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瘦身”换新颜 增添老北京味道
要说北京城最有名的胡同,南锣鼓巷一准儿能入选名单。去年10月开始,南锣鼓巷主街进行封闭改造。春节期间,部分店铺开门迎客。青砖、灰瓦、木门框,改造后的南锣鼓巷焕然一新,商铺数量从235家减少到154家,更多主打文化创意和老北京特色的店铺出现,新增的传统民俗活动更是增添了老北京味道,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进入南锣鼓巷主街南口,一家新开的民俗文化馆格外引人注目,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聚集了不少游客,人气很足。吹糖人、翻花儿、捏面人,每项传统民俗活动前都围着层层观众。大门左侧,吹糖人的师傅正在教一个小姑娘制作“糖兔子”。
“南锣民俗文化馆是我们整合了原先3家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的一个公共空间。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所以,我们想把最好的东西放进去,不定期地更换内容。”南锣鼓巷商会会长徐岩介绍说。
据了解,封闭改造期间,南锣鼓巷主街两侧的商铺陆续自行整改,低端业态向高端转型。商铺数量从235家减少到154家,少了81家,外观则遵循统一标准重新装修。
去年年初,南锣鼓巷取消了3A级景区资质,南锣鼓巷主街自去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封闭施工,并对主街两侧的商业业态进行了调整。东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南锣鼓巷的改造严格遵守北京市首个风貌保护管控导则——《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试行)》,高度、颜色、材质等方面都要符合风貌整体要求,避免随意地翻改建。
沿着胡同往里走,记者发现,不仅地面重新铺装,换上了崭新的青灰色拼花石砖,而且两侧店铺也大多采用了灰色墙壁、砖红色木门,令人耳目一新。之前被掩盖的文物“水准点石碑”“万庆当铺”的夹杆石,也成了游客拍照新景点。餐饮方面,玉米汁、炸榴莲、盐酥鸡、臭豆腐、炸鱿鱼圈等“网红”小吃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安静的咖啡馆和特色餐馆。
刚过完寒假返京的大学生王同学来南锣鼓巷游玩,她告诉记者:“以前我经常带着外地同学来游玩,街巷两旁更多的是小吃商铺,而且时不时排起长队,感觉很像很多城市的商业街。现在好了,整个胡同古色古香的,更有老北京的味道,很让人喜欢。”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报告提到,2017年要加强旧城整体保护,推进文保区腾退疏解和有机更新,保护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延续古都历史文脉。
据了解,今年“五一”前后,南锣鼓巷主街两侧商业业态将逐渐调整完毕。经过此次“瘦身”,南锣鼓巷的环境将更加整洁、干净、有序,展现出原汁原味的胡同风貌、北京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