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演出的历史悠久。早在元大都时,元杂剧的演出已很兴盛,明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明时,东四南地区是京城戏曲演出中心之一。明代教坊司掌管宫廷音乐、戏曲活动。东四南的本司胡同就是教坊司所在地。它北边的演乐胡同是教坊司所辖乐队的排练场。本司胡同南边的内务部街明代称勾阑胡同,清代称勾栏胡同。戏曲演出时为防止演员从舞台上掉下来,往往在舞台周边加设勾花栏杆,“勾栏”逐渐成为戏曲演出场所的代称。胡同以勾栏命名,可见当时这一带戏曲演出场所之众多。 清代内城为满族八旗占据,汉人一律迁出,并明令内城不得设立戏院等娱乐场所。北京的娱乐业转到前门外一带。清末民初,茶园逐渐改为以看戏为主,名称也去掉茶字,改称某某园或某某楼。民国初年,北京戏曲演出场所,设施逐渐有所改进,相继兴建了多所新式剧场。舞台装置、演出制度和经营方式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电影、话剧、歌舞等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流行。北京的文艺演出场所也逐渐从前门辐射开来,珠市口陆续有开明剧院等现代戏院建成,王府井建起了真光剧场,西单建成了长安大戏院,这些剧场成了当时北京城最现代化的演出场所。 本期《人文印记》,北京文化学者陈溥为我们讲述北京戏园子和剧场的变迁往事。 广和楼梅兰芳首次登台处 清初,清政府下令京师内城“永禁开设戏馆”,而前门既在内城以外,又离城不远,人口稠密,商业繁华,戏园便在此兴起。前门外是全京城戏园最集中的地方。 前门五牌楼东,斜向东南有一条街,是前门大街的里街,自清代起到20世纪60年代初称“肉市”,旧时因多肉铺而得名。窄小的肉市街46号坐落着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戏园——广和楼。 广和楼是京剧第一大班富连成的大本营 此楼建于明末,至少已有360年以上的历史。这座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戏园的地址始终未动,但其名屡屡更迭。明朝初创始称“查楼”,清康熙年间改为“茶园”,叫过“查家茶楼”、“查家楼”,又改称“广和查楼”等,乾隆年间还一度短暂得名“金陵楼”。但人们记忆最深的仍是“广和楼”。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康熙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查楼原为明末查氏家族别墅,戏台搭建在查家别墅内。那时的查楼不仅是座戏台,还是一流的酒楼,喜庆节日里方才举觞相庆。康熙皇帝曾到此看过戏,并赐台联:“日月灯,江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间一番戏场;尧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净,古今来许多角色。”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长生殿》在此演出,这是一次堂会性质的演出。适逢佟皇后丧葬期间,因触犯禁忌而掀起了一场风波。观剧者最后受到革职和革去国学生籍的处分,此处改为茶园对外营业。光绪年间连遭两次大火,损失惨重,后商人王善堂对戏楼大兴装修,将其改名为“广和楼戏园”。 广和楼是京剧第一大科班富连成的大本营。清末民初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雷喜福等名角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梅兰芳9岁师从吴菱仙学艺,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初七,时年11岁,在此他第一次登台。那天,斌庆班在广和楼贴演《天河配》,梅兰芳在戏里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织女,他扮相俊美,嗓音圆润,自此一唱成名。 那时演戏没有海报,常常白天把道具摆在门口,使观众知道当天晚上演出的剧目,如演《艳阳楼》就摆上石礅、石锁,演《金钱豹》就摆上几个大镲等等。戏院从前是男女分座,广和楼戏园也一直男女分座,楼上女座,楼下男座,白天不卖女座,到1931年才开始男女合座。日军占领北平后,广和楼日渐萧条,解放后重建,于1954年正式改名广和剧场。2000年被宣布为危房,后被拆除。 中和戏院 张学良看戏时惊闻“九一八事变” 清末民初最让人痴迷的娱乐就是听戏。在短短的大栅栏内集中了三庆、广德楼、庆乐、同乐轩等多家戏园子。 其中三庆戏园原址位于大栅栏中段路南,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北京最古老的戏园之一。梅兰芳的新戏《狮吼记》和尚小云的新戏《玉堂春》均在此首演。之后尚小云的荣春社长期在此演出。 1926年因在三庆戏园看戏还引发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刺杀梅兰芳事件。东北学生李志刚每天都来三庆戏园捧名角孟小冬,后因买卖股票赔了钱,又得知梅兰芳正与孟小冬热恋,心情极为郁闷。一天梅兰芳在东四十条请客,他便赶来要求拜访。当时《大陆晚报》社长张汉举在座,便主动代梅兰芳接见来访者。见面后,李志刚拔枪威胁索洋十万,后又将张一枪打死。李志刚也被赶来的警察当场抓获,后被枪决,演出了一场社会悲剧。 广德楼是北京保存最好的老戏院之一。 广德楼戏园在大栅栏西口路北,建于嘉庆年间。当年四大徽班进京后长期在这里演出,后来的谭鑫培、路三宝等名角,再后来的四大名旦都曾在这里登台。1909年,法国百代电影公司租用广德楼,拍摄了杨小楼主演的《金钱豹》、何佩亭主演的《火判官》等京戏片段,放映后广受欢迎。 1949年广德楼毁于火灾,后在原址重建,改名“前门小剧场”。魏喜奎等主演的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此首演,周恩来总理到场观看。2000年,广德楼重新修缮,成为北京保存最好的老戏园。经常在此演出曲艺相声。 在粮食店街路西有座颇有名气的戏园叫中和戏园,建于道光年间。很多戏剧名家都曾在这里登台,程砚秋曾长期在此演出。1938年,尚小云创建荣春社后也常在此演出,以荣、春、长、喜排名的许多演员都是在这个舞台上开始了他们的戏剧人生。 1931年9月18日晚,梅兰芳在中和戏园演出拿手好戏《宇宙锋》,台下名流云集,张学良也在其中。正当他沉醉于梅兰芳的精彩表演时,副官来到他身边耳语,听后张学良脸色骤变,匆匆离席。台上的梅兰芳察觉了这一情况,预感到有大事发生。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当天深夜日军偷袭沈阳北大营的消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戏园的建筑、设施都趋于老化,又因身处闹市,位置所限,很难扩建改造。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淡出了演出市场。 天乐戏园 最火时遭遇意外火灾 鲜鱼口的“天乐戏园”是老北京很有名的戏园。在《鲁迅日记》中记述“午后赴天乐园观旧剧,夜仍至广和楼观新剧”。 天乐戏园兴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名天乐茶园,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响九霄”田际云接任梨园会首,他所创建的戏班玉成班久占天乐园。后来田际云与著名武生姚增禄、名净李连仲等共同创办小吉祥科班,也在天乐园演出。1916年8月底田际云又创办第一个女科班崇雅社,在天乐园举行了隆重的开科典礼,之后便于天乐园正式演出。 去年全新开张的天乐园 天乐园1920年改名华乐戏园。1930年富连成科班一度在此演唱夜戏,1936年富连成科班退出广和楼,长期在华乐戏园演出,每天华乐戏园场场爆满。那时北京城里的名角杨小楼、郝寿臣、高庆奎、尚小云、金少山、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言菊朋等都在这里表演过。后来一场大火使华乐戏园损失惨重,几近停业。据说是长春堂药店的大火殃及了华乐戏园。在华乐戏园驻演的富连成科班也难逃厄运,烧掉了几乎全部的家当。1943年在废墟上重建,改为砖木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华乐戏园更名大众剧场,著名戏剧家马彦祥兼任经理。1950年北京封闭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学习改造,在大众剧场演出了描写自己苦难生活的话剧《千年冰河开了冻》。1951年4月,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大众剧场举行建院庆典,将毛泽东给该院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陈列在剧场大厅。“文革”后,风雷京剧团在此首演禁锢已久的《玉堂春》,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地又成了该团的演出剧场。1987年,因建筑老化,不符合防火要求被停止使用。前门大街改造中,在大众剧场原址按20世纪40年代的建筑样式重修。去年8月,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戏楼重新开张。 第一舞台 北京首座新式剧场 1912年,在珠市口西大街路北筹建了一座当时北京最新式的剧场,按照上海将剧场叫“舞台”的习俗,起名第一舞台。它的出资人是著名武生杨小楼、著名旦角姚佩秋和商人殿阆仙。第一舞台经过近两年的筹建,于1914年正式开业。 第一舞台规模空前,观众席为三层,一层与三层为散座,二楼为包厢,可容观众2600余人。剧场外还设有铁皮建的大罩棚,供观众休息。 第一舞台开业后被称为北京“首屈一指的最新式戏园子”。它不仅建筑设施新,还取消了男女看戏要分座的禁令,受到观众与舆论的称赞。第一舞台虽广受赞誉,但却命运多舛,多次被火灾损毁。开业的第一天,上演《钟馗嫁妹》就着了火,所幸被及时扑灭。1918年又着了一次大火,戏院几乎烧了三分之一。后经杨小楼多方奔走,社会贤达出资,总算再度修复。1937年又遭大火,当时日寇侵华,百业凋敝,再无力修复,在北京戏曲演出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第一舞台消失了。 开明戏院 迎来贵客泰戈尔 1920年,在今珠市口西大街东口路南建了一座新式剧院名开明戏院,设计者是建筑师沈理源。 沈理源借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某些公共建筑转角入口的构图手法,把门面设计为外凸的圆弧形,高两层。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可容纳800余名观众。 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开明剧院 开明戏院一建成即成为北京重要的演出场所。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他演出新排京戏《洛神赋》,令他叹为观止。1928年京戏泰斗杨小楼亲自向市政府递呈子,邀请王瑶卿的入室弟子新艳秋合作,在开明戏院同台演出《霸王别姬》。这是北京第一次男女同台演出京戏,开风气之先,轰动一时。 当时称为“京戏三贤”的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经常在这里演出。后来被称为评剧皇后的白玉霜也常在此演出。当时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艺人特别是在天桥演出的艺人要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首先要能进入开明戏院演出,仿佛鲤鱼跳龙门一样,登上开明戏院的舞台便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在天桥演出的梁益鸣、新凤霞等都是在开明戏院演出后走红的。 开明戏院每逢盛夏还在屋顶开办别开生面的屋顶消夏晚会,举办曲艺演出和戏曲清唱。马三立、侯宝林、郭启儒、关学曾等都曾在此献艺。 1938年,开明戏院改名市立剧院,解放后更名为民主剧场,后改为珠市口电影院。但它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一直未做大的改变,这在北京的剧场中是极少的。这座80年来极少改变的剧场在2001年两广路打通、拓宽工程中被拆除了,但它可能会长久地存留在一些老戏迷的记忆中。 真光剧场 开文明观剧先河 东安门大街中段路南有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式样最新、设备最先进的剧场叫真光剧场。真光剧场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建成后轰动一时,当时的北京《晨报》载文,称其工程宏伟,“诸国之剧院,亦不多观”。 真光剧场的外观华贵端庄,装饰繁多,属晚期古典式或称自由古典式,运用古典建筑的语汇如柱式、山墙、花饰等,追求的却是自由、活泼的构图。入口以上的大型圆拱窗极为突出,成为视觉中心,两旁塔楼顶部开小圆窗与其呼应。塔楼外侧的墙面呈圆弧形,也与整座建筑的圆润线条相协调。剧场内部的设施也是当时绝无仅有的,内设包厢、大客厅、酒吧、茶室、衣帽间及女宾化妆室等,让人大开眼界,更可贵的是场内没有回声,音响效果极佳。 真光剧场是中国儿童剧院的前身 真光剧场还制定了新的观剧秩序,要求观众“注意公德,安守秩序,入座脱帽,守静少谈,不乱扬拳,不作叫好,不要吐痰,不疑他人,自重自爱”等。因而场内秩序极好,没有往来叫卖及递送毛巾茶点等现象,使观剧秩序为之一新。 真光剧场1951年改称北京剧场,1961年定名为中国儿童剧场,由宋庆龄亲题院名。1987年至1990年剧场曾扩建,但外立面仍保持原貌,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天桥杂技剧场 曲艺兴盛 天桥的戏园子数量多,密度大,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家,演出河北梆子、评剧、京剧、哈哈腔、曲艺杂耍等。但其档次却是极低的,初期多为戏棚子,观众座席为长板凳。约1933年天桥发生了一次大火灾,烧毁了十多座大棚。当局为避免火灾,明令各家戏园由席棚改为砖灰墙,铅铁板盖顶,观众座席改为可容四人的长条椅。 万盛轩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一家。它是1931年在原茶棚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专演评戏。由于地点适中,演员阵容强大,极受欢迎。著名评戏演员花淑兰、新凤霞、邢韶英、赵丽蓉、魏荣元、席宝昆等都曾先后在此献艺。花淑兰解放后为沈阳评剧院主要演员,她的唱腔高昂、甜脆,被称为“花派”。新凤霞解放初期在万盛轩演《刘巧儿》等新戏,天天门庭若市,火爆异常。后来调往中国评剧院,成为对评剧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家。赵丽蓉的彩旦诙谐、幽默,晚年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品明星。 戏园和剧场 1963年万盛轩翻建,老舍先生题名为“万胜剧场”。实验评剧团在此长年演出,培养出谷文月等优秀学员,后成为新派的传人。1978年万胜剧场再次翻修扩建,成为一座中型剧场,现在是天桥杂技剧场。 天乐戏园在万盛轩东侧,1933年筹建,初演评戏。1938年后,有“天桥马连良”之称的梁益鸣和著名武生张宝华长期在此演出,场场爆满。1977年天乐戏园重新翻建,改称天桥礼堂,2004年改为天桥乐茶园。茶园内演出曲艺、杂技、戏曲、老天桥绝活儿等,弥漫着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现在由郭德纲的德云社长年在此演出相声。丹桂戏院也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茶棚改建而成,初演哈哈腔,后演评戏,40年代改演河北梆子。1961年经过翻建改名天桥电影院。 哈尔飞戏院 填补城西空白 北京城西边原本戏园较少,二十世纪30年代西长安街上却连续开了三家剧场,哈尔飞戏院、长安大戏院和新新大戏院。 哈尔飞戏院原址是奉天会馆,坐落在西单西侧旧刑部街东口内路北。经营东安市场内吉祥戏院的郝锦川感到西单附近少有戏院,便于1930年在这里建了一个戏院,取名英文“Happy”,但翻译时错翻为“哈尔飞”,后将错就错,剧院定名为哈尔飞剧院。1930年9月14日开幕,开场戏有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名角荟萃,火爆一时。但好景不长,1937年春距哈尔飞不远的长安大戏院开业,不久新新大戏院又开业,设施规模都好过哈尔飞,哈尔飞不得不于1938年改为瑞园茶社,改演曲艺杂耍。1940年停办,又改建为大光明电影院。1958年定名为“西单剧场”。拓宽马路后,剧场露在了大街上。1960年,北京曲剧团长期在此演出,直至1994年在马路再次拓宽时拆除。 长安大戏院1937年建成,上下两层,长圆形舞台,共1200座席。大型义演戏与合作戏常在此演出。如“国剧艺术振兴会”组织谭富英、金少山合作,先演《黄金台》,后演《黄鹤楼》备受欢迎。此后几十年中,长安大戏院一直是北京人看京戏的首选。直至二十世纪90年代因拓宽马路被拆除。1996年在东长安街路北新建的长安光华大厦中,既时尚现代又具有古典风貌的长安大戏院重新开业。 长安开业仅月余,马连良等创办的新新大戏院开张。1940年被日本华北电影公司强行收购改为新新电影院,改放电影。抗战胜利后,因是敌产被接收,改名国民大戏院。1950年改名首都电影院,成为北京最好的电影院。1994年马路拓宽时被拆除。 吉祥茶园 内城第一座商业戏园 1903年内城开设了东安市场,1908年在东安市场北门东侧,由大公主府总管太监王德祥出资兴建的吉祥茶园开业。虽然仍称“茶园”,但它以演戏为主,已是地道的戏园了。 吉祥茶园是棚式砖木结构,尽管设施较简陋,但在舞台设计等多方面有所改进。它的台前没有设置台柱,不妨碍观众的视线,场面(乐队)不占用舞台,而是安排在旁边另建的方台上,不干扰演员的表演。吉祥茶园大堂可容观众800人左右,更是旧式茶园无法相比的。 吉祥茶园的开业在北京引起轰动,无论是王公贵戚还是普通市民,都争往看戏。不久在东安市场内又建起丹桂茶园和中华舞台。后来又在东安门大街建成新式的真光剧场等,王府井大街一带也成为北京剧场密集地区。 (作者 陈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2-27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