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交通行业新闻事件大事记
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与之相伴而来的各种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回顾这一年来,本市的交通行业发生了不少新闻事件,其中不少事件值得今后借鉴。1月3日,东三环京广桥主辅路因发生污水管线漏水、路面塌陷而断路,为保证现场抢修和市民安全,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在京广桥附近区域采取了双向交通管制措施,疏导社会车辆,并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等方式对出行的市民进行提示,保障京广桥及周边道路有序通行。问题解决后,又采用这些方式再次告知市民,并对市民的理解和配合表示感谢。11月初的中非合作论坛期间,这一与市民特殊的沟通方式又一次得到应用,并再一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想必这一有效方式将成为以后政府部门处理非常时期交通状况的方式之一。
5月,市相关部门披露,目前,本市已有95%的建制村开通公交车,已基本形成了城区到郊区、郊区间、区县内的三级客运线网。在过去两年里,本市已新建、改建乡镇客运站44个,使郊区客运站达119个。北京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用3年时间实现剩余的200个建制村“村村通公交”。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经过市环保部门及京城132家车友会、汽车俱乐部的宣传、呼吁,全市有20余万车友承诺这一天不开车,改用其他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大气污染。在这一天的车流早高峰时段,时速在20公里以下的拥堵点段明显下降。
7月,北京市展开了对摩的和人力三轮车揽客现象的集中整治活动。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相关部门共扣留了违法车5.4万余辆,拘留违法人员 1328人,全市116处“摩的”聚集地区车辆明显减少,但相关从业者如何与这个城市和谐相处,将是以后很长时间需要处理的问题。
8月,在科技部公布的2006年973计划课题“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中,北京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对象。项目将建立北京大型网络交通疏导方案评价模型,揭示交通系统拥堵瓶颈的“病因”,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交通流理论,指导交通实践。
11月,用了较长时间到香港考察交通建设和管理状况的北京市长王岐山透露,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将通过公交主导、线路调整、体制改革和加强管理等手段,以缓解北京交通拥挤。
临近年底,为切实降低机动车违章数量,保障交通安全,从12月14日开始,市交管局针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设置了四条“高压线”,所有驾驶人都不能触碰酒后驾车、非司机开车、闯红灯和“涉牌”违法(无牌,套牌,假牌,故意涂改、污损、遮挡号牌等),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展望来年,期望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北京的交通状况逐步改善,呈现出崭新景象,成为各大城市中交通面貌的首善之区。 (源自:北京晨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