龙不慎又一次失火,店房被烧毁,新店堂于1985年秋落成。这是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三层宽敞明亮的店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长春堂药店

  清乾隆年间,北京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山东道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乾隆五十五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避瘟散”,二者之间密不可分。

  消暑闻药避瘟散具有香、凉、祛瘟消暑的效用,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感直通心脑。在30年代的老北京曾经流传过“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时至今日,盛夏时节,到长春堂购买避温散的顾客仍旧络绎不绝。避温散具有祛暑清火的功能,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邪气,药效迅速。

  民国初年,国力衰弱,列强军阀争战不已,洋货日货充斥市场,当时日本的祛暑药“仁丹”和“宝丹”在中国大肆宣传,大量倾销,几乎每个城镇的大街小巷都贴有仁丹广告。为了抵制日货,长春堂当时掌柜张子余先生和药师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础上开发出紫、绿、黄、白四种不同颜色新剂型的避瘟散,可以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颜色品质更为完善的避瘟散这种避瘟散是装在一个八卦形的小盒内,打开盒盖,用指头蘸上一点往鼻孔里一揉,深吸气,立即感到一股清凉气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畅、清爽。避温散也可以用水冲服。

  与此同时,他们还完善了与生产配套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包装纸、使用说明和宣传广告,开设了铸造锡制八卦药盒的生产车间,形成了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抵制了日货,占领了市场。30年代时,年产量达到了250万盒,不仅行销国内,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打开了销路。那时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店等都代售长春堂的避瘟散。长春堂在山西太原、天津等地开设了分号,并在前门外鲜鱼口一带开设了棺材铺、纸店、油盐店、百货商店等共八家商店,这时期的长春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七七事变,北京沦陷,长春堂的经营也陷入困境。日本人限制长春堂避瘟散向外省市的邮寄业务,迫使其生产骤减至64万盒。日本人得知长春堂资本雄厚,便再三地打它的主意。长春堂掌柜无端受到日本宪兵绑架、勒索,再加上1942年不慎失火,解放前夕的长春堂难以维持。解放后,长春堂获得了新生。店址两次搬迁,由鲜鱼口原址迁到了现址。进入90年代,长春堂药店对房屋进行了翻扩建,建成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具有民族风格、雕梁画柱的新营业楼,于1996年 6月18日重张开业。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前北京市领导段君毅、焦若愚亲临现场为长春堂201周年重张开业剪彩。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为长春堂留下墨宝:“作好药品供应,为人民健康服务”。崔月犁先生的墨宝是“中药是中华国粹,要努力发扬光大”。新一代长春堂人决心继承发扬老字号的优良传统,重树店训“与人为善,正道而行”,发掘中医中药遗产的宝库,发扬光大中医中药文化,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海内外八方宾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马聚源

  马聚源于清嘉庆十六年(1817年)在前外鲜鱼口中间路南开办了马聚源帽店,主要经营宫廷需要的缨帽和富人戴的高级帽子。清末时,马聚源帽店被誉为北京帽业之首,很多人都以能戴一顶马聚源的帽子为荣。

  马聚源直隶马桥人。清嘉庆十二年进北京,到崇外花市附近一家小成衣铺学徒。一面自制帽子,串打磨厂、花市一带的客店,一面给帽店做加工,日以继夜地苦干,马记帽摊出了名。鲜鱼口中间路南用他自己的名字,就叫“马聚源帽店”。清政府一个姓张的大官在马聚源帽店买了一顶帽子,发现做工精细,用料真实,经这个张官员介绍,马聚源帽店应下了为清政府做缨帽的生意。马聚源帽店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帽店发展成为清政府做缨帽、专为贵族官僚服务的“官帽店”了。

  马聚源故去后,其家人无人经商。张大人安抚下原来的店伙,由李建全当掌柜,沿用马聚源的名号。李建全扩大店铺面积,借着张大人的关系,马聚源进入其全盛时期。马聚源帽店之所以驰名北京四九城,被誉为帽业之首,其主要原因还是制作的帽子选料真实,用新料好料,制作工艺精细认真。马聚源帽店主要商品是当时政要富绅戴的瓜皮帽。缨子是用藏牦牛尾,用藏红花做颜色着色,绸缎选用南京源兴缎庄出最高档元素缎的。

  解放后,1958年由鲜鱼口迁至今址。文革中并入东升帽后,改为以经营少数民族帽为主。1986年恢复老字号,为北京第一家少数民族帽店。其主要品种有各式男女帽子、皮帽、棉帽、童帽及汉、满、回、苗、蒙、藏、瑶等各式民族帽、舞蹈帽八十余种。不久,并入步瀛斋中继续营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龙门醋坊

  龙门醋厂原称龙门醋坊,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其址在河北省龙关县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山上有个牌坊,上刻“龙门”二字,山下有条小河,人称“龙河”,清辙透明,适宜酿酒和制醋当年,龙关县有位姓齐的业主,看中此处的优越自然条件,便在这里开设了醋坊。因山上有“龙门”,河中有鲤鱼,借“鲤鱼跳龙门”之意,故取名“龙门醋坊”,企望借水发财。

  齐家既是东家,又是掌柜,独揽生产经营大权。龙门醋坊起初是以酿酒为主,兼制作醋品。它以高粱为原料,自踩砖曲为糖化发酵剂,利用固态发酵工艺,先酿酒后制醋。共拥有小缸三百口,做成的醋坯子贮存一年后随淋随卖。由于选料精良,操作精细,生产周期长,加上水质好等条件,使酿出的醋品质纯正、浓郁芳香、酸味柔和、澄清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被人们誉为“龙门醋”。

  后来,虽历经沧桑,多次易人经营,但仍保持了传统酿造工艺,龙门醋的声誉经久不衰,生意十分兴隆 1947年,龙门醋坊经理张松如,为求企业发展,扩大经营,将醋作坊从河北省龙关县迁至北京前门外后孙公园二号(当时安徽会馆后院)。1950年,又迁至北京前门外大街马神庙13号(今培英胡同),并增加了股东和资本,郑尽臣担任经理,主持经营管理工作。同时,聘来了一位姓申的制醋名师负责生产工作。这时雇有八名工人,忙时还雇用临时工,厂房扩大到二十余间,设备也较齐全。

  为保持龙门醋的原有品质和风味,仍使用龙河水制的陈醋醅子,按三分之一的比例和新醋醅子搭配淋醋。由于醋质优良,风味纯厚,买卖和气,价格适宜,因而当时北京的各大油盐店、前门一带的饭馆都是它的常年主顾,生意越来越兴旺。1953年,被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指定为加工订货单位,产品行销全市,龙门醋香飘北京城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调整生产结构,以龙门醋坊为主体,合并进来23家酿醋作坊,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醋工厂,有小厂房近100间,命名为北京市龙门醋厂。后经国家投资,建成新厂。厂房面积扩大到4400平方米,设备、技术不断更新,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原始的手摸、鼻闻、口尝的检验产品质量方法,被现代化的仪表、仪器的科学检测手段所代替;生产原料以优质大米和高粱为主,以人工选育的优质曲霉菌、酵母菌代替自然培养的砖曲发酵剂,使传统的固体发酵工艺得到继承和发展。

  1972年,改为生料直接发酵制醋,并不断开发新品种。产品由原来的米醋、熏醋2种,增加到江米香醋、五香熏醋、龙门熏醋、特制米醋、龙门陈醋、特级熏醋、高级熏醋、龙门米醋、超级米醋、北京熏醋、黑米醋等10余个品种。产品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而且有的还远销日本。1980年江米香醋,1983年特级熏醋,1989年龙门米醋、被评为北京市优质产品;1984年、1988年高级熏醋、超级米醋,1989年龙门特制米醋,被评为原商业部优质产品。从20 世纪50年代起,龙门特制米醋一直被列为特需供应产品,专门供应各大饭店、宾馆等单位。1990年,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专供产品,供应特制米醋3000 瓶,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欢迎和赞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是北京较早经营鲁菜的中华老字号,开业于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主营山东福山帮的菜。创业之初本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以"同怀和悦"为意,定下同和居的字号。一日,一位官府王爷来此吃饭,店主知此王爷是掌管财务之官,便精心侍奉,做了几个拿手好菜,深得王爷赞赏,日后,同和居渐日名躁京城,成为京城"八大居"之一.

  同和居主营的山东福山帮菜,以烹制河鲜海味最为见长,精于溜、爆、扒、炒、烩等,菜肴品质突出清、鲜、嫩、脆。烤馒头、三不沾、和糟溜系列一并称为同和居"名震京城的"三绝"。其中的"三不沾"可称宴会、甜菜之王,烹饪技能独特,蛋液加味后,入锅搅炒四百余下才出勺,色橙黄、口感细腻、甜香利口、食不沾盘、不沾盘、入口不沾牙称其"三不沾"。日本天皇尤其喜食"三不沾",多次派专机来人以暖瓶装,飞机运抵东瀛,上为御宴佳肴。

  此外,同和居经营的鲁菜,尤其扒鲍鱼龙须、烩生鸡丝、葱烧海参、贵妃鸡、清蒸潘鱼、蝴蝶大虾等烹制得独具特色。现在,同和居饭庄在固守本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菜品,如:油爆、宫保、铁板烧等系列菜丰富至极。同和居的牌匾是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溥杰所书。餐厅宽敞、明亮,有主持台,可办婚宴。雅间有天、地、人和厅,可同时接待400人用餐。

  除经营餐饮外,还有客房住宿业务,共有标准、豪华间等多客房、套间。,设施设备完备,门口有停车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谦祥益

  在北京繁华的前门珠宝市街北口,有一家古色古香、庄严秀丽的老字号商店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驰名中外的八大祥之首的百年老号-----北京谦祥益。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萌芽于明朝,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它与欧洲的资本主义同时起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早于西方。但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在当时强大的封建主义皇权政治的统治下,在闭关锁国、重文轻商、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文化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打击,但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却在这条饱经沧桑的道路上,艰苦卓绝地走到了今天。在这支队伍中,谦祥益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孟子伦支,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直隶枣强迁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子伦兄弟初迁旧军镇,也不过流亡初定之家,孟家在此传了七代,至六十一代孟宏谦时,已发展成"能以耕读付二弟,寇至则以约众戒守,差赋则典质与之"的一般耕读之家。清康熙年间,至孟宏谦之子孟闻助时,孟家不但在财富上有所积累,在科举上也较有收获,孟家开始发迹,发迹后大量购置土地并大力经商(孟家经商的确切时间因无文字记载而无从考证,据传孟家从明朝就开始经商)。当时,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等地出售。世代相传,至孟闻助的第五代孙孟兴泰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在北京和济南设立了祥字号布店,孟兴泰即为谦祥益的始祖。清嘉庆年间,孟兴泰之后孟毓溪先在素有"山东第一村"的周村开设了恒祥染坊,嘉庆末年,资东(孟毓溪)的远房外甥董连元进店学徒,此人精明干练、极懂经营,深得孟毓溪父子的赏识,后被资东孟传珠委任为经理之职,随将恒祥染坊更名为谦祥益。董连元作为经理在任期间,谦祥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周村外,又在河北任丘开设分号,在上海开设住庄,由于经营得当,谦祥益资金得到很大积累,为扩大经营,谦祥益经理董连元携带部分资金到北京开设了分号,建店于1840年以前具体年代从 1820年至1840年众说不一,这便是北京谦祥益,店址设在北京前门外东月墙。

  由于经营有方,北京谦祥益创建后,生意极为红火,先后于前门外鲜鱼口建"谦祥益南号",光绪8年(1882年)于前门外珠宝市建"益和祥",光绪28 年(1902年)于北京钟鼓楼建"谦祥益北号"。并以北京谦祥益为总店,在全国开设分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前门外东月墙谦祥益老号被烧毁,于宣统元年(1909年)于前门外廊坊头条重建谦祥益老号。到清末民初,谦祥益发展成鼎盛时期,此时,资东是足智多谋、赫赫有名的孟养轩。这时,孟家先后在周村、任丘、上海、济南、天津、烟台、苏州、汉口、青岛等地开设谦祥益绸布店20余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谦祥益系统,总投资白银400万两,合银圆600万元,比开张之初资产增加百倍。时谦祥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丝绸布匹店,声誉国内外。

  二十世纪初,中国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谦祥益的经营虽曾有所发展,但最终没有逃过战争带来的破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迁,北京的军阀官僚也大多离去,满清贵族早已败落,北京已不是人才汇萃之地,市场日渐萧条,谦祥益的营业也大幅度下降。"9·18"事变后,华北局势紧张,谦祥益总号由北京迁往上海。七七事变后,谦祥益的生意直线下降,至日本投降时,北京谦祥益的经营已极为恶化,后经资东大力调整经营开始好转。但不久,内战、国民党政府的"金圆券"政策和通货膨胀,使刚刚好转的谦祥益经营又受重创,经营到了最坏的阶段。

  解放后,北京又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市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购买力提高,谦祥益的经营也有较大的改善,并于1951年在北京前门外长巷头条建立了"谦祥益织布厂"。1955年9月,北京谦祥益纳入公私合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前后,全国谦祥益共有24家,建国几十年来,受计划经济制约、现代工业的冲击、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改变影响,全国的其它谦祥益分号,有的关闭,有的改营其他商品:上海、天津、苏州、杭州等地已无谦祥益房产和字号;周村和河北任丘已无谦祥益字号但应该还有房产;青岛谦祥益现经营小商品;武汉谦祥益现经营五金;位于北京前门外鲜鱼口的谦祥益南号已无房产和字号;位于北京钟鼓楼的谦祥益北号后被改为友谊时装厂,现已无房产和字号;位于廊坊头条的谦祥益总号,公私合营时搬迁至位于珠宝市的益和祥(现北京谦祥益),其房产被分配与北京五金交电公司,现被改建为宾馆(无量宾馆),房产还依然保存着谦祥益老号的门面,但内部结构已被改变;目前只有北京谦祥益和济南隆祥在经营丝绸。现在北京谦祥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丝绸专业店之一,北京谦祥益店址也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北京谦祥益(益和祥)的建筑结构与同为山东章丘旧军镇的孟家之后孟洛川所创丝绸店"瑞蚨祥"结构一样,都是两层木制天井结构,后为扩大营业面积,将天井填平、楼梯改道,但依然保存着老店的风貌。益和祥的后院与位于廊坊头条的谦祥益老号的后院相通,即为两个店面,一个后院。改革开放初期还有大量的原谦祥益家具、桌椅等用具,后政府修建李大钊纪念馆等其它场馆时被调拨至他处,现仅存少数物品。

  北京谦祥益曾几度易名迁址,但经久不衰。1949年后,公司合营时,谦祥益总店搬至"益和祥"(现前门外珠宝市谦祥益)经营。1978年,原商业部、纺织工业部鉴于我国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也考虑谦祥益地处前门繁华闹市,又靠近天安门广场,具有经营丝绸的百年经验,于是将其更名为"北京丝绸商店",作为我国在北京传扬丝绸文化,展示丝绸精萃的一个窗口。2000年,谦祥益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考虑到历史的因素和中国文化的宏扬,将 "北京丝绸商店"恢复为"谦祥益",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董文虎先生。

  北京谦祥益在晚清时期,主要服务对象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政党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和农村的富户。叶盛章、余叔岩、萧长华、马连良等京剧大师,都曾是谦祥益的长客。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素与谦祥益交谊甚厚,其服装也大多由谦祥益提供,因此谦祥益在京城久负盛名。文革前还保存着众多名人如齐白石、李少春、段其瑞、徐世昌、蔡锷等的字画,可惜文革时都被毁坏或遗失,现仅存民国三清会总头魏奇(魏大可)的一幅题字。

  如今,谦祥益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丝绸公司、120多个丝绸重点生产厂家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关系,是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丝绸专业店之一。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穿衣习俗的变化,谦祥益以专营丝绸和丝绸制品为特色,商品分为丝绸面料、丝绸服装和丝绸工艺品三部分。丝绸面料中,真丝、绫、罗、绸、缎、纱、绢、绉、纺等,各种裤缎、裤锦、金边绸、龙缎、织锦缎、花素软缎等等品种齐全,形成系列且皆为精品,深受汉民族、各少数民族和外国朋友的青睐;服装中,各种丝绸面料的中式服装、休闲服装、时装、室内起居用品、内衣等绿色保健服装,为人们带来了高贵典雅、自然清新的现代感受;丝绸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工艺品更显出超凡魅力,各种实用绣片,红楼梦、昭君出塞等中国古典故事图画刺绣,丝绸刺绣山水画、工艺包、中国结等颇具使用、欣赏和收藏等多种功效,为国内外朋友所喜欢。尤以收藏的8名老艺人,历时6个月,纯手工制成的幅长5米、蚕茧丝与黄金丝混织、九龙共舞的"中华世纪九龙图",成为今天谦祥益的象征。

  谦祥益虽为百年老店,如今却焕发着勃勃生机。谦祥益积极进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经营管理,积极吸收一级核算、单品管理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多次组织员工培训以加快商业管理信息化的脚步、快速提高员工素质,丰富企业文化,积极促进社区关系,努力丰富商品和细化其结构,加强客户资源管理,现已成为一家拥有先进观念和经营思想、经营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蕴藏着上百年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化的商业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天成斋鞋店

  天成斋鞋店坐落在前门外鲜鱼口西口路北,开业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它自产自销,制作的靴鞋材料真实、做工精细、结实耐穿,从开业以来,生意兴隆,逐渐发展成拥有天源斋、天利斋、天华馨、天成斋等几家鞋店分号的驰名老店。京东武清县人,马聚源帽店出钱,为领东掌柜,在前门外鲜鱼口西口路北开了个小鞋店。楼上做活,楼下营业,共有职工四五个人。开业后,生意很是兴隆。

  当时就有“富人买鞋去内联升,穷人买鞋进天成斋”之说。天成斋的鞋,以质量坚固耐穿受到人们的欢迎。天成斋生产的鞋,有农村农民和城市一般市民爱穿的直脚圆口皂,有八旗兵、绿营兵、轿夫、跤手、赶脚的常穿的足青布双脸鞋,有脚行(搬运工)、赶车的喜欢穿的洒鞋,有老人冬天穿的大云头“老头乐”,有下雨时穿的油靴。天成斋生产的鞋,日渐供不应求,同治年间,就在鲜鱼口布巷子北口路东开设了第一个分号天源斋鞋店。光绪年间,又在鲜鱼口中间路南开了“天成斋分号”。随后,在天成斋分号东侧开了天利斋鞋店。到了民国年间,天成斋根据社会新潮流的发展,在鲜鱼口路北开了个专卖女绣花鞋和各式皮鞋的天华馨鞋店。天成斋鞋店成为北京远近乡村皆知的鞋店了。

  天成斋鞋店在生产上,选料真实,制做认真;在对待顾客上,不敷衍,质次保换,一保到底的经营作风换来的。天成斋的双脸鞋和洒鞋是该店的名产品。所谓双脸,是在鞋面前缝有两条平行的皮条,一是好看,二是为了结实。天成斋的双脸鞋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穿的足青布面双脸鞋,另一种是武术界、善朴营摔跤的穿的缎子面和礼服呢面的双脸鞋。洒比双脸鞋更耐穿,前面也缝有两条皮脸,不过是“人”字形皮脸,足青布鞋面还要缝成菱形的图案,并且鞋底是加厚不分层,全包的 “山底”。天成的洒鞋也有两种,一种是搬尖洒,另一种是长脸洒。搬尖洒前边加厚密缝,耐踢耐碰;长脸洒,脸长跟脚不容易掉。其次,天成斋的圆口皂、老头乐以及油靴等也都是深受顾客欢迎的。天成斋制作时,足青细布鞋面都是在织布厂定织、在染坊定染的;礼服呢鞋面都是花高价买那约一个铜板厚的上好呢子;做双脸鞋和洒鞋的皮脸,必是厚硬平整没有绉折的“股子皮”(就是驴屁股皮);底子的选料也很讲究,千层底里除中间稍絮几片七成新的旧白布外,其余都用新料;纳底子的麻绳如买不到好货,就发给加工户麻,让他们自己用拨锤打麻绳。

  1956年鞋店参加公私合营,并入鲜鱼口百货商店。1966年,改名“向阳鞋厂门市部”。1978年,又改名“北京布鞋厂门市”。1985年天成斋鞋店在原址鲜鱼口恢复了老字号。

  地址:前门外鲜鱼口西口路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同春楼

  同春楼坐落在前门大街迤南天桥附近,开业于清道光年间,经营山东风味,掌柜的姓唐。同春楼有两层小楼,上下各有四个雅座单间,另设有20余张散桌,门脸是四间的铺面,门楣上方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同春楼”三个大字。过去,八大楼、八大居等饭庄和饭馆,经营的大多是高档酒菜,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光顾。同春楼地处天桥附近,这里除去逛天桥的各色平民,就是手工业者和做小买卖的,他们一般吃不起太贵的高档饭菜。针对这种情况,同春楼的掌柜便以薄利多销和独特的风味招揽顾客。比如,同样的一桌菜,在前门珠市口的丰泽园得30元,而同春楼只需要20元,其菜肴的分量和色香味却不在丰泽园之下。旧北京时代,经营饭庄饭馆的,以山东人居多,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帮。其中济南帮以奶汤燕菜为主,烟台帮以鱼虾海味为主。同春楼属于烟台帮,其干烧鱼、醋椒鱼、葱烧海参等鱼虾类菜肴,都很有特色。一般人到同春楼,最喜爱吃的大多是干烧鱼,其烹调手法不仅不亚于大饭庄,且味道鲜美清香浓郁,做好的鱼周身一圈红油,上撒玉兰片、黄瓜片,样子也十分美观。另外,还有一道菜曰赛螃蟹,从外形到味道,都跟真的螃蟹没有两样,被广大顾客称叹为京城一绝。

  同春楼里的许多菜都特别有风味,如:油爆猪肚,选料时只取肚帽,制成后的肚肉又厚又嫩,一般大饭庄也难以做得出来。还有滑溜里肌,样子白嫩醇香,用嘴一抿肉就烂了。这里的干炸丸子,更是与众不同,别的饭庄饭馆炸出的丸子一般是圆的,而同春楼的丸子是扁的,炸出来年颜色红俊漂亮,吃在嘴里又酥又软。就连大饭庄东兴楼的掌柜的也夸这里的丸子是独一份。再有,拔丝菜也很有特色,有拔丝葡萄、拔丝苹果、拔丝橘子、拔丝香蕉等,名目繁多。由于同春楼的饭菜物美价廉,所以在前门外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平民百姓,都爱上这里来请客,办红白喜事的也多选择这儿。那时候,富连成科班的马富禄及京剧名角张君秋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广大顾客将同春楼称之为:八大楼外又一楼。

  同春楼后来发展如何?何时停业?又何时搬走?已无从察考。人们只记得同春楼以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众多百姓的称誉,其美味佳肴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里。如今,同春楼的老字号牌匾挂在了崇文区幸福大街上。几十年前的同春楼是一个生意十分兴隆的饭庄,今天的同春楼比起原来可就差多了。

  联系电话:67116545
  地址:崇文区幸福大街36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50

回帖

6402

积分

班长

积分
640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1: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解北京系列之老字号盘点---正阳楼

  正阳楼是前门大街路东的一家饭馆。是老北京时代著名的八大楼之一,开业于清道光年间。正阳楼的前身是个小酒摊子,掌柜的姓孙名小辫,山东掖县人。家乡遭受大旱灾,他谋生来到京城。白天他外出找活干,夜里就在前门打磨厂的一个破庙里栖身。日子长了便结识了几个老乡,他们帮助孙小辫在前门大街路东开了家小酒摊子。那时候,大街上也净是坑蒙拐骗的事,假酒假药充斥于市,可是孙小辫卖的酒却不掺假,加上他态度好,有人缘,所以很多客人都愿意到他的小酒摊来喝几杯。小酒摊大受欢迎,人手就显得紧张了,于是,他从老家叫来了大儿子孙学仁,靠着机灵和聪明,孙学仁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几年之后,孙小辫有了一些积蓄,便想着找家铺面房。说来也巧,正好前门大街上有家小酒馆想歇业,孙小辫就托人把小酒馆给盘了过来,易名为正阳楼,意欲借正阳门之名,让自己的买卖像正午的太阳一样兴旺不衰。

  正阳楼酒馆开张之后,楼上楼下都设了座位,酒菜除了一般的煮花生、玫瑰枣、炸排叉、小酥鱼、辣白菜、羊头肉和猪口条外,到了秋天还有大螃蟹。所卖的白酒、黄酒,从来不掺假,生意因此越来越红火。到了光绪年间,孙小辫的儿子孙学仁当上了掌柜的,他从山东老家请来了几位善于烹制山东风味菜的师傅,正阳楼便从小酒馆一跃而成了饭馆。

  随后,孙掌柜又在前门大街肉市街里开了一家叫正明斋的饽饽铺子。饭馆则交由本家一个叫孙学士的堂北管理。清朝末年,孙学仁和堂北之间发生了矛盾,以至对簿公堂,后经调解,孙学仁将正阳楼分给了孙学士。这个孙学士生性喜爱交际,各界都有朋友。到了民国期间,孙学士成了商界的知名人士,还入了商会。民国 12年,孙学士当上了北京商会的会长。不仅在商界,在当时的军界、政界他都有一定的位置。由于孙学士社会地位的提高,正阳楼饭馆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天天宾客盈门,许多军政界的要人,如: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等,都成了正阳楼的常客,连一些重要的宴请也在此举办。

  正阳楼饭馆红极一时,不光得力于孙学士优越的地位及极好的人缘,正阳楼的饭菜也确实色香味俱佳。特别是大螃蟹和涮羊肉,深受顾客的偏爱。据说每年的秋季,爱吃螃蟹的人都要到正阳楼来品尝蒸螃蟹。众所周知,秋天的螃蟹最肥最壮。所以,每到秋天,正阳楼便派出伙计到天津沿海一带去选购螃蟹。他们从当地渔民手中挑选又大又活的,放在专门的篓子里运回北京,先让螃蟹吐两天杂物,然后由小伙计把螃蟹清洗之后,用细麻绳将其爪子和大钳子捆好,放进大笼屉里蒸熟。吃的时候,蘸上鲜姜和米醋,为的是去寒提味。据说正阳楼为了方便顾客吃螃蟹,还专门准备了小锤子、小钳子、小镊子和小木板。

  每年一到立秋,正阳楼就添上了涮羊肉。所用的羊,都是由专人从口外购买,在永定门附近设有羊圈,赶来的羊要先放入羊圈中喂养一段时间,等上了膘之后再宰杀。

  羊宰后,先剥皮,然后按部位压肉,即将羊肉放在冰上,上面压上一块冰,一天一宿之后,羊肉内的腥膻杂味都被压出去掉,肉便好切了。在正阳楼吃涮羊肉,据老人们说,讲究的是佐料全。这里的佐料有小磨香油、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酱油、米醋、卤虾油、辣椒油、花椒油、料酒、糖蒜、白菜、香菜、酸菜、粉丝等近二十样,火锅里还要放上鲜蘑。

  肉好、片薄,作料全,汤又鲜,一时间,正阳楼饭馆成了北京城里人人公认的最好的一个饭馆。

  到了日伪时期,正阳楼的生意大不如前,物价飞涨,各种必需品奇缺,以至到了40年代初,正阳楼也和北京城里的很多家饭馆一样关门歇业了。1986年,为了繁荣市场,恢复北京城里的老字号,正阳楼饭馆在前门大街东侧又恢复了营业,并改名为正阳门饭庄。

  联系电话:67021586
  地址:(崇文店)崇文区前门正阳门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2-22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