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1-16 2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小平: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奥秘
王小平: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奥秘
关键词: 家教 成功
各位朋友:
晚上好!
这些天我正在看和澳洲土著一起过游牧生活的作家玛洛·摩根的书,我很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你给别人他需要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礼物。”在座的各位都已为人父母,所以今天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家教成功的奥秘,我想这将会是送给你们的最好的礼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此话诚然,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没有哪一个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没有哪一个家庭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研究人,研究教育,是我一生的兴趣。在《大成成功学》、《本领恐慌》中都涉及了大量我对教育的新理念、新观念和新见解,我还在最新出版的未来学作品《第二次宣言》里专章讲述了“科技优教”。今晚,我将结合自身的一些感受和对这个问题所做的大量研究,谈谈理想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无为”是老子的智慧。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他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在教育上,我们每位父母都要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要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
有多少父母天天陪读、伴读,他们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但做子女的并不领情。正如高尔基所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在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要掌握无为而教,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 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何谓家风?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家庭能够一门三杰在政坛上显赫一时,便是当时出任英国大使的肯尼迪老先生常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大谈特谈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内各党派的竞争和立场,并且鼓励孩子自由发表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意见,遇到意见分歧时便激烈辩论起来。在讨论中,孩子不但对政治增加认识,而且对国内国外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各自到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来参阅。结果一个儿子成为总统,两个成为议员。
我的父母从没有对我陪读、伴读过,甚至没有花多少时间来管我,也没有对我做过什么功课辅导,但是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就是我父亲的言传身教。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他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在他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很自然的,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和思考的兴趣。这种习惯和兴趣牵引着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说法是“吃什么,成什么”,我觉得应当是“读什么,成什么”。读了什么样的书,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在那样的年纪做出那样的选择,可我自己却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因为我的大量阅读。如果我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我就不会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一句话:我的人生,因阅读习惯而改变。
爱默生对于习惯的论述非常精辟,“习惯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我终身感激我的父母给了我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
今天,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那种让母亲从社会上退出回家做全职母亲的作法是根本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时代需要的是“无为而教”——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后,每个父母就能花极少的时间,却最富有成效!
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毫无作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从有为到无为,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自动化的教育——不需扬鞭自奋蹄
现在流传着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坏了就有钱”。于是,男人防着女人,女人防着男人,防来防去成了习惯,对儿女的教育也采用防范的方法,生怕儿女变坏,于是整天盯着,看着,跟着,说着,于是矛盾不断,冲突不断,这无疑是最坏的教育。那么,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在大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一切境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就是——自动化!
工业化大生产最终要实现自动化,事业挣钱的高境界也是在于自动化,在教育上更是如此!在家教上,我们要追求的是“不需扬鞭自奋蹄”,追求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追求的是“自动化的教育”。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位老人与邻居的孩子们有些矛盾。每天,那些顽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告诉他们父母,大喊大叫、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越来越有劲,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的回报。”尽管这个承诺让孩子们听起来感到很奇怪,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呢,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他对孩子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你们看每人每天给你们5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糕,我无法再付给你们每人每天5毛钱了,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孩子们很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做这种苦差事呢?”
就这么着,孩子们走了,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原来孩子们一分钱也得不到的时候,他们愿意扔石头?而现在好歹还有一毛钱可挣的时候,他们却不干了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奥秘:只有把孩子的行动变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做事情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反之,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自己兴趣,他们做事情就不会再有动力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变“要他做”为“他要做”,只要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是自动化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可以给大家再讲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一次我在餐厅吃饭时亲眼所见的:
邻桌一位太太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在吃午餐。一个男孩,长得很壮实,有什么就吃什么。另外一个女孩,挑食,好多菜都不吃,看起来很瘦。
邻桌的这位太太让小女孩多吃点肉,小女孩执意不听。这位太太反复说了多次,没有半点效果,几乎要发怒了。
这时,旁边一个服务员走近小女孩,在她耳边只轻轻说了两句什么话,就见这个小女孩对旁边的男孩“哼”了一声,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起肉来了。
那位太太特别奇怪,拉住服务员一定要问她对小女孩说的是什么,怎么这样灵验?
服务员笑着说:“您前几次带孩子来就餐,我发现他经常欺侮妹妹。我刚才就对她说,‘哥哥不是欺侮你吗?吃了肉,可以长得比他更胖、更有力气,他就再也不敢碰你了。’”
当时,我就很感慨,同样是让小女孩吃肉,为什么她的母亲都快发火了,小女孩也死活不吃?而一个服务员才说了几句话,她就吃了,而且吃得还很多。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位太太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仅是她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小女孩的需求;但是服务员的话却激发出了小女孩的需求, “我要增强体质,抵御外侮”。所以小女孩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肉了。
马不想喝水,任你怎么拖,它就是不愿靠近水槽。若想要它喝水,可以让它先吃点盐,吃了盐口渴,再牵它去喝水,没有不肯去的。
这位服务员的话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奥秘——把小女孩吃肉的需求激发出来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好教育就是这种自动化教育,激发孩子自己想要学习的需求!
不是我要你吃菜,而是你自己想要吃菜!
不是我要你勤奋,而是你自己想要勤奋!
不是我要你学习,而是你自己想要学习!
这样,做父母的再也不用天天给孩子讲道理磨破了嘴皮子,还收效甚微;再也不用大喊大叫地逼着孩子去学习,还是一阵耳边风。
在实现自动化教育时,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10种方法:
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看来没有教,但是教会孩子的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看来没有管,但是激发孩子的是自己想要学习的欲望和需求。
自动化的教育,还有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以自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一本书名叫做《给所爱的人以自由》。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之好。而天底下的父母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做到“给所爱的人以自由”,如果能够给一个孩子选择的自由,发展的自由,能够使他自主地学习、自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自由地学习,那么一定会是很成功的父母。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最终给了我自己选择的自由,让我能够幸运地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