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文学新人写出小说《北京人》
毛建军正在用手写板进行创作。 本报记者 孙戉摄
他是朝阳医院推氧气瓶的工人,他是一位54岁的文学新人,他的小说《北京人》发表后,最近刚刚被影视公司买走了版权。
这位文学新人叫毛建军,他的首部小说让读者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有读者激动不已地说:“《北京人》流淌的是人间最朴素的情感和语言。”
一则征稿启事唤醒文学梦
2009年,毛建军偶然发现了《北京文学》“新人自荐”栏目的征稿启事,“我看了好几期,也想给这个栏目写一篇。”正是这则启事,唤醒了毛建军沉睡多年的文学梦。
毛建军小时候很爱看书,上学时喜欢鲁迅的杂文,还会模仿鲁迅那种说话的方式,写些议论文;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后来回城,当过油漆工、木工、水暖工……日复一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让毛建军慢慢淡忘了曾经想当小说家的梦想,直到那个征稿启事的出现。“2010年时,我的工作比过去要轻松了些,上24小时班,再休息两天,空闲时间多了,孩子也大了,我就把文学爱好重新拣了起来。”
2010年6月开始,毛建军真的写起了小说,一旦拿起笔他才发现,原来他心里积压了太多要说的话,那些纸上的字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往外走”。“我想写的是在北京的外地人尊严的故事。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我看过莫泊桑、左拉的小说,他们都曾写过‘外省人’,我对此感触很深。”
进入到创作中,毛建军的脑海里更多呈现的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感受过的生活,“我爱人是东北农村的,跟我结婚15年了,我的小说女主人公美顺的原型就是她。”
“其实《北京人》里很多小故事都是有原型的,我只是把很多人的故事捏合到了一起。”毛建军说,《北京人》中美顺因为别人欺负自己的憨丈夫而奋起反抗的那段描写,就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我看到反而是很多女同志在自己丈夫受到威胁时敢于冲上去。”
但毛建军的创作曾经差点搁浅。“我写到美顺送报纸,丈夫长生看到她那么累,难过地哭了那一段,写不下去了,我不知道如何表现,搁了好多天才又接着写。”
利用孩子上学、妻子上班的安静时光,还占据晚上睡觉的时间,大约两个月之后,毛建军写成了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北京人》。这部小说是一笔一画写在稿纸上的。
“我寄出去后两个月都没回音,就觉得没什么戏。”但毛建军很幸运,有一天他接到了责编的电话,约他改稿。“花了一个月改好稿后再送到编辑部,过了七八个月又没信儿了,我一个电话也没打,我想我就是求别人也没用。”
一份手写稿惊了编辑部
毛建军的手写稿变成铅字发表在《北京文学》上时,已是2011年7月了。《北京文学》编辑王秀云直到现在还对那份签字笔写成的手写稿记忆犹新,这样的手写稿如今在编辑部相当罕见。
“我看了几页手写稿后,觉得语言特别清淡、朴实、干净、利索,很有孙犁的风格。而且通篇没有几个形容词,很多细节都很打动人。”王秀云说,作者写了一个叫美顺的山里姑娘远嫁到北京后卑微又坚韧的生活姿态,一个阿甘式的男人纯真质朴又温暖体贴的款款爱意……“这个故事原本并无新意,但它让我进入了生活自然流淌的原生状态。”
在王秀云看来,毛建军对生活的把握很精准,他扎根在生活的坚实基础上,呈现的是北京土生土长的生活。“小说刻画人物的笔墨很少,但所有人物都好像是我们的邻居,他们就好像生活在我们身边。”
王秀云不止一次落了泪。小说中,农村媳妇美顺当上了送报员,每天累得一回家就躺在床上起不来,她在镜子里发现,自己的憨丈夫在看着自己流泪,这个场面也惹得王秀云哭了。“有的作者有生活,但把握不了这么好,有的作者有技巧,但很多都是胡编乱造。”看着看着,她给从未谋面的毛建军暗下评语:“他是有天分的,是厚积薄发式的写作。”
这份手写稿在编辑部里引起了轰动,文学伯乐们兴奋了起来。王秀云说:“毛建军的语言、结构看起来都是过时的、不合潮流的写作方式,但他又是最本分的写作,这恰恰是当今文学最缺乏的。”
“他的小说有卡夫卡的风格”,“小说开场有阿城《棋王》的神韵”,“这个小说根本不像新人新作,比老作家还老到”……编辑部的不吝夸奖送给了这位“潜伏”了多年的文学创作者。
一个手写板写出小说新作
毛建军的小说发表了,他的作品还被霸王龙影视公司购买了版权,这家公司的责任编辑李佳音说:“我是在王秀云老师的微博里认识了《北京人》,后来又找来仔细读过。我很喜欢,这篇小说跳出了家庭剧固有的模式。”
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毛建军的妻子张华却说:“我不想让他写小说。我们挣多少吃多少,不想大富大贵。”
但细心的张华还是发现小说发表后给丈夫带来的变化。“我夜里起来上厕所,都两三点了,发现他屋里的灯还亮着,就跟他急了:‘还写呀,几点了?’”她寻思着,丈夫上了一天班还写,实在是太累了。“他岁数一天比一天大,他要是累倒了,弄个半身不遂,我还得伺候他。”秀气的张华说完发出了朗声大笑。
张华还察觉到,平日少言寡语的丈夫因为小说发表变得更快活了。“小说发表在《北京文学》上,他特别高兴,等不及到杂志社去取杂志,赶紧先到报摊上买了一本。”后来,杂志社通知毛建军去取杂志,他一时高兴,看也没看,愣是把另一期杂志拎回了家。
张华说:“毛建军跟我说过,人家的稿子都是电脑打下来的,就他是手写的。”但她并不打算给丈夫买电脑,去年家里添置电脑的真正原因是女儿闹着买,说是老师布置作业全是通过邮件发送。
毛建军却瞅准了时机,经常会趁着妻子不注意,偷偷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他的小说耕耘。但是,他的行动早被妻子看在了眼里,“他打字太慢了,后来给他买了个手写板,用手写板写就快多了。”心疼丈夫的妻子,最后还是让了步。
毛建军不再用笔写小说了,他的新作全都有了电子版,一部是中篇小说《虎烈拉》,另一部是短篇小说。据王秀云介绍,《虎烈拉》写的是毛建军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的亲身经历,“这部小说写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的伤害,选择了一个别的作家从未触碰过的角度。”
而毛建军一边过着安静温馨的日子,一边又在谋划另一部中篇小说《外地人》。他的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我只是把写小说当成了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