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城隍庙
北京都城隍庙介绍:
北京都城隍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3号。供奉都城隍神。都城隍庙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都城隍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1267),名佑圣王灵应庙。元代天历二年(1329)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改名为大威灵祠。以后又多次重修,并改名为都城隍庙。现仅存后殿(寝祠)5间,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明冯应京《月令广义》说北京的城隍先是文天祥,后为杨椒山。他们是正义的化身。
都城隍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关于都城隍庙建设的始末,在“大都城隍庙碑”中有详细记载:“(至元)七年,太保臣刘秉忠、大都留守臣段贞……言:大都城既成,宜有明神主之,请立城隍神庙。上然之,命择地建庙,如其言。得吉兆于城西南隅,建城隍之庙,设象而祠之,封曰祐圣王,以道士段志祥筑宫其旁,世守护之。自内廷至于百官庶人、水旱疾疫之祷,莫不宗礼之。尔来六十有余年,国家治平,民物繁阜,日盛一日,而神之所依亦厚矣。”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元代宫廷对于城隍的尊崇与信奉,上至内廷、下至百官庶人,不论是水旱灾害,还是疾病祸福,都要求城隍保佑,而且将“国家治平,民物繁阜,日盛一日”都归功于城隍所赐。大都城隍爷,俨然成为国家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