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差异
去葫芦岛的下午,与同事到海边游泳。来自南方的同事说梳子丢了,我到处帮她找,最后告诉她拢子没找到。她听后,莫名其妙的问我:“我没丢拢子!拢子是啥?”这不禁让我想起和南方老公刚认识那会儿,我让他做水,他死活不明白水怎么做。我常说“做水、墩地、墩布、拢子、菜花、棒子面粥……”,老公则说“烧水、拖地、拖把、梳子、花菜、玉米面粥……”
语言上的差异微不足道,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就能融合。关键是文化差异,它不是短时间就可顺利解决的。
上海人、北京人思想前卫现实,婚前财产公正、未婚同居现象不胜枚举,但这在其它地方人看来则是伤风败俗,无法令人接受。北方很多地方的女人喝酒、抽烟很平常,但南方男人认为这是不守妇道的表现,老婆要是外出喝酒抽烟会丢尽自己的颜面……
很多时候,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更是没必要调和的:都市的教育、繁忙、残酷必然养成都市人发泄、法大情小的心理性格;而碧波轻漾的江南水乡,民风淳朴,景象怡然,人们重真情也是自然……
除非我们“老死不相往来”,否则必然要从两条路中选择一条来走:要么用强力战胜对方,使其服从自己的意志;要么容忍对方,任由其所作所为。“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人直接用暴力,君子会忍一时,但难保他忍一世,所以争斗不断、悲剧不绝。
嫁人、娶人,实际是在嫁娶一种文化,如果嫁娶之前没有考虑好文化差异,那结局必令人酸痛。很多港姐不明白这个道理,纷纷嫁给巨富,葬送了自己一生幸福,朱玲玲就是典型例子。
“门当户对”相当有道理,贫民变成公主,与王子幸福生活一生是琼瑶奶奶的理想,现实中为极小概率事件。
我不否认中美、中日、美伊等等之间的问题背后隐藏“经济”二字,但我认为更隐藏“文化”二字。中国人打仗说“保家卫国”,可见儒家文化的“家天下”;印度人打仗说“非暴力不合作”,可见佛教文化的“不杀生”;西方人打仗说“解放全人类”,可见文艺复兴的“人性解放”……所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在外国人看来是有病,因为其不认同中国的“集体主义”;“非暴力不合作”不能简单认为是甘地政治软弱,因为出历史教科书的人并未生长在佛教文化中;而美国出兵到处打仗也不只是为了消费军火,因为他们真的认为别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自己来救助……
文化差异常带来巨大灾难,但不能没有它,否则文化会衰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因常有异族文化来冲击,使其得以更新血液,继续存活。而今全世界各种文化相撞,冲突连连,灾难不断,但从长远的文化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会消灭文化中的没落部分,并使优秀部分继续完善,发扬光大。
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中国人、外国人混合的公司,或由来自祖国各地的员工组合而成的公司,初期人际关系紧张,虽不至于打架,但也经常出现极度惊讶、不能接受的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公司的员工往往都更为成熟、阅历广,比较能理解他人、尊重异己。
自我工作以来,身边全是外地人,东南西北的都有,每天上班均有新的发现与感悟。身为北京人,我既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大,也不曾被真正美国文化沐浴,所以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杂种。尽管再也不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但众多的外地同事让我有机会感受它、了解它,所以觉得非常幸运与感激。
转自区区网 呵呵,谈得挺好,说的也挺对。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