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京城论坛 首页 房产频道 房产资讯 查看内容

都市栖居 对话摩西·萨夫迪的居住理想

2021-7-27 16:17| 发布者: 李京| 查看: 238| 评论: 0

摘要: 2021年7月24日晚,由嘉里建设秦皇岛海碧台项目和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联合举办的「都市栖居 对话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活动在海碧台巢空间举行。在这场跨越地域与时间的

2021年7月24日晚,由嘉里建设秦皇岛海碧台项目和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联合举办的「都市栖居 · 对话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活动在海碧台·巢空间举行。在这场跨越地域与时间的连线中,嘉里建设领导、海碧台“藏家”以及30余家行业主流媒体在内的100余位嘉宾共同体验了“都市栖居”的美妙。

在与世界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以下简称“萨夫迪”)的视频对话中,来宾们面对面聆听大师之声,放思建筑之美,得以感知萨夫迪对于构建都市理想栖息地的信念。也正是因为萨夫迪半个世纪以来坚定的实践栖息地建筑理想,才让“在家看山、看海、看城市”的美好画面呈现在秦皇岛海碧台所有栖息者的眼底和心中。从海碧台开始,实现自己理想中的都市栖居。

「对话摩西·萨夫迪的居住理想」 活动现场

大师级艺术典藏

早在20世纪60年代,摩西·萨夫迪就开启了“都市栖居”的思考。1967年,Habitat‘67以前瞻性的“3D”构建方式亮相当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不仅成为跨越半世纪的建筑经典,也托起了一代世界级建筑大师。对于萨夫迪而言,他要设计的居住建筑,可以让每一个住户单元都享受单独的私家花园。同时,空间的开放与连通贯穿建筑始终,既形成良好的社交空间,又满足自然和采光需求。作为Habitat‘67的栖居者,萨夫迪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住所;而作为它的设计者,业主极高的评价和满意度,是对大师本人最大的褒奖。

五十五年来,萨夫迪与他的团队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国家完成了多个栖息地(Habitat)居住项目,成功的将城市住宅的“高密度”与郊区住宅的“自然元素”相结合。在中国,大师设计的收藏级居住作品数量极少,秦皇岛海碧台是中国唯一一座萨夫迪栖息地系列住宅建筑,也是所有建成的栖息地居住项目中,配套设施水平相对最高的一个。

秦皇岛海碧台效果图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

海碧台坐落于美丽的北方旅游度假胜地秦皇岛海港区金梦海湾片区,距离北京仅约246公里,既能享受市中心完善的市政及生活配套,又能享受长达约3.6km的海岸线自然资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海滨社区。

一边是秦皇岛的城市繁华,一边是美丽壮阔的渤海湾,萨夫迪建筑事务所不得不构思一种结合方案,既能最大化享用海景,又能不脱离城市,且保证一定的土地使用效率。最终,设计没有选择建造一栋一栋的排楼,而是组织了一系列体量为16层的住宅模块,通过空中连廊相互贯通,每个连廊上设有露台、会所、空中花园等社区配套便利设施。住宅沿着海岸以阶梯形式排列,层层退台确保了大部分户型享有私人海景露台,与此同时形成了“都市之窗”,为城市和社区提供了一种开放、多元的城市景观。这样的设计在萨夫迪栖息地系列作品中独树一帜,是萨夫迪在中国海岸线上的一次成功的创意实践。

继2017年一期建成后,2021年秦皇岛海碧台二期在一期已建成的建筑主体上,向两侧各延申一个32层L形体块住宅,形成总跨度671米的宏伟建筑。建成后,萨夫迪在中国的栖息地理想,将完整的呈现在北方最美的海岸线上,成为一个时代的传承之作。同时大幅度的拓展了地面与空中的花园面积,连同独一无二的海景资源,创造了向海而生的幸福生活。

秦皇岛海碧台实景图 ©秦皇岛海碧台

梦幻海滨生活方式

海碧台项目此前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中国未来大型建设项目金奖”两项大奖殊荣,但海碧台并“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处傲视稀缺的艺术典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滨海生活方式。萨夫迪介绍说:“大比例的住宅单元都拥有阳台、屋顶露台或者私人花园,同时社区中心花园也设置了大量的休闲及便利设施,更重要的是,整个住区与海滩紧密相连,提供了一种非凡的居住体验。”

秦皇岛海碧台效果图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

为了打造丰富的立体景观环境,嘉里建设联手萨夫迪建筑事务所与总部位于上海的 WAA 景观设计公司,整合设计了6大社区花园,为社区活动提供或静态、或动态的活动场所。每一个都诠释了秦皇岛的自然环境,将为居民提供独特的体验。社区花园包括秘密花园、山丘花园、溪水花园、探奇花园、云水花园、嬉林花园,遍布整个立体景观环境系统。

秦皇岛海碧台二期景观效果图 ©秦皇岛海碧台

从古至今人们对理想海居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海居,不仅是多数人的梦想生活,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理想追求。天空、大海、建筑在这里相生相融,海浪、沙滩、栈道、飞鸟……城市里难得一遇的体验,在这可以成为日常。如今的海碧台已经成为北京及北方周边高端人群为之向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逃离拥堵喧嚣的城市,走进海碧台——慢慢生活 慢慢爱。

精彩对话实录

海碧台业主谢先生:

我在海碧台生活了五年,像其他居民一样,我深切地体验了一种全新的人文化居住模式,自然、和谐、健康、温馨。我体会到这种模式应当是外在的建筑形式的人文化设计,与居住者内在人文精神的结合。为此,我一直很热心于海碧台的人文社区建设。也想和您交流下,在您的居住理想中,人文社区的建设有什么建议?

萨夫迪:

我认为在这种大规模的建筑社区中,有两个人文社区的概念。一是所有住户构成的社区,二是在这种大社区中许多的微型社区。就像空间一样,海碧台中有许多共享的空间,同时这些空间也被划分为了一些更小的空间存在,比如地面的大型花园与每一个退台的花园。这些更小的空间为邻里之间见面相遇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住户之间形成更小的、更亲密的社区,他们可以共享一些活动、共享一些资源。

在我们过去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当人们可以和他们的邻居、家人、朋友共同生活的时候,是比他们独居要快乐得多的。而这种群居生活给大家的快乐,很多时候在城市生活中都慢慢丢失了。我希望通过栖息地系列建筑的实践,将这种群居的快乐重新带回大家的生活之中。

海碧台业主鲍先生:

海碧台的“都市之窗”十分瞩目,而这种“镂空”的处理方式是否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影响?

萨夫迪:

海碧台“城市之窗”的结构之上,我们用了最稳定的三角形桁架结构,这是我们同工程师以及当地建筑院共同开发设计的一种非常坚固、牢靠的结构形式。

我们在全球其他的地震多发地带也进行了很多住宅及综合体项目的开发,例如重庆来福士、新加波滨海湾金沙度假村等项目,在这些开发中,我们非常仔细地研究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并且我们一直坚持用当地最高的建筑标准来处理这种结构的性能问题。

有方:

经过了50余年在世界各地建造的反馈以及团队的不断研究,栖息地的建筑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萨夫迪:从1967年蒙特利尔的栖息地67号到现在,栖息地“一人一花园”的建筑理念其实没有变化。但是我们对城市密度和住宅用途的理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现在回头来看栖息地67号,它只能算一种中等密度的建造。当今的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密,我们现在看到的住宅密度可能是50年前的30-40倍,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高密度和过去所说的高密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在用途上,过去的住宅可能就是单一的住宅,而当今,住宅很多时候是和商业、办公空间紧密联系的,是具有混合功能的,所以我们今天说栖息地系列,某种意义上是对综合体进行的一种探索。

「对话摩西·萨夫迪的居住理想」 活动现场

设计腕儿:

您当初为世博会设计栖息地67号时,是否就预想过,栖息地系列会在未来全球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加拿大走向全世界?

萨夫迪:

60年代初期,我刚刚开始研究栖息地系列时,是一个非常年轻且充满理想抱负的建筑师。当时我认为,如果我25岁就能说服世博会主办方建造自己研究生时期研究的课题,那改变世界或许是非常简单的问题。

想的是比较容易,但做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这么多年以后,我现在看到栖息地项目在全球各地的落地,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建筑师。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栖息地系列是被住宅高密度化进程所接受的一种建筑形式,同时也非常高兴地看到年轻一代建筑师对这种建筑理念的赞同,并受其影响来进行新一代的建筑探索。

设计腕儿:

您认为栖息地系列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萨夫迪:

我认为栖息地系列建筑在每一个地方所体现出的形式其实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设计是全球通用的。栖息地是一种建筑理念,当它在全球不同地方落地时,我们需要考虑当地不同的气候、生活方式以及人文文化,从而在每个地方做出符合当地要求的栖息地,比如蒙特利尔的气候比较冷,因此那里的栖息地建筑作品中,很多阳台是有阳光房的,而在比较热的地区,阳台上则需要考虑到遮荫的设备。

不同地方的栖息地系列应该看起来是不一样的,我也非常享受在不同城市中建造栖息地时对不同城市的文化进行探索的过程。

海碧台业主樊先生:

栖息地系列为何命名为“Habitat 栖息地”,而非“Residence 住宅”?

萨夫迪:

栖息地名字的来源非常有趣。1967年在蒙特利尔建造栖息地时,因为蒙特利尔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其官方语言是英法双语,所以我希望找到一个在英法双语中都能很好地表达这个建筑的词。最后我将它命名为“Habitat (栖息地)”,以此来向魁北克省英、法两种文化致敬。而在项目落地后,这个词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它意味着很好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一人一花园,它产生了文化认同。

“Habitat (栖息地)”是一个动物学名词,我认为它不仅仅象征着住宅,而是一个包含了社区、包含了人与自然联系的一种全方位的建筑以及生活理念。

嘉里建设

嘉里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78年,早在1978年在香港参与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于199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于中国主要城市及香港均有重大投资。坚持“我们建造,却不止于建造”的理念,以城市的发展为视角,以城市的建造为己任,引领潮流,打造便利、舒适、有品质的生活环境。早于1980年代开始,嘉里建设先后在超过20个城市发展多个大型项目。其中嘉里建设在地产发展方面积累数十年经验睿智,建构高阶品牌地位。集团专注在主要城市繁华地段建设优质住宅及综合物业,包括北京嘉里中心、浦东嘉里城、静安嘉里中心、深圳嘉里建设广场及天津嘉里中心。作为一家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嘉里建设致力将可持续发展及良好企业公民理念融入业务各个层面。积极栽培集团营业所在社区的福祉与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2-27 04: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