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京城论坛 首页 京城文化 文化其他 查看内容

北京地区分布生存的13种蛇

2013-1-31 17:37| 发布者: 李京| 查看: 353| 评论: 0|来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王民中站长介绍,北京地区目前已知蛇类有两科六属十三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连续气候干旱,北京的蛇类种群数量在大范围内急剧下降,这些年市民能看到的蛇越来越少了。 绝大多数蛇都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习性,它们是爬行动物长期演化成的一支,是生物多样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王民中站长介绍,北京地区目前已知蛇类有两科六属十三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连续气候干旱,北京的蛇类种群数量在大范围内急剧下降,这些年市民能看到的蛇越来越少了。

“绝大多数蛇都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习性,它们是爬行动物长期演化成的一支,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民中介绍,北京常见的赤峰锦蛇、黑眉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和蝮蛇主要以鼠类为食,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老城拆迁地区,只要有蛇出没,老鼠都会很少,蛇是老鼠们的“克星”。现实生活中,有些蛇类虽以蛙类、蜥蜴等有益动物为食,但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已形成动态平衡关系,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人们最担心的毒蛇咬人也没有这么恐怖,因为,北京地区唯一剧毒的蝮蛇多生活在人口稀少的深山区,并不主动攻击人。只要人们外出时注意防范,是可以避免伤害的。近年兴起的野外休闲旅游,一些旅游景点甚至深入到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区,侵扰了蛇类栖息地,打破了它们原本宁静的生活。

北京人口越来越多,但蛇却是越来越少,这些年的调查现实,北京地区蛇类资源状况同全国一样,呈急剧下降趋势。重要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如温榆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中期蛇类数量还很多,由于近年严重的水污染和河岸改造,蛇类同其他一些动物已近绝迹。除环境影响蛇的生存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人为的滥捕滥杀。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有着“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观念。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蛇的数量急剧下降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提高认识保护蛇类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蛇之最

最常见的蛇:白条锦蛇,体较粗长,可达1米以上,体背面灰橄榄色或灰褐色,甚或黄棕色,有三条白色纵纹。北京各郊县都有分布,很常见。

最稀有的蛇:玉斑锦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

最冤枉的蛇:团花锦蛇,别名黑镶锦蛇。体粗圆,长900毫米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似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背中央线连接于大斑纹间。生活于山区近水河谷地带,性暴躁,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但其实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卵生。北京地区很少见,只在怀柔云蒙山区、延庆松山等西北部山区有零星发现。

最晚发现的蛇:王锦蛇,体长最大可达2米以上。头部鳞片四周黑色,中央黄色,头部前段有呈“王”字的黑色花纹。山区和平原均有发现,性凶猛、活泼,动作敏捷,食性广,捕食蛙、蜥蜴、鸟、鸟卵及鼠类,甚至其他蛇。北京仅零星见于西北部山区的局部地区,是北京最晚发现的稀有品种之一。

数量最少的蛇:乌梢蛇,体形粗长,颈细,头颈区分明显,全长可达2米。背面灰黑色或灰褐色,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有一条醒目的黄褐色线。捕食蛙类,卵生,是一种无毒蛇。北京近年才记录到,为本地稀有种类,数量很少。目前只在云蒙山区和昌平碓臼峪南口一带有少量发现。文/本报记者 黄建华

链接:13种蛇的名单

1.黄脊游蛇,别名白酱杆;2赤链蛇,别名火赤链;3.白条锦蛇,别名黄长虫、枕纹锦蛇;4.双斑锦蛇;5.团花锦蛇,别名黑镶锦蛇;6.玉斑锦蛇,别名杏树根子、桑根蛇、美女蛇;7.红点锦蛇,别名水长虫、水蛇、三线蛇;8.王锦蛇,别名黄松、臭松;9.赤峰锦蛇,别名蓝颈锦蛇、黑乌虫;10.黑眉锦蛇,别名黄松;11.虎斑颈槽蛇,别名野鸡脖子;12.乌梢蛇,别名黑松、臭松游;13.短尾蝮,别名土球子、草上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2-27 03: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