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延庆首次发现“恐龙脚印”
“Dear Lida,我们在延庆发现了恐龙足迹,希望你尽快来看一看”。
加拿大温暖夏日的一天午夜,我收到了一封有趣的邮件,落款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张建平教授,他是我早已熟识的古生物学家,亦是著名的地质公园专家,他的团队正在距离北京市区74公里的延庆县进行野外考察。当时工作的重点在于为延庆县筹报世界地质公园,而作详细的地质遗迹野外调查。
延庆怎么会有恐龙足迹?辽西—冀北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地层我也跑过多年,却从来没有料想在祖国的心脏,北京市能发现恐龙足迹。而邮件附件的照片却那么诱人,一个个蚕豆状的凹坑镶嵌在灰色的岩壁上,若说这不是恐龙足迹,又能解释为何物?
化石点上部的足迹群
窥见,恐龙足迹的重大发现
见信后,我以最快的速度从加拿大飞往北京,从机场一路驶往化石点。汽车掠过,沿途美景处处,“百里山水画廊”中,峻秀滴水飞瀑、神秘乌龙峡谷、葱郁大片森林让我感叹不已,忍不住对张教授说,“如果要说世界上几百处恐龙足迹中,哪处能与自然美景结合得如此完美,那非延庆莫属”。但如果从地质学的角度出发,窗外的景色则有着另一层含义。
地球上的岩石,犹如一部地球历史的百科全书,忠实记录着地球几十亿年的沧海桑田,物种演化,当翻至土城子组(距今1.4-1.5亿年前)这一条目时,你可以了解到它广泛分布于冀北—辽西地区,其年代从晚侏罗世一直延伸到早白垩世。而在它之上的下白垩统“热河生物群”则发现了震惊全球的带羽毛恐龙,最早的开花植物,原始哺乳动物等珍贵化石,这些重要的发现几乎横扫了全球科学期刊的封面。
而如今,热河生物群的成员已经非常繁盛,学者们也腾出精力来考虑另一个问题:热河生物群之前,或之后,这些神奇的生命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于是就有学者将目光投回冀北—辽西地区更古老的上侏罗统地层,此地的此套地层非常发育,“石头山”随处可见,而其地质年代恰好处于热河生物群之“前夜”。
本世纪初迄今,中外学者几乎把土城子组翻了个遍,结果却令人沮丧。这里保存的古生物骨骼化石非常稀少,脊椎动物化石只有寥寥几块,难以反映出一个生物群的概貌;而遗迹化石的状况要稍好一些,恐龙足迹保存不少,但奇怪的是,竟然都是肉食性恐龙所留下的,这近五千枚足迹无时无刻鞭打着足迹学者的神经:“它们猎杀的对象在哪里?”这个不断让我辗转反侧的问题,终于在这个炎炎夏日出现了转机,张建平教授的飞鸿犹如揭开这个谜团的金钥匙,让我激动莫名。
有趣的是,张教授告诉我,他们调查的区域恰好属于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这里发现有松柏类异木和苏格兰木等木化石,虽然保存的条件不同,但张教授依然有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窥与这些参天古木同时代的恐龙吧!考察队发现的奇怪的印迹终于让这个愿望瞬时触手可及起来。
足迹背后的恐龙世界!
化石点其实就在公路边上,车尚未停稳,我便急着掠出,最先闯入眼帘的首批恐龙足迹约30余个,静静的嵌在公路一侧,此时夕阳初现,是观察恐龙足迹的最佳时机,光线恰好能“雕刻”出足迹的阴影,足迹们瞬时就“立”起来了。这批足迹的虽然不多,但却能分辨出植食性恐龙留下的“蚕豆”状和“三叶草”状足迹,以及肉食性恐龙留下类似“鸡爪”的、带有尖锐爪痕的足迹,它们有硕大如脸盆,有娇小如水杯,貌似无序的排列在一起。
足迹考察现场
恐龙足迹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根据足迹来判断其主人到底属于哪类恐龙,因为不同类别的恐龙,其足部骨骼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独有的特征总会反映到足迹的形状上,因此我们可以由此判断造迹恐龙是肉食性还是植食性,甚至更具体的种类。
延庆恐龙足迹中的“三叶草”状足迹毫无悬念的归入鸟脚类恐龙,这是由于这类恐龙的后足常见有三个呈蹄状、较宽的脚趾。鸟脚类是一类数量巨大,分布极广,时空跨度颇大的植食性恐龙,也是白垩纪最成功的植食性恐龙,并在各大洲都占优势,这其中甚至包括南北极!
“蚕豆”状的足迹则非常稀有,它们的主人是覆盾甲龙类,该名称源自希腊文中的θυρεο (大型盾牌)与φορεω(我带着),合起来就是“我带着大型盾牌”,是不是很萌呢?这类植食性恐龙拥有发达的大型甲板,又被称之为“坦克龙”,从早侏罗世一直延续到晚白垩世,主要可分为剑龙类和甲龙类,脚部犹如象足,粗壮扎实。
左:化石点上部的足迹群,右:鸟脚类恐龙的“三叶草”足迹
在这批足迹所在的层面上,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波痕与泥裂,这表明恐龙的活动区域曾是一湾微波荡漾的水畔,这也符合现代动物活动的规律。次日,为了观察高处的地质遗迹,延庆县政府支援了高空作业车。当张教授和我踏上吊篮,抬升到离地面10余米高度,我们仔细打量着波痕,采集着有关数据,正当我们准备下降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回头,阳光打在细腻的砂岩上,岩壁上映出大片规律的凹坑,天啊!那岩壁高处几乎全是恐龙足迹啊!
高空作业车考察岩面的足迹
恐龙伊甸园,龙腾帝都
直到现在,当我们回忆起当初所见时,仍然是难掩激动,这或许就是古生物学最大的魅力。第二批发现的恐龙足迹多达几百个,由大量植食性恐龙(覆盾甲龙类或蜥脚类)足迹与兽脚类恐龙足迹组成,只见植食性恐龙(覆盾甲龙类或蜥脚类)留下了长长的行迹,而它们的天敌——兽脚类恐龙则在前者的行迹中来回穿插,一个活生生的史前捕猎现场就这样毫无保留的展示在我们眼前。
肉食龙对蜥脚类恐龙虎视眈眈 绘图/张宗达
随后,在我们测量了恐龙足迹数据时,另一个意外震惊了我们。在“捕杀”植食性恐龙(覆盾甲龙类或蜥脚类)的兽脚类恐龙行迹中,有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足迹长约14厘米,而根据步幅等数据估算出其奔跑速度,竟然高达每秒7米,这对一只体长还不到1.5米的恐龙来说,已经是极高的速度,史前的血雨腥风在此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延庆的恐龙足迹的造迹者已经包括了兽脚类、覆盾甲龙类、鸟脚类以及可能存在的蜥脚类恐龙,这些物种组成了一个具有多样化的恐龙动物群,为承接随后出现的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目前,延庆恐龙足迹的重大发现已由中外古生物学家进行初步研究,并于2012年初发表于《科学通报》,后续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进行中。在这壬辰龙年到来之际,我们满心欢喜的往西北望去,那是北京延庆,那有北京地区第一次发现恐龙活动的证据,而且正是这批恐龙的伊甸园。
一号点恐龙重建图 绘图/张宗达
在水源地周遭,成群结队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仰首长哮,又听“噼里啪啦”的林木破碎声,大群覆盾甲龙从茂盛的森林里挤身而出,远处肉食龙群见有机可乘,从不同方向飞奔而来,霎时间,尘土飞扬、污泥四溅,正当坦克般的覆盾甲龙准备防御时,肉食龙群方向突转,扑向近处的鸟脚龙类,惊得后者狼狈而逃……
龙年,西北望,龙腾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