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会馆起源于明永乐年间,因朝廷迁都北京,全国举子每三年入京参加一次会试,各地商人也纷纷来京经商。为解决他们的食宿,或由地方在京官员捐资建立会馆,或是工商业者集资兴建会馆。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老北京的会馆兴盛于明嘉靖、万历直至清咸丰、同治时期,到清光绪年间已发展到400余所,且以江西、山西的数量居多。 这些会馆大多位于原宣武区、崇文区的胡同里,绝大部分会馆成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的居停聚会之所,为本地来京参加科考的举子免费提供食宿,称为试馆。还有少量会馆是工商业者集会、议事、宴饮、开展业务活动的场所,称为行馆。 一般规模的会馆建有20间左右的房屋。较大的如宣武门外后孙公园的安徽会馆,为李鸿章、李瀚章兄弟首倡,淮军将领集资所建,占地9000多平方米,房屋60多间,并有一个大花园。较小的如手帕胡同的齐鲁会馆,只有一个小院,13间房屋。更小的如棉花四条的江宁会馆,仅有一个小三合院,9间房屋。 会馆无论规模大小,均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如江南诸省会馆建筑多为大开窗式,馆内筑廊亭,辟花园,叠石山,开水池,呈现出南方园林的精致。山西、山东诸省会馆除建筑艺术特色不同于南方外,庭院美化方面采取多种树木的方法,直隶诸会馆多设鱼缸,种植花卉,各具特色。 明至清中叶,北京公开演戏的场所很少。同乡在会馆中联络感情,除了聚餐,还要请名伶演出地方大戏,于是不少会馆都建有戏楼,其中正乙祠(又称银号会馆)、湖广会馆、安徽会馆、阳平会馆的戏楼尤为出名,被誉为京城四大戏楼。汉剧、豫剧、粤剧、黄梅戏等剧种,在会馆中竞相上演,各种戏剧的交流和融合,诞生了京剧。程长庚、谭鑫培、王瑶卿、杨小楼、余叔岩、姜妙香、梅兰芳等京剧大师,都曾在会馆戏楼演出献艺。到清末民初,专业演出的戏院、剧场纷纷建立,会馆的戏剧演出才渐渐衰落。 与此同时,近代史上的一些名人与会馆有着难解之缘,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在此发生。如参与戊戌变法的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住在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湖南浏阳人谭嗣同住在北半截胡同的浏阳会馆,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住在粉房琉璃街的新会会馆。他们在会馆内起草策划变法方案,撰写诗文、信函,与朋友志士抒谈维新。1898年9月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清兵在南海会馆逮捕了康广仁,在浏阳会馆逮捕了谭嗣同。1912年8月至9月,孙中山先生北上来到北京,曾五次到虎坊桥湖广会馆活动,并于此主持召开国民党成立大会。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曾住烂缦胡同的湖南会馆。1919年12月,他参加了在会馆戏楼召开的湖南各界声讨军阀张敬尧大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现在, 这些会馆大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供游人参观游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2-27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