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写得一笔好书法,于右任看过19岁的张当场挥毫5个条幅后又惊又喜:“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也喜欢谈古论今,考入北大历史系,后投笔从戎。抗战时期,他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国最后的胜利是有确信的,记者问:“那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他回答道:“那时侯,我已经死了。”他被某些网友列为抗战十大将领中排名第五。
但是,他并没有死于抗战,却死于解放战争,就是我们教科书中一直渲染的孟良崮击毙张灵甫...
回想他说“那时侯,我已经死了”,不禁泪如雨下
http://www.hotzj.com/up_files/image/2006-10-25/76343272.jpg 直到现在,依然有着这石刻。
有英雄的时代,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不幸的;但是有了英雄却不知道珍惜,是更加不幸的
http://www.hotzj.com/up_files/image/2006-10-25/760763312.jpg 1947年,蒋经国在南京欢迎新一军军长孙立人
蒋经国不用多介绍。孙立人,字仲伦,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毕业于弗吉尼亚西点军校。
对日作战中,简单的说,就是屡创奇迹。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被西方人看作“东方隆美尔”,包括艾森豪威尔,巴顿,史迪威等等都给他很高的尊重。最能体现他功勋的是:孙乃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还有一件事让人热血沸腾,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面前时,他命令:“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
但是gmd败逃台湾之后,孙与逐步插手军队事务的蒋经国发生冲突,再加上美国对当时已是仅次于陈诚的这位陆军总司令表示出了过分的热情,引起蒋氏父子不满(当时美国正在搞两个中国)。后被怀疑涉嫌“兵谏”,软禁长达33年之久。
这让我们想起当年的张学良,不过孙立人将军的魅力才干却远非浑小子张学良可比。当然,我们说不定还可以想到海峡另一边的彭大将军...
http://lzbook.news.sohu.com/data/upload-pic/89/110353248926-02.jpg 知识分子实在是附着于政治。政治允许的,他们才能研究,成果才能发表。不知当时的冯友兰和毛泽东,心里各在想什么。
这时的郭沫若,又在想什么呢?
http://www.hotzj.com/up_files/image/2006-10-25/760763314.jpg 邓稼先和杨振宁同为西南联大同学,又先后去美国留学。邓稼先在取得学位之后第九天踏上归程,杨振宁留在了美国继续他的研究。
“两弹元勋”这个名头如雷贯耳,邓的贡献不用多说,没有他,中国的腰板不会这么硬(当然还硬不过美国,那是综合国力)。他的那些工作,我不懂,但他在沙漠严酷之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却可以想见;尤其有几件小事记忆深刻:
1,某次核弹试爆失败,他说“我去”,然后只身进入辐射区抱出核弹。
2,一次在西湖开会,从来不爱照相的他定然要在“精忠报国”的石碑旁照一张。
有人这样评价邓稼先:“一个人要想在这样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还能奉献全身心于自己的事业,且能取得伟大的成果,则更难。”
关于杨的人品,不好评价什么,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1971年他第一次回国,想见的人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无意中帮了邓的大忙,当时邓稼先他们正在被斗(研制东方红卫星的赵九章受迫害自杀,火箭材料专家姚桐斌被造反派毒打致死),有了杨的点名,总算对邓松了下来,这一点,邓夫人许鹿希写道:“虽然杨振宁不知道他与邓稼先的会见对邓有着怎样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后来杨问邓两弹工作有没有美国人参加,邓说“你先走吧”。后来邓得到周恩来的批复以后,给了杨一封短信,杨看了,当即泪流满面(虽然信的内容我们没法准确得知了)
邓稼先在照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全身大出血,嘴角都渗着血,那是核辐射导致的癌症,而如此结果,他这个总指挥在只身去取核弹的时候是知道的。他临终前叮咛我们: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http://www.hotzj.com/up_files/image/2006-10-25/760763315.jpg 陈省身夫妇和华罗庚夫妇,中国最重要的最可宝贵现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丘成桐说:“中国现代数学之所以不落后其他国家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过,主要是因为三个人的贡献...陈省身...华罗庚...冯康...”王元说:“真正是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是两个数学家,一是华罗庚,一是陈省身。”(而我觉得,苏步青也是最了不起的数学家之一)
陈省身和华罗庚,同样一个选择留在美国研究数学培养新人;另一个选择为新中国而奋斗。但是两位老先生的人品学识是值得尊重的。他们都一生俭朴,数学水平世界一流,而且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另外无论治学还是育人,都勤勤恳恳,他们带出的后辈有:吴文俊,陈景润,陆启铿,谷超豪,王元,杨乐,张广厚,潘承洞,丘成桐...
很遗憾的是,华罗庚回国之后,用了20年的时间去做普及统筹优选的工作!就不明白了,这些工作一个数学系甚至是理工科的本科毕业生就可以做的事却让中国数一数二的数学家干了20年,20年!看来有人真是嫌中国科学家太多没地方用了!
还有比如那个毛远新不懂装懂,从政治角度出发说“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让华罗庚带着一干学生忙了一夜,把所有的“最”改称“更”...
科学家品德高,回国干,是好事,条件艰苦,他们也愿意,但是,你总的让人家干啊!
http://www.hotzj.com/up_files/image/2006-10-25/760763316.jpg 如此好贴,图片哪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