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
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汇集了中国帝都建设之大成。它以规划布局之严整、气势之弘大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人类文明之一大杰作”。
随着北京旧城危房改造的加速进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巷胡同和四合院正在逐渐消失。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大栅栏、琉璃厂一带划定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北京外城有一片街巷胡同得以幸存,实属难得。
大栅栏是以京都为背景孕育、生成、发展起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众多的街巷胡同中,大栅栏的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多彩。
大栅栏的前身是廊房胡同。距今580年前,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那时北京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商业萧条。据《永乐大典·顺天府志》记载:洪武二年(1369),整个顺天府(包括北京城及其附近州县)有14900余户48000余人。估计当时的北京城,即使占整个顺天府人口的半数,也不足25000人。因此,永乐皇帝决定在北京建廊房,从外地移民居住,或别贴了,没用,显示不出来经营。自此之后,现今正阳门外的西部也就有了廊房一、二、三、四条胡同。据《北京历史纪年》记载,到了康熙九年(1670),为加强治安管理,谕示外城也要像内城一样,在胡同口修改栅栏,昼启夜闭,实行“宵禁”。因廊房四条集中了许多大商家,栅栏修得比别处要高大,因此,老百姓就习惯称这条胡同为“大栅栏”。清乾隆十五年(1750)编制的《京城全图》上原来的廊房四条,便已正式更名为“大栅栏”。这样,“大栅栏”地名就被官方所认定。这时,清政府已明令禁止在内城设市场、开戏院。大栅栏及其周边地区虽在外城,但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近皇城衙署,便日渐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地方。人们又习惯地把这一带统称为“大栅栏”。
1958年市政府划定约1.3平方公里范围为大栅栏辖区,并设置了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由此,大栅栏便正式成为一个区域的名称。1990年北京市政府编制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大栅栏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大致为0.7平方公里,涉及60条胡同,具体整治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大栅栏名称的变化,从胡同名称演变为区域名称,继之又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称,反映出大栅栏历史文化地位的日益提升。
一、大栅栏是京城“龙脉”所在,又是一面折射历史的镜子
大栅栏是老北京最古老(金、元、明、清)的城市肌理的文脉遗存。远在元代建成大都之后,其与原中都城(俗称旧城或南缄)之间往来不断,并形成了丽正门与中都城东北门——施仁门之间的数条通衢。而自明代以来即有人称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等是北京的“龙脉”。在这几条斜街的西南端,即五道庙故址曾立有明兵部尚书王象乾撰文的“交龙碑”,称此处为“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交龙碑”虽早无下落,但“龙脉”仍在,“雪泥鸿爪”为千年古城留下宝贵的印记。
清乾隆年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且是在世界经济总量中高居首位的强大国家。但是由于清政府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不思变革,只不过经历了100多年,就被后起的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并沦为任凭列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志说:“这是刻骨铭心的教训。”而大栅栏也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一片火海中几乎夷为平地。今天,我们看到的大栅栏街(东西长273米,1965年确定街名),基本上是1900年以后重建的。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在激烈冲撞后,日渐融合的痕迹。建于1900年之后的瑞蚨祥鸿记的门脸融汇了中西古典建筑艺术,就连门脸八字墙上的广告词,也是用中英两种文字镌刻的。大火之后,原来木制的栅栏已被焚毁,重建的铁栅栏造型,显然也是西方铸铁工艺的移植。而现存的铁栅栏则是1997年依旧存的照片再度重建的。它预示着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大栅栏的复兴即将到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栅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从某一侧面折射了中国历史的转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二、大栅栏反映了北京早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脉络
从现有材料看,到了清代中后期,直至民国时期,随着北京商品经济的发展,大栅栏陆续出现了各种专业商店、商品街,与宫廷和官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商号、银炉、钱庄等等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旧日的北京人把到大栅栏浑身上下进行一番包装,作为进入主流社会的象征。而著名的药店同仁堂,也是*为宫廷供药而名声大振,成为
中国药业首领的。清政府还专门颁令保护它的商誉,不准其它药店冒用它的字号,甚至以谐音用“同人堂”也不允许。
大栅栏的珠宝市曾集中了26家银炉,并经官方批准成立了“公议局”,山 26家轮流值班。实际上它们承担着将各省上缴的关税银熔铸为银锭交户部的任务,还定期公布银锭与碎银兑换的比价。大栅栏的银炉再加上87家钱庄、26家银号、40家金店,以及以正乙祠(银钱业集资所建)为代表的工商会馆的修建,构成了北京金融市场的萌芽。北京最早由中国人办的银行,如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也在这里。1918年时中国人办的银行有11家,大栅栏占6家;民国二十八年(1939)商会的商号登记册中,大栅栏有92个行业、782家店铺,北京主要的商号大都集中在这里。大栅栏是老北京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三、大栅栏是国粹京剧形成的摇篮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形成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戏曲专家把京剧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孕育期、形成期、成熟期和鼎盛期。在这四个时期里,艺人大多住在大栅栏。人科学戏在大栅栏,平日演出也在大栅栏。乾隆八十大寿(1790),三庆徽班晋京贺寿,演出后就留驻在煤市街惠济祠;著名的“同光名伶十三绝”和“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都曾住在大栅栏;京剧的“七大名班”、“三大科班”也都开办在大栅栏。富连成科班44年培养了698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京剧界承前启后的艺术骨干。过去北京有“七大戏楼”,除广和楼在大栅栏路东,其余六座都在大栅栏。这些说明,大栅栏在京剧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京剧形成的摇篮。
四、大栅栏是北京士人文化和平民文化的交汇之地
北京的历史文化,一般划分为皇家文化、士人文化和平民文化三部分。而大栅栏地区(包括东琉璃厂)则是士人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汇之地。著名的文人如纪晓岚、王士祯、李渔等的故居都在这里。同时,大栅栏地区曾有70余处会馆,居住在这里有应试的举子,数以千计,编纂《四库全书》的学人和著名的学者有300多人也住在这一带,这里既是他们的重要社会生活空间,也因他们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五、大栅栏是一处新旧社会对比教育的课堂
过去大栅栏不仅经济、文化和娱乐业繁荣,同时还孳生着娼、赌、毒,又是一处藏污纳垢的地方。解放后,政府坚决扫除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取缔了所有烟馆,封闭了100多家妓院,个别妓院烟馆旧日建筑的痕迹现在还能依稀看到,可作为进行禁娼禁毒教育的课堂。
以上所述,尚不足以概括大栅栏的全貌。例如:大栅栏有大小庙宇60余座,像火神庙、关帝庙、观音寺等,它们体现了中国民间的多神信仰;门框胡同是以老北京小吃著名的食街……凡此种种,使人深感置身于大栅栏似乎又可以接触到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品尝到百样吃食,犹如走进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大博物馆。 是呀,我觉得大栅栏就是北京的文化写照,现在北京的经济发展快了,“大栅栏”也随之变化。我相信无论怎么变,大栅栏依然会热热闹闹的。 是不是快拆干净了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