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高玄殿宝匣回窝 明年完成全部修缮

时间:2016-11-09 15:18:08 来源:网络 点击:0

昨天下午,一场特殊的仪式在故宫大高玄殿顶举行。文物专家将字典大小的宝匣装进大高玄殿正殿琉璃脊正中脊筒子内,随后码放木炭抹灰,完成正脊合龙。这样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宝匣归安仪式首度揭秘。随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布了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成果。

“皇家道场”明年迎客

大高玄殿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

由于历史原因,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险情频发,2010年才在各方努力下正式回交故宫,并开始全面的勘察调研、规划设计、修缮保护和研究工作。本次修缮工程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至今年底,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 将会顺利完工,预计全部修缮可在明年竣工。

修缮保护后的大高玄殿古建筑群,将以教育培训为核心,整合故宫学院、故宫培训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故宫品牌教育培训基地,公众可走入这一“皇家道场”感受古老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昨天下午举行的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上,故宫博物院专家将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

故宫工程科管理处工程师吴伟介绍,这一宝匣是在此前的勘察修缮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楠木盒子内部干燥完整,还包裹着一个合金盒子,“非常棒”,他说,这个盒子连X光都无法穿透。根据既往经验及研究发现,一般宝匣内会存放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谷等物品,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故宫博物院坚持传统,仍将原有宝匣原封不动地恢复原位。

建筑考古首次被应用

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现场详细介绍了大高玄殿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的试点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创新地引入了考古学手段和理念作为突破口,首次将建筑考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缮保护中,使保护修缮工作更加细致、缜密。”单霁翔介绍,此次保护修缮工作将根据不同时期的修缮进行相应改动,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故宫团队不仅运用了考古的理念和方法,同时首次联合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第一次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考古勘探”。在建筑考古中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对各种建筑材料,同样进行了考古学分类与详细的信息记录。

单霁翔院长强调,大高玄殿的研究为修缮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方案依据。各种修缮方案的制定、实施均以研究成果为先导,在传承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案进行信息诠释、解读并记录,并在本次工作中对匠人的信息进行了影音的整理和记录,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