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月季”增色春夏秋季
红五月 |
雪孩儿 |
春潮 |
粉花毯 |
东方之珠 |
本报记者 王海燕
进入5月,北京又到了满城月季怒放的时候。二环、三环、四环,主要城市干道沿线,红、粉、黄、白,连绵不断的月季花带,给城市增添了浪漫甜美的气息。
年年月季花开,年年风景却不同。与众多的洋月季品种PK,“红五月”、“春潮”、“雪孩儿”等北京自育的月季品种,今年在街头绿地崭露头角。这些“北京月季”既抗冻、耐旱,又有八九个月的超长花期,比洋月季更接地气儿。有了它们的装点,北京春天的绚烂多姿,一直能延续到叶落深秋之时。
“颜值高”、“战斗力强”的北京本土月季是怎么培育出来的?记者走近月季研发团队,探寻背后的故事。
给花儿牵线当“月老”
坐落在花家地南街的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就是北京本土花卉品种创新的大本营。43岁的冯慧,是月季研发团队的现任“掌门”。
记者登门采访时,冯慧正在纸上写写画画,“春潮”、“桔火”、“粉豹”、“至高无上”……满眼都是月季形形色色的品种名。
这是在干吗?
“给它们配对儿。”冯慧笑着解释,眼前这张纸是今年品种杂交计划的初拟草稿,“琢磨好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育种就接近成功一大步。”
新近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丰花月季品种“粉花毯”,就是科研人员做月老,给一对异国月季品种配对儿的产物。
“它的妈妈叫 美景 ,美国血统;爸爸叫 金玛丽 ,欧洲血统。妈妈是粉色的,生命力强;爸爸是金色的,花量大。杂交出来的 粉花毯 ,有和妈妈一样美丽的花色和强壮体格,同时又继承了爸爸花量大的优点。”
冯慧解释得通俗形象。但这个“混血儿”品种的诞生,可不是三言两语之间,就能轻松搞定。记者翻阅了这个研发团队近5年的月季杂交计划,发现每年的配对组合都有200多个,但像“粉花毯”一样脱颖而出的,每年只有几个组合。
“要么没有爸爸妈妈好看,要么抗性差,不服北京的水土。”冯慧说。不过育种经验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慢慢积累。“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规律,比如说,粉色的遗传力极强,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是粉色,它的后代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粉的。而想要培育黄色月季,父母双方必须都得是黄色。”
新品种诞生要经10年考验
拟杂交计划,仅仅是品种选育的第一步。每到月季盛开前的4月底5月初,冯慧和团队里另外5名科研人员,就进入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候。
“走,去地里看看。”抓起办公桌上的草帽,冯慧领着记者进了离科研楼不远的试验田。暮春时节,地里大部分月季还打着花骨朵。几名科研人员,正一层层剥掉紧裹花骨朵的嫩花瓣和花心外围的雄蕊,用毛笔给正中的雌蕊授粉。
“这个环节叫人工授粉,父本的花粉,通过毛笔蘸到母本的花蕊上。”冯慧解释,授粉比照杂交计划通常在5月份进行,10月份就可以结出果实。
通过杂交,这块不到3亩的试验田,每年可以收获1.5万粒种子。但是来年3月份撒种育苗时,能出苗的仅2500棵左右。
刚长出的小苗,看不出什么性状,至少要到第四年、第五年,才能判定花朵是否好看、体格是否健壮。又好看又健壮的,又不能判定是不是偶然现象,还要通过扦插、嫁接的方式,考察扩繁后的性状。
从杂交到最后新品种认定,一个北京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的诞生,前后差不多要花10年时间。
新品种从试验田走向街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月季研发团队,经过四代更迭,现已选育出5个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分别是“红五月”、“春潮”、“雪孩儿”、“东方之珠”和“粉花毯”。
5个品种各有千秋:“红五月”最皮实,在北京不用苫盖就可以过冬,能减少大量的管护成本;“春潮”花瓣数量多,颜色淡雅,有牡丹、芍药的典雅花容;“雪孩儿”初绽时花蕾为白粉色,秋季花色变为浅黄色,有冰雪般的灵动……
“还有 暗香 和 桔月 两个品种,我们正在向国家林业局申请新品种权,也是这两年培育出的优新品种。”冯慧说。
和从国外引进的洋月季不同,这些北京自育品种,清一色都有耐旱、抗寒的优点,适合粗放型管理。
随着自主知识产权的认定,这些待字闺中的新秀们,渐渐从试验田走向北京的街头巷尾,走进市民家中。以“红五月”为例,这两年在北京地区已推广超过3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