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1|回复: 0

记者年底探访北京公共文化场所

[复制链接]

440

主题

2068

回帖

2万

积分

校长

三十五路都诏讨

积分
21349
发表于 2006-12-30 1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年底探访北京公共文化场所

  毕业已经4年,住在北京城西的杨秋仍然跑到20多公里外的大学去踢球。“近处找不到像样的球场,社会上的又太贵,便宜的要七八百元钱。”杨秋说,适合大众消费的公共足球场太少。

  踢球贵、免费游玩的公共场所少、借书不方便……尽管北京已有20多个公共图书馆、20多个群众艺术馆和区县文化馆、1000余个文化广场,但许多百姓仍然感觉公共文化服务跟不上。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探访北京公共文化场所时发现,公共文化设施落后闲置以及被挪用挤占、服务不到位等是难以实现其建造初衷的重要原因。

  公共文化设施门庭冷落

  大门紧闭,保安坐在一旁无聊地看着过往路人。如果不是一旁的科普宣传栏和门前的科普宣传车,记者都不敢确定这就是周末的北京石景山区科技馆。

  “因为重建,科技馆暂时不对外开放,开业的只有外租的‘千家书坊’和‘数字港科普餐厅’。”值班保安说,“以前除偶尔有展览外,平时也没什么活动。”记者发现,附近许多居民都知道这里有个科技馆,但很多人都没有来过。

  就在科技馆旁边的实验中学就读的学生陈天浩也只是在馆内上过培训班。他对记者说:“很喜欢去科技馆,但这里几乎没有和科技有关的东西。如果能像中国科技馆那样就好了。”

  文化设施也不尽如人意。“文化馆按说应该是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心场所,但因面积小、设施落后,石景山区文化馆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而失去 ‘人缘’。”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刘宣明说,文化馆大的活动室只有40多平方米,“每次举行稍大的演出、展览活动,我们就要像打游击一样找地方。”

  地处西城区繁华路段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宽敝的门口几位老人在锻炼,馆内的观众寥寥无几。“新馆硬件设施非常好,但软件设施却没跟上,进馆后没有人引导也没有指示标志。”观众吴先生说。

  “免费的活动中心是很久前的事了”

  外面刮着凛冽的寒风,但周末的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却很热闹,大厅周边的椅子上坐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小学英语”“剑桥少儿英语”“舞蹈班”“声乐培训班”……活动中心可供选择的各类培训班多达几十个,收费从200多元到800元不等。

  “免费的活动中心,感觉是很久前的事了。以前每当放寒暑假时,少年宫和文化馆的各个兴趣班都去学校免费招生,但现在的培训班都不少交钱。”带女儿来报名的孙女士深感无奈,“可不报班周末又能去哪里呢?”

  家住宣武区的李文武周末常带孩子去近处的宣武艺园。进园虽然免费,但园内根本没有供孩子游玩的设施和体育器材。“许多公共文化场所要不没有设施,要不就是收费项目,带孩子出去玩已成为家庭一项重要开支。”他说。

  每个周末送儿子上剑桥英语班的裴先生说:“孩子平时上课玩的时间少,课外玩的伙伴又少。如果有免费的兴趣小组,孩子们在一起不但能培养集体意识,还能提高交往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公共文化设施几乎都是“有偿服务”在唱主角,公共文化场所已基本失去原有的功能,其中办班办学、场地出租是公共文化场所被挪用和挤占的主要形式。据了解,石景山区科技馆的许多房子就租给了公司,跟写字楼差不多。青少宫办培训班、文化馆办艺校……

  需要更细致的服务

  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刘宣明说,文化馆虽是公共文化场所,但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公益性不等于无偿性,而是主要体现在服务性。”

  但记者探访发现,北京公共文化场所服务尚有不少可改进之处。一位退休的老人专门挑选周一上午到东城区地坛体育中心游泳。“只有这时人少。”这位老人说,“我们上了年纪,只能游浅水道,但这儿浅水道只有两个,人多就没办法游。”

  中国印刷博物馆内展品全面丰富,但北京印刷学院大三学生小蔡直言:“馆中每件展品的介绍太少,也没有解说员,不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欲,也很难将我国印刷术的光荣历史普及给大众。”

  国家图书馆的人气则更多源自它的资源。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郑建丽认为,国图在服务细节方面有很多欠缺,如选书时没有供老人休息的地方、复印刻盘等收费过高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生朱志刚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应注重运用现代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延展服务范围。

  公共文化场所应为百姓共享

  建筑工人小张来北京2年多了,但没去过一次博物馆、艺术馆之类的地方。“我也想提高知识水平,但那些地方价钱太高,感觉离我们太远。”他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社会的文化需求,包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提出,空巢老人、下岗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都有着实际的文化需求,却没有公共文化的供应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此应做出机制、内容和形式上的安排,公共文化场所应为所有人共享。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1-25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