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还敢用手机吗
为了您及您的下一代!电磁辐射不得不防!http://www.szaw.com/w.JPG
男人还敢用手机吗???
http://www.whinfo.net.cn/adpages/shouji/shouji_1_2005.htm
手机辐射究竟对人体能造成多大伤害?直到2005年3月21日,这个跨世纪悬案似乎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张元珍教授表示,经研究证实,手机辐射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这一研究结论公之于世后,立刻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实验目的 填补手机辐射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空白
张元珍教授是武大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这项研究持续了3年,研究结果在今年第一期的《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
http://www.szaw.com/w1.JPG
日前,张元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逾1.8亿。根据美国权威预测机构StrategyAnalysis预测,2006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将从2001年底约9亿人增加至19亿人。移动电话电磁辐射的健康危害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
张元珍一脸严肃地说:“目前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脑电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而其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报道极少见。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X)作为睾丸组织的特异酶,与雄性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检测睾丸LDH-X的活性以及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初步探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小白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的生殖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张元珍教授说,最初做这个课题,是因为在接诊中总有人问这类问题。提问题的大多是想生孩子的夫妇或生了孩子有问题的父母。看着这些疑惑的父母和准父母,一直致力于研究优生优育和产前诊断的张元珍决定通过研究来回答。
http://www.szaw.com/w2.JPG
名为《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的课题很快申报成功,成为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得到湖北省科技厅和计生委的支持。
实验结果 手机辐射产生生殖毒性
张元珍和她的助手们在30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辐射试验。
张元珍在实验中发现,一定功率密度的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可以引起睾丸生殖细胞的损伤。
“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看,我们从超微结构观察到精子尾部线粒体的形态以及线粒体嵴数量的改变,说明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生殖影响的存在。”在描述这一现象时,张元珍几乎是一字一顿。
由于在各级生精细胞中,仅观察到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张元珍分析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精子对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最敏感,其他生精细胞不敏感或敏感性低;二是辐射的累积效应。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张元珍又在这个实验中连续辐射了一段时间,她解释说:“那段时间相当于初级精母细胞发育为成熟精子的所需时间。”结果又发现“仅在最终的精子阶段显示形态学的改变”。
于是,张元珍认为,结合以上结果推测,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可通过作用于线粒体、阻碍生精细胞(尤其是精子)的能量代谢而产生生殖毒性。
但张元珍在论文里强调:“至于各组的脏器系数和组织学改变不明显,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的辐射强度引起的损伤是有限的,其是否会影响妊娠和胚胎发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做这个研究,就是想知道手机辐射对人们的生殖健康有没有影响。既然对老鼠有影响,对人可能同样有影响,至于有多大影响,不宜夸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张元珍如此认为。
实验影响 引发又一轮手机恐慌?
一个手机行业的资深经理人告诉记者,张教授的这一研究结果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手机恐慌,而这样的恐慌在几年前就已经爆发过,那情形让所有手机厂家至今都心有余悸。
关于手机辐射会诱发脑瘤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并已有多起脑瘤患者将手机制造商推上法庭的案例。尽管研究人员已就此做过大量试验,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几年前的一个消息称,瑞典研究人员认为打手机与脑瘤存在某种联系,这个结论是对瑞典两个地区233名脑瘤患者(含良性和恶性脑瘤),利用多种手法就脑瘤和使用手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后得出的。例如:对使用手机时用左右哪只耳朵与产生脑瘤部位的调查表明:频繁使用手机的患者,在大脑侧部产生肿瘤的概率比大脑后部、前部及顶部的发病率都要高。
人们并没获得太久的安心,英国消费研究杂志《Which》又报道称,使用移动电话耳机会导致用户大脑遭受三倍于普通手机来电的辐射。文章认为,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的持手机方式是不可能的,手机天线顶端与耳机之间的距离过长或是过短都会增加辐射量,只有在距离达到最佳值时才有可能减弱辐射量,但是谁又知道这个最佳值在哪里?该杂志建议,在移动电话耳机线的外部包上一层金属或陶瓷外壳可能有助于减少手机用户耳部遭受的辐射。
http://www.szaw.com/w3.JPG
这样的例子很多,前一个提出结论,后一个接着否定,更有层出不穷的危害被不断发现。美国研究人员称手机辐射能改变人类基因,尽管这个报告还不能证明手机辐射能破坏DNA,但部分实验表明这些辐射可以导致人体血液细胞的基因改变;一名英国专家也曾提出警告,手机可能会释出有毒的水银气体,对脑部造成损害,诱发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多重硬化症、危害生育能力、未老先衰并失忆等等。
尽管一些手机制造商开始向消费者公开他们对各种手机辐射程度的检测结果,专家也不断提出防范建议,但由于迄今为止各国政府机构或是媒体对手机辐射这一问题的解释往往相互矛盾,人们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
就是这样,虽然还没有任何医疗证据证明手机辐射能引起癌症或其他疾病,但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手机辐射是对人体无害的。
此时,张元珍教授抛出了手机辐射有害精子健康的论断。
摘自2005-4-4《生活日报》B2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
http://www.511511.com/A1/200506/A10004520050602121346921.shtml
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先生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教授称,有些媒体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曾片面报道“打手机对健康无损”,这是不负责任的。
谢教授分析,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从众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主要通过天线向外辐射微波。这种辐射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们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消灭,它将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
谢教授对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作出了解释。
人们根据微波的致热效应,发明了微波炉。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没看见谁的大脑被手机微波烤熟呀!”
http://www.szaw.com/w4.JPG
谢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机天线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关于手机辐射引发眼癌、脑癌的报道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欧洲防癌杂志发表了专家对1617名脑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眼癌的机会比不用的人患脑癌的几率高出80%。
更有人可能会说:“我都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了,什么事都没有。”对此伦敦大学研究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科学家盖布尔指出,手机致癌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人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许多人对使用手机的危害置若罔闻。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量转化为非致热效应的那部分能量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以手机微波照射五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对人类的危害可想而知。
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
我国手机用户已近二亿部,相当数量的手机辐射严重。为保护数亿国民的健康,谢教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颁布我国的手机防辐射安全标准并认真执行。
家电辐射可危害两代人
http://fzwb.ynet.com/article.jsp?oid=5075665
法制晚报: 粟周熊 2005年04月13日
俄科学家试验表明 近距离看电视可诱发疾病 手机辐射能体内积累——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最新报道,科学家研究认为,家用电器辐射有可能危害到两代人健康。
http://www.szaw.com/w5.JPG
电脑电视都在诱发疾病
琼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即使最不起眼的电磁场也会引起精神紧张、头疼、抑郁和失眠等症状,大大提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东京大学的专家们还发现,除了电磁场辐射,电脑工作时还会向空气中挥发有害物质,这些都能诱发过敏反应和呼吸道疾病。
电视机也不安全。阿德莱德的科学家曾将电视机搬到供实验用的老鼠跟前,日夜不停地开着,一星期后一些老鼠的子宫和乳腺癌变,另一些老鼠免疫力急剧下降。将这些老鼠放在电视机前越近,它们便死得越快。
手机对健康危害更大
俄罗斯生物学博士格里高里·加夫里洛夫教授近日提出:人类最主要的敌人是手机。此前瑞典人早就得出过一个可怕的结论:一个人用手机10年,他的大脑就会遭到损害。一些专家预测,有可能从21世纪中叶开始,有一大部分人会得阿耳茨海默式病(早老性痴呆症)和帕金森病,因为人们的大脑经受不了过量的电磁辐射。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做过试验,证明这种辐射影响不仅仅是体内积累,而且还会传给下一代。让老鼠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受相当于两部手机的辐射,试验结束的两个星期后它们的免疫系统便出了毛病。然后从这些受过辐射的老鼠身上抽取血清,输进未接受过辐射的怀孕老鼠体内,结果生下来的小老鼠全部死掉了。
http://bbs.qq.com/images/quick/a27.gifhttp://www.szaw.com 喝水都可能会死。怕得了吗? 只看了标题.
这手机只对男人有辐射?? 我觉得对每个人都有辐射,反正我只知道孕妇最好不要用手机。
页:
[1]