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拟办实事初选项目增至30件
去年,本市为群众办理的28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落实。今年,本市拟办实事又要翻开新篇章。目前,首都之窗网站正敞开窗口,邀请市民对2017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投票,参与权再次交到了每一位市民手中。
今年的实事都有哪些亮点?和往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记者梳理了多年的实事项目清单,发现今年的拟办实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分量”足,7大类项目除覆盖市民衣食住行常规领域外,还首次增加了公共安全项目,京津冀民生保障项目也首次入围。
3000台老旧电梯将评估风险
本市自1986年起每年坚持集中力量办一批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实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几十个项目,也进行了分类。投票内容显示,今年的项目涉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便群众出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7个方面,共计30件初选项目,为近4年来最多。
记者注意到,“消除公共安全隐患”这一项,首次出现在了7大类项目中。
公共安全隐患是什么?投票的市民仔细看就会发现,今年,本市将对3000台老旧住宅电梯开展风险评估,实施22家旅游景区45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淘汰国家标准禁止使用的不合格燃气灶具,推广安装燃气安全辅助设备和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装置等等。
“这意味着,北京市民无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走亲戚、出行、旅游,都能享受到更安全的社会环境。”一位参与其中一个项目推进的专家说。
保障房建设筹集5万套以上
“衣食住行”里,市民对于“住”的需求呼声最高。
2016年,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家庭住房条件,就是列在第一位的民生实事,目标是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户), 竣工6万套。而到去年年底,保障房开工56449套,完成年度5万套建设筹集任务的113%;保障房竣工64235套,完成年度6万套任务的107%。
今年,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这个大项,再次位列首位。除完成3.6万户棚户区改造外,还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5万套以上,竣工6万套,自住型商品房供地规模要达到1.5万套以上。
另外,北京还将更新改造100个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提高供热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老旧小区居民温暖过冬。“十二五”期间,北京已经进行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每年完成面积达到千万平方米以上,而单独提出来改造供热管网这一项,还是首次。
初选清单首现“京津冀”项目
在今年的30件初选实事中,首次出现了京津冀项目。政府部门计划建立京津冀地区劳动者工资支付异地救济申请制度,建设北京市联动举报投诉平台,有效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确保群众劳有所得。
这意味着,去年三地联合推出的帮京津冀跨区域劳动者就近就地维护自身权益项目,在今年将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按照往年情况,在市民投票以后,这些项目还将进行一次完善和优化,并对社会公布。例如,去年实事项目,就是由26件初选项目变成了正式发布时的28件。市政府会对这些实事进行分工,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原则,明确主要完成单位和责任时限。
而在市政府的工作簿上,一套成熟的督促检查体系将贯穿全年,实时监督实事办理进度和落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