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古都风貌 让北京老胡同焕发新活力

时间:2017-09-21 15:10:39 来源:网络 点击:0

走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打磨厂街的胡同里,看着带有老虎窗的老建筑、刻着“靛青颜料”的老颜料铺、灰砖青瓦的房屋,时光仿佛在“穿越”。居民王阿姨说,“现在违建没了,街道宽了,植物多了,到处都整整齐齐,游客爱来玩儿”。

而原先的西打磨厂街并非这番模样。

随着时代变迁,昔日熙熙攘攘的西打磨厂街变得杂乱无章——私搭乱建现象普遍,交通混乱,部分历史建筑局部破损或脱离原貌,胡同一片颓败景象。

65岁的陈阿姨打小儿就居住在前门,她见证了西打磨厂街六十余载的变迁。“外地人来这都说,新农村建设这么多年了,你们北京古都怎么这么脏乱差啊!”,还有居民评价:“因为生活在胡同里,住宅面积狭小,家家都私搭乱建,这建一个煤棚子,那建一个小厨房,四合院被破坏得乱七八糟”。

据了解,坐落于北京前门东区的西打磨厂街,最早形成于明代,曾与西河沿、鲜鱼口、大栅栏并称为“前门外四大商业街”。

胡同,是古都北京的一大特色。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许多人对北京最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是那一条条曲径幽深的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据史料记载,清代时,北京的胡同有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期,达到2550多条。至今,北京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体现了一种无形的文化价值,是北京作为历史名城延续了数百年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然而,因为被破坏,一些老旧的胡同和四合院,已不再符合现在人们的居住需求。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这些老旧街区急需更新和改造。

为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工作部署,北京市东城区在把握“都”与“城”、“舍”与“得”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三年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导则体系,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组织编制皇城、东四三条至东四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导视标牌设计导则、四合院建设要素指导手册、广告牌匾设计导则、园林绿化设计导则等12项内容。

如何在不破坏老北京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加入时代元素,对于规划部门及建筑师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北京东城区在旧城保护修缮方面做了全新尝试。

在西打磨厂修缮保护中,相关部门特意选择了具有保留价值的7处院落。并将这些院落交给隈研吾、马岩松、朱小地等7位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来设计改造。据悉,正在修缮的院落已经有了模样,到今年年底,修缮的7处院落将全部开业,由此,北京前门地区的西打磨厂街又将重新焕发新活力。

设计师马岩松设计的院子定为“和院”。站在“和院”的屋顶,可以看到几个巨大的金属“泡泡”被设计成了屋子的模样。“苏联医院”具有年代感的建筑经过修缮后,都挂上了牌子,用图片和文字,向人们诉说着它们前生今世的历史故事。

北京天街集团总经理李军介绍说,前门东区范围内有会馆遗存29处,其中市级文物1处,普查级28处。截至目前,已经腾空12处,完成旌德会馆、贵州会馆、吉安会馆等7处会馆的修缮。目前正在对江西新建会馆、丰城会馆等5处会馆进行修缮。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西打磨厂东口的临汾会馆还是一个居住了30多户居民的大杂院。2015年,天街集团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保护利用模式,对临汾会馆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并将其用于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目前,临汾会馆已经开始以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的新面貌亮相,免费向公众开放。在陈列馆里,人们既能了解到北京独特的会馆文化、会馆保护的现状,感受历史的积淀与厚重。

据介绍,西打磨厂街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的疏解腾退、市政工程提升、外立面改造等工作。通过整修,西打磨厂街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周边8条胡同约2000延米的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管线得以改造敷设;全面完成“无煤化”改造和道路工程;电力、电信等架空线全部入地。

除了改造“大硬件”,西打磨厂街的绿化景观、照明、视觉系统同样是精心设计而成。除了新增银杏、碧桃、白皮松、国槐等127棵树木、1000平方米草皮及花卉,两人合抱都搂不过来的大杨树、院里的老香椿树,尽量都被保留下来。

在西打磨厂街附近的前门东小街同样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这条东起祈年大街,西至草厂三条,总长450米的前门东小街,如今被前门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亲切的称为“前门东地区的后花园”。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符合街区定位的集合文化创新、民生服务、科技环保、艺术交流、国际跨界等业态,将西打磨厂街打造成内涵丰富、极具活力与独特魅力的,以国际创新力驱动的历史街区。”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将形成集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西打工坊”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